反比例函数是初三下学期的内容,自然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综合题大致有以下类型:

一: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

主要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定义及性质;一次函数的基本定义及性质。

二: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

主要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定义及性质;二次函数的基本定义及性质。

三: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

主要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定义及性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

真题求解

如图①,已知双曲线y=1/x(x>0),直线L1:y-√2=k(x-√2)(k<0)过定点F且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设A(x1,y1),B(x2,y2)(x1<x2),直线L2:y=-x+√2.

初中数学,用好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轻松解答压轴题

⑴ 若k=-1,求△OAB的面积S;

⑵ 若AB=5/2√2,求k的值;

⑶ 如图②,设N(0,2√2),P在双曲线上,M在直线L2上且PM∥x轴,求PM+PN最小值,并求PM+PN取得最小值时P的坐标。[参考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x1,y1),B(x2,y2),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ⅹ1-x2)*2+(y1-y2)*2]

解题方法提示

分析题意,对于⑴,要求S△OAB,设直线L1与y轴交于点C,则可将△OAB的面积看作是以OC为底,B的横坐标为高的三角形面积与以OC为底,以A的横坐标为高的三角形面积之差;

根据上述提示可知,需要计算出A、B两点的横坐标,将k=-1代入L1,联立直线方程和双曲线方程即可求出两点横坐标,从而解答⑴;

对于⑵,已知A、B为直线L1与双曲线的交点,先联立直线方程和双曲线方程,判断△是否大于等于0,然后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解答;

对于⑶,已知点P在双曲线上,可设出点P的坐标,根据PM∥x轴可知M点与P点的纵坐标相同,结合M点在直线L2上可得点M的坐标;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PM=PF,在△PNF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解答即可,求出等号成立时P点的坐标即可求出PM+PN的最小值。

解题步骤

解:⑴当k=-1时,L1为y=-x+2√2,联立得,

y=-x+2√2,y=1/x

化简得x*2-2V√2x+1=0,

解得:x1=√2-1,x2=√2+1.

设直线L1与y轴交于点C,则C(0,2√2)

S△OAB=S△BOC-S△AOC=1/2·2√2·(ⅹ2-x1)

⑵ 根据题意得:

y-√2=k(x-√2),y=1/x

整理,得

y=kx*2+√2(1-k)x-1=0(k>0).

∵△=[√2(1-k)]*2-4xkx(-1)=2(1+k*2)>0,

∴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Ⅹ1、X2是方程的两根,

∴X1+X2=√2(K-1)/k,X1·X2=-1/k

∴AB=√(X1-X2)*2+(y1-y2)*2

= √(X1-X2)*2+(1/X1-1/Ⅹ2)*2

= √(X1-X2)*2+(X1-Ⅹ2/X1·X2)*2

=√(X1-Ⅹ2)*2·(1+1/X1*2·Ⅹ2*2)

=√[(Ⅹ1+X2)*2-4X1·X2](1+1/X1*2·X2*2)

∴AB=√2(k*2+1)*2/k*2=√2(k*2+1)/-k(k<0),

∴√2(K*2+1)/-k=5√2/2,整理得:

2K*2+5K+2=0,解得:k=-2或k=-1/2.

⑶ F(√2,√2),连接PF,如图,

初中数学,用好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轻松解答压轴题

设P(x,1/ⅹ),则M(-1/ⅹ+√2,1/ⅹ),

则PM=x+1/ⅹ-√2=√(ⅹ+1/ⅹ-√2)*2

=√x*2+1/ⅹ*2-2√2(ⅹ+1/ⅹ)+4.

∵PF=√(x-√2)*2+(1/x-√2)*2,

=√x*2+1/x*2-2√2(x+1/x)+4

∴PM=PF.

∴PM+PN=PF+PN≥NF=2.

当点P在NF上时等号成立,此时NF的解析式为y=-x+2√2.

由⑴知P(√2-1,√2+1),

∴当P(√2-1,√2+1)时,PM+PN的最小值是2.

解题总结

上述真题是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题,难度系数还是蛮大,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可以说几乎没有思路,根据题意,对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都要熟悉,三角形的知识也要了如之掌,再结合题目中的参考公式,应该有思路吧,当然一元二次方程中韦达定理的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也是解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用好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轻松解答压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