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是整个作文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决定文章好坏成败的 关键,是写好文章的最重要的“物质”保证。这一点,大家一定是有体 验的。有人说,选好材料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此话一语破的。这也正如 做衣服,款式、作工固然很重要,但是选好布料是前提。试想,布料质 量低下,是假冒产品,款式、作工就是再好,做成的衣服能让人称心如意吗? 意,就是文章的意图、写作目的、中心思想;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写作目的、意图。选材和立意,是作文的两个密切关 联的重要内容,前者是“写什么”,后者是“为什么写”。缺少“意”, 就事记事,再好的材料也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废料”;“意”不明确或 不深刻,写出的文章就称不上是好文章。因此,我们在学习选材的同时, 还必须要下大功夫学习立意。

32.学会用事实说话

读同学们的习作,常有这种感觉:文章没有说服力,中心思想不是 通过细致的描述或刻画表现出来的,而是靠“喊”出来的。一句话,文章空洞,缺少具体内容、具体事例。 例如,写《我的老师》:全篇都只是泛泛地写老师早起、晚睡,工作很辛苦;带病上班、教课,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冒雨家访、补课, 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带学生去医院、给学生端水送药,时刻把学生的 健康放在心上。这位老师的确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只是由于文章缺少 具体详实的事例,因此使人总感觉文章没有说服力,人物形象苍白,难 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假如我是班长》:通篇反复重复“假如我是班长,我会 怎么怎么样”,喊口号,空发议论。在什么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我” 到底会怎么样?“我”为什么会这样?文章没有详细记叙,少具体事例。 因此,让人感觉他这名“班长”并不比现任班长高明多少。

写文章,用来直接揭示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不可少,但务必要 杜绝那种全文空洞、泛泛陈述的做法,即要让具体事实来说话。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小作者在“用事实说话”方面,表现 得怎么样:

我的表姨 我有一位善良而美丽的表姨,她是位少校军医。表姨穿着笔挺的军 装,挺着胸脯走在大街上时,威严神气又潇洒;可一换上白大褂对待病人,似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亲切、温和又热情。 一天傍晚,我去医院接表姨回家。我们刚走出办公室,就被一位护 士阿姨拉住了。她转回身走进办公室,换上了白大褂,快步朝病房走去。 病房里,有一位老人约六十多岁,脸色发青,满头大汗,正有气无力地 呻吟着。表姨走上前去说:“大娘,您先忍一忍,我现在想办法,马上 就会好的。”那声音柔柔的,软软的,听了觉得怪舒服的。说着,她就 戴上口罩、手套,扶患者趴在床沿上。我一看就明白了,表姨是要给她抠大便。

表姨弯下腰去,开始了她的手术操作。她的手动作很轻、很慢,小 心翼翼的,简直不像给病人通大便,而是在从事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 羊粪粒一样的粪便被抠出来了,立刻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病房里的 患者们被熏得逃了出去,我也捂着鼻子往外跑。我隔着玻璃窗向里张望, 只见表姨仍然弯着腰,小心地抠着。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她直起身子, 伸伸腰,又用手背揉了揉眼睛,然后又重复起刚才的动作来。

又过了十多分钟,表姨终于直起了腰,摘掉了口罩和手套。患者也 转过脸来,满脸露出轻松的表情,嘴里还在不断地说着什么,大概是感 谢表姨吧。

表姨,我美丽的表姨从病房走出来,我迎了上去。

全篇除第 1 自然段进行必要的简单概括介绍之外,其余各自然段, 集中笔墨,具体地记叙一天傍晚,“我”接表姨回家时,发现表姨为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抠大便的情景。文章还用赘述吗?当然不用了。只 这一件具体事例,就足以表现出表姨“善良而美丽”、“亲切、温和又 热情”的品质特点;只这一件事,人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深深刻入读 者的脑海之中。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写记叙文,一定要用具体的事实来说话。写事, 一定要抓住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力求清楚、完整,不可以只几 句话一带而过;写人,一定要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言、行、心理进 行具体描写,力求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写景状物,要抓住事物独具 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力求准确、生动,情景交融。做到了这些,文章 的意图、写作目的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总之,千万不能代替文章中的 人物说话,或见景物空发议论、赞美之辞。

【思考练习】

(1)什么叫“用事实来说话”?作文,为什么要“用事实来说话”?

(2)以《××,您真是我学习的榜样》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 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品质。

33.学会选择材料

前面讲了,写作文,要学会摆事实,用事实来说话、表现中心思想。 那么,采用哪些事实呢?这就涉及到了选材的问题。

什么是选材呢?选材就是选择材料,就是打开手中或记忆中的“材 料库”,从几个或若干个作文素材中,依据一定的选择标准,经过一番 思考、比较,最后确定出其中的某一个可以用来入文的材料。这个过程 就叫做选材。总之,选材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多”中筛选的过程;如果 想到或寻找到一个素材,也不管好与坏,切题与否,拿过来就用,这不 叫选材,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寻找”、“找材”或“抓材”,这样写 出来的文章也就很难尽如人意了。

怎样选择材料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这篇文章,小作者给我们做出 了很好的榜样。

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有一位老师至今让我思念。她给我 留下的印象最深,让我敬佩,让我永远不能忘记。她就是我们以前的音乐老师——张老师。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音乐书。来到音乐教室,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音乐书,只有我两手空空。我心嘣嘣乱跳,脑子里在想老师会 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但愿老师罚写, 求求老师罚写,写 10 遍,20 遍,100 遍,都行??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 学,好像眼光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挨批。稍停一会儿, 老师开始讲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面前,把她的简谱书轻轻放在我面 前。我双手捧书,心中不知是酸还是甜。从此,我再也没有一次忘记带 音乐书。

冬天,我在学校吃饭。一天,寒风刺骨,我哆哆嗦嗦地端着刚刚打 来的饭向教室走去,可一不小心踩在冰上滑倒了。当时我都要哭了,饭 洒了,手也挺痛。就在这时,一双充满温暖,充满爱抚的手扶起了我, 拾起了饭盒。我一看,是那张熟悉的面孔。啊!张老师。她掸了掸我身 上的土,擦了擦我的手,问我痛不痛。我望着那张慈祥的面孔,疼痛不 知那去了。张老师从她的饭盒里拿出两个包子递给我,我忙说:“谢谢, 张老师我不要。”张老师亲切地说:“你不要,中午吃什么?”我说:“我??我爸爸说中午来看我,我让爸爸去买。”张老师把我送回教室 并一再叮嘱我:“如果你爸爸没来,你一定来找我,不能饿着肚子上课。” 我看着那张熟悉而慈祥的面孔,泪珠在眼眶里滚动??

四年级开学后,我再也没有看见她可亲可敬的面孔。有的同学说张 老师病了,有的说张师退休了。我没有勇气问别的老师,只是在心中想 念,想念张老师,祝福张老师。

这篇习作十分感人。文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这主要得益于 小作者善于精选材料。面对学校那么多教过自己的老师,作者经过回忆, 一一排列,最终选择出音乐张老师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张老师教“我”好几年,关心“我”的事例一定是数不胜数的,作者再次经过一一排列、比较,最终选出两件——第一件事发生在课内,张老师尊重“我” 的自尊心,关心“我”的学习;第二件事发生在课外,张老师关心“我” 的生活,像妈妈一样给与“我”温暖。材料感人,又具有这么大的覆盖 面儿,张老师的形象怎不呼之欲出呢?

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择作文材料时:

(1)要广泛回忆,摆列。要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要求,在题目限 定的范围领域内,广泛地回忆,尽量多地搜寻、摆列作文素材。这里, 要特别强调说明:回忆的面儿一定要广,摆列的作文素材的数量一定要 足,至少不能少于三个。如,要求我们写一个人,我们就至少要想出三 个人;限定我们只写一件事,我们至少要想出三件事来。这样,才有选 择的余地,选择出的材料才能保证质量,才能写出精品。如果没有达到 这个数量要求,暂时就不要急于进行“选择”,更不能开始动笔作文。 为了拓展选材面儿,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我们还可以练习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的回忆,摆列作文素材。如,要求写一 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选材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坐标图,从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同的范围领域去回忆、摆列素材。

(2)要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筛选。要根据写作的目的、要求进行 选择;材料再好,但与写作目的、要求不相吻合,也要忍痛割爱。要根 据材料的特点(生活中的原始素材并不都适合写成文章)及自己对材料 的了解程度进行选择;太简单、无法展开的材料,没有积极意义的材料, 太俗、大家写滥了的材料,自己说不清楚的材料??要统统舍去。

【思考练习】

(1)什么叫选材?怎样选择材料?

(2)以《他真值得我学习》为题,写一篇短文。作文前,要求采用

“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地回忆,摆列作文素材,然后对人物、 材料进行比较、优选。

34.学会依据题目特点选材

知道怎样审题,也懂得选择材料要有一个“选”的过程,可是当作 文题目摆在面前时,却不知道从哪入手,从何处选择。这种现象在同学 们当中是比较普遍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还要掌握依据题目特点来选择材料的本领。

(1)对限定了中心的题目,如《记一个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的人》: 首先要准确、深刻理解题目中揭示中心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弄清什么叫“不怕困难,努力进取”;接着,按照题目中限定的中心考虑写作对象(摆列 3~5 个),确定写作对象;然后,广泛搜集材料(摆列 3~5 个), 从中选取最能表现这个中心的、最佳的作文材料。

(2)对没有直接限定中心,但是限定了中心范围的题目,如《我的 亲人》:首先要弄清中心思想的范围有多大,都有哪些人是自己的“亲 人”,还有哪些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些“亲人”各有哪些品质、 特点,确定出写作对象及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接着,根据题目限定的范 围,广泛地回忆一下自己有哪些材料可以表现这个范围内的中心思想; 最后,从想到的众多材料中,挑选出最好、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来写。

(3)对于完全没有涉及中心,而只限定了选材范围的题目,如《记 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首先,要广泛地想一想,在题目限定的范 围内有哪些材料可写,即爸爸和妈妈之间都发生过哪些事;接着进一步 思考,每一个材料各有什么意义;最后,把没有意义或自己还不能确定 中心思想的材料舍去,从有意义、能确定中心的材料中,选出一个自己 认识最明确、体会最深刻的材料来写。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一想文章题目属于哪种形式,小作者又 是如何依据题目特点选择材料的: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

中秋节那天的早晨,妈妈提着两份过节的礼物,乐呵呵地对我说:“你还小,若能替妈妈跑这趟腿儿就好了。”望看妈妈包装好的两份礼物,我打心眼里就不痛快:妈妈为什么弄得一份多、一份少呢?瞧,那 份多的一定是送给姥姥的。哼,太偏心了。姥姥那儿有好几个舅舅在外 工作,生活很富裕;而奶奶呢,六十多岁了,生活水平连姥姥的一半也 达不到。想到这儿,我愣了一会儿,想出一个主意,说道:“妈妈,我 已经长大了,现在我就替您跑这个腿儿吧!”妈妈又惊又喜:“你能行 吗?”我说:“一定行!真的妈妈,我一定行!”

“节日里,路上人多,你可要小心点儿,千万别惹事呀!”妈妈不 放心地对我说着。

我从妈妈的叮嘱声中挣脱出来,就去推车了。妈妈问我是先给奶奶 送还是先给姥姥送。我说:“奶奶离得远,还是先给姥姥送吧!”妈妈 把大包挂在车把上,把小包捆在后坐上,嘱咐我向姥姥问好,让姥姥到 我家来住。我嘴上答应着把车推出了家门。

奶奶住在村东,姥姥住在村西。一出门,我先向西骑,骑了一会儿 向后一看,妈妈回家了。我马上把车把一斜,转了个一百八十度进了一个胡同,穿过胡同,直奔公路,径直向奶奶家奔去。尽管这样比出家门 直往东走要远得多,那也没什么,只要能把礼物送到奶奶手里,再苦再 累我也不怕。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这个题目,属于第三种形式——题目完全没 有涉及中心,只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写一件事,而且必须是发生在节日 里的)。小作者动笔前想了很多:她想到了春节期间妈妈为她买新衣的 事,爸爸带她去看焰火的事;想到了“六一”儿童节,她与伙伴们去儿 童乐园游玩的事,参加商场书画大赛的事;最后,她选中了中秋节 替妈妈给姥姥、奶奶送礼物这件事。这个材料选得多好啊,真切地表达 出了小作者对妈妈做事不公的反抗心理。

【思考练习】

(1)文题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怎样依据题目的形式特点选择材 料?

(2)《我喜欢的小伙伴》这个文题属于哪种形式?依据题目的形式 特点选择材料,然后动笔写下来。

35.要选取真实的材料

下面这段话是《那次,我受到了表扬》一文中的片段。大家读一读, 想想这段话有什么问题:

我刚要横穿高速公路,猛然看见路当心有两个四五岁的小弟弟。正 在这时,一辆大卡车挂着风声从远处疾驰而来。两个孩子被这突如其来 的情况吓呆了,站在路心大哭起来。汽车越来越近了,五十米、三十米, 十米??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情景。他们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全车旅客的 安全,连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呢?不能再犹豫了!于是,我大喊一声, 飞快地冲上去,先朝他们一笑,然后像踢足球一样猛地将一个小孩踢向 对方,又抱起另一个孩子,转身跃到路旁。就这样,汽车擦身而过,两 个孩子得救了。

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一定会说:内容不真实,材料是假的。就说两 个四五岁的小孩,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怎么会跑到高速公路当中了呢? 难道汽车司机就没有看到公路当心的孩子吗?“挂着风声”的汽车又不 是蜗牛,别说十米,就是二十米、三十米,谁又能救出两个孩子呢?孩 子不被轧死,也得被作者踢死,有这么救人的吗???我完全同意大家 的看法,这的确是胡乱编造的内容,材料是假的,骗人的。因此,这是 一篇非常糟糕的文章。

什么是真实的材料呢?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内容,亲身经历 的事情,内心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些就是真实的材料。总之, 真实的材料指的就是真人实事,真景实物,真情实感,不能是编造的或 半真半假的。

作文时,为什么强调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呢?

(1)选取真实的材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因 为,小学生主要学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二字——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当然,也只有写真实的内 容,才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写出的文章才有说服力,才能感染对方, 打动、教育读者。编造、套背的内容,既不符合记叙文的要求,也难以 表达真实的感情。

(2)选取真实的材料,由于掌握了比较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最 容易、最有把握把文章写好。一位作家曾指出:“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作 文的成败,便是‘真’与‘假’二字。”“真实”的确是作文成功的第 一要义。套背、尤其是编造的内容,如前面所举的例段,无论你考虑得 多么周全,写出的文章也一定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让人觉得不可信, 甚至闹出笑话。

(3)选取真实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最有新意。因为生活是丰 富多彩的,而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来的材料也往往是最新鲜的,是“顶 花带刺儿、挂着露水珠儿”的。有人说:“生活中真实的内容,也一定 是具有某种新意的内容。”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相信大家也一定会有这 样的体会。

(4)选取真实的材料,有利于推动、促进自己养成深入观察,勤于 积累的习惯。因为真实的材料,一定是源于自己的生活,源于日常的勤奋观察和积累;所以选取真实的材料,又一定会反作用于观察、积累, 促进人们更加热情、如饥似渴地观察和积累。

(5)选取真实的材料,有利于培养自己老老实实作文章的良好习惯, 在作文中逐步学会诚实做人。要学作“真”文,先要学做“真”人,这 是过来的人发自心底的呼唤。抄袭别人现成的作品(与摘抄好文佳段不 同),套背、篡改他人的文章(把“赵大叔喂牲口”篡改成“姥姥喂鸡”, 把因为“小木船”造成友谊破裂篡改成因为“小飞机”造成感情失和等), 胡乱编造故事(捡不完的钱包,领不完的路等),这些都是不良的行为, 不但难以提高观察、思维、认识、表达的能力,还会助长人们养成投机 取巧、弄虚作假的坏习惯。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 的话。”“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犯了这两点, 不仅是文章的毛病,尤其严重的是思想品德的毛病??”希望同学们要 牢记这些话语,一定要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选真材,写真材,哪怕是 一个小小的细节。

【思考练习】

(1)什么是真实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强调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 料?

(2)翻开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或日记,重新审查一下所记叙的内容是 不是真实的,其中有没有虚构、编造的成分,然后动笔改一改。

36.要选取熟悉的材料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时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这是第一 前提。但是,真实的材料,我们不见得一定都熟悉。因此,在真实的材 料中,还要注意筛选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也就是要选取真实的、熟悉的 材料。

为什么强调要在真实的材料中注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呢?这是 因为: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作文时才会感觉容易,才会有话可说, 才有可能(或有把握)把文章写清楚,把细节写准确、具体,文章才会 令人信服。内容很真实,只是道听途说,甚至是捕风捉影,自己根本不 熟悉,不了解详情,文章也照样是写不好的。

比如,大家都听说过恐龙,也听说过阿波罗登月的事,但是为什么 不愿意写《我爱恐龙》、《漫游月球》这样的题目呢?原因很简单,就 是我们从未亲眼见过恐龙,没有亲自登上过月球,也就是我们对恐龙、 月球这些事物根本不熟悉,没有真切的感受。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哪些方面写得好?为什么能够写 得这么好?

我爱家乡的大鸭梨

我的家乡在北京郊区的密云县。这里山青水秀,干鲜果品堪称一绝, 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像栗榛寨的板栗、西田各庄的金丝小枣等,这 些都很有名。然而,我最喜爱的还是黄土坎的大鸭梨。

传说黄土坎的大鸭梨最早栽种于明代,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清代的乾隆皇帝由承德的避暑山庄回北京时,正值深秋,随臣献上 一盘黄土坎的大鸭梨,这梨颜色金黄,皮薄肉厚,吃起来香脆可口,削 皮以后,隔夜不变色。乾隆大喜,连连赞美是梨中之王。从此,黄土坎 的大鸭梨便闻名全国了。

每到春天,细雨沙沙,梨树枝上展露出黄嫩的幼芽。渐渐地,这些 幼芽长成了小叶子。接着梨树开花了,五个尖尖的花瓣,洁白洁白的, 散发着醉人的香味,招来了成群的蜜蜂。小伙伴们用脱落的梨花串成项 链,挂在脖子上,可高兴了。再过些天,树上便结出青绿色的小梨,以 后就越长越大。

夏天,阳光灿烂,雨露哺育下的梨树长得枝繁叶茂。 不知不觉,大地换上了秋装,在飒爽的秋风中,鸭梨成熟了。满树 的鸭梨压弯了树枝。鸭梨有圆形的,长圆的,还有的两个梨长到了一起, 小伙伴们说它们是“双胞胎”。鸭梨的颜色金黄金黄的,让你见了就想

吃。 听大人们说,鸭梨树不像苹果树那样需要人们精心修剪,也不像葡

萄那样需要经常浇水,栽一棵树苗,就能活百八十年,连年果实累累。 我爱家乡的黄土坎大鸭梨,爱它历史悠久,爱它花香果甜,爱它无私奉献的品格。

这篇文章写得很出色。作者从历史悠久、花香果甜、无私奉献这三个方面,表达了对家乡密云黄土坎大鸭梨的热爱之情。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作者多次深入梨园,细致观察鸭梨树春、夏、秋的生长经过,亲历 果实由小到大、由青绿到金黄的变化过程,掌握第一手资料。除此之外, 作者还注意积极搜寻、了解有关黄土坎大鸭梨的栽种历史、美好传说、 生长习性等,以此丰富文章的内容。这便是本文能够写得如此出色的主 要原因。

这就提示我们:

(1)没有见过或者没有仔细观察过的事物,就最好不要选进文章来, 就不要写。

(2)要想选、写陌生的材料,事先就一定要认真、反复观察,或者 亲自实践、经历一番,掌握第一手材料;有必要的话,还要向他人调查、 访问一番,或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这样,才能保证把文章写 得具体、准确,做到细节真实,内容丰富。

【思考练习】

(1)为什么强调要选取真实的、熟悉的材料?在选取材料时要注意 什么?怎样才能将自己陌生的材料转变为自己熟悉的材料?

(2)把《我爱____》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一个动物、植物的 名称,也可以填一个其它物体的名称,然后写一篇短文。

37.要选取新颖的材料

选取材料,不但要真实、自己熟悉,而且还要追求新颖。也就是作 文时,要在真实、自己熟悉的基础上,注重选取新颖的材料。

新颖,就是新而别致;就是新鲜,有新意,不落俗套,与众不同。 怎样的材料才算是新颖的呢?

自己最熟悉、了解详情而恰好又是别人忽视、不太注意的材料算“新”;对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算“新”; 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算“新”;最近发现的,有时代感(反 映新思想、新风尚、新特点),有意义(表现传统美德),有意思(体 现童心童趣)的材料算“新”。有一点要说清楚,脱离“真实”二字, 编造、猎奇的内容,不在“新颖”之列。

为什么要大家重视选取新颖的材料呢?文章贵在有新意;内容有新 意,不落俗套,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人,才会令人耳目一新。内容很 真实,写得也非常清楚、具体,只是材料俗而又俗,别人已经写过多次 了,这也会严重影响作文的质量。因为这样的文章总会给人一种“似曾 相识”之感,让人一见便生厌烦之心。另外,重视选取新颖的作文材料, 这一定又会转化成为一种动力,促进人们俯下身躯,不间断地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体验。

怎样才能做到选材新颖呢?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它会给我 们哪些提示:

我们家的“卫生部长” 我的妈妈是一名医生。也许是受职业的影响,妈妈特别爱干净,平 时每隔两天拖一次地,星期天更不闲着,又是洗衣服,又是大扫除,累 得气喘吁吁,直到把里里外外弄得窗明几净,整整齐齐。我和爸爸封她为“家庭卫生部长。” 又是一个星期天,妈妈一大早就忙活起来了。可当我打完羽毛球回来时,只见爸爸、妈妈吵起来了。妈妈一手拄着拖把,一手叉腰,直嚷 嚷:“你看你,老毛病又犯了。真是的!”瞧,平时面带笑容的妈妈今 天却像吃了火药似的。“我的事不要你管!”爸爸也不甘示弱。这场战 争是怎么引起的呢?我这个“维持和平的人员”得侦察一番了。哦,原 来爸爸顺手把一双脏袜子塞进了抽屉里,本想今天洗的,可偏偏被“卫 生部长”发现了。妈妈那么爱干净,岂能容忍呢?可我总觉得爸爸男子 汉大丈夫,应该不拘小节,像这样就有点太委屈了。于是,我便为他打 抱不平:“妈妈,你对爸爸管得太严了吧,这可不好呀!”妈妈眉毛一 竖,眼睛一瞪,怒喝道:“小孩子,懂什么?——对了,回来第一件事 是什么?”“洗手。我早就背熟了。”我不耐烦地回答道。唉,本想助 爸爸一臂之力,但弄了个引火烧身。战争结束了,爸爸不仅当了“俘虏”, 还得乖乖地帮妈妈干活。

你瞧,我的妈妈就是这么一个爱干净的人,真是我们家名副其实的“卫生部长”。

这是一篇赞美妈妈的文章。从开始学作文起至今,每个人写过的赞美妈妈的文章可能最多——不是写妈妈关心我的学习,就是写关心我的 身体;不是写妈妈疼爱爸爸,就是写孝敬老人;不是写妈妈勤俭节约, 就是写乐于助人;??而这篇文章在选材上就很有些新意——通过妈妈“指责”爸爸不该把脏袜子顺手塞进抽屉这个材料,真实而生动地体现 出妈妈爱干净、“治理”家庭有方的特点。

这篇短文就提示我们,要做到选材新颖,就需注意如下几点:

(1)不选人们早已经写滥了的材料。让座、推车、领路等,这些材 料即使是真的,最好也不要再写了。“吃别人嚼过的馍”,何止是没味 道呀!

(2)不选曾有人写过的材料。若选了,自己这回也必须要换个角度 来认识,争取写出点儿新意来。

(3)不选与别人吻合的材料。估计别人会写什么,我就不写什么。 不与他人重复,求新求异。

【思考练习】

(1)怎么样的材料才算是新颖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强调要选取 真实、熟悉而且新颖的材料?怎样才能做到选材新颖?

(2)写一个(位)自己熟悉的人,要求自拟题目,选取新颖的材料 来表现这个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特点。

38.要选取自己独有的材料

每个人的特点是各异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 的生活环境、每天遇到的人和事等,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为我们作文的选材提供了一种可能,那就是选取真实的、自己独有的材料。 都哪些方面的内容算是自己独有的材料呢?具体包括:自己的爱好、性格、追求等;自己的亲身经历,如:趣事、教训、“愉快的一天”、“上学的路上”、“我学会了×××”等;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接触, 如:与邻居的交往,与亲朋好友的交往,与路人的交往、接触等。

为什么鼓励同学们注意选取自己独有的材料呢?独有的材料,一定 是个性化的、新颖的材料,一定是“水份充足、永不会枯萎”的新鲜材 料,这些材料决不可能和别人的材料雷同;独有的材料,就一定会有独 特的感受和体验,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拨动读者的 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独有的生活经历,由于自己占有着丰富的 材料、熟悉详情,因此也最容易把文章写好,写具体。难怪世界著名作 家高尔基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文中所选取的材料是否具有“独” 这个特点:

我喜欢的一位陌生阿姨

在我的童年中,我最喜欢和敬佩的人要数一位素不相识的阿姨。 五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天气炎热,我跟妈妈坐汽车到乡下大舅舅 家玩。在我的前面坐着一位梳着秀丽的短发,穿着粉红色衬衫的陌生阿 姨。我对妈妈说:“阿姨这件衣服真漂亮。”阿姨转身向我点头微笑。 汽车在蜿蜒盘旋的高山公路上行驶,颠得很厉害。一会儿,我头晕晕的, 想呕吐,正要转向车窗方向,然而,忍不住“哇”的一声,脏物向前喷 射,吐在了前面穿着漂亮衬衫的阿姨背上。我想完了,一定要被臭骂一 顿。妈妈急忙用手帕一边给阿姨擦衣服,一边对阿姨说:“对不起,对 不起??”这位阿姨脱下脏衬衫,从提袋里取出了一件褪了色的衬衫穿 上,笑着说:“小孩晕车呕吐,又不是故意的,没关系。”说完,阿姨 便从提袋里拿出两粒晕车片给我服,妈妈连声说:“谢谢!谢谢!”我 服了晕车片后好点儿。阿姨向我:“小弟弟,现在舒服一点吗?”我点 点头。她便又从提袋里取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给我吃。我望着面容慈 祥的阿姨,又看看手中的红苹果,心里想:多好的阿姨!车上的人都向她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车到站了,大家下了车,我向阿姨敬了一个礼。

望着这位阿姨远去的高大的背影,一种喜欢和崇敬之情油然升起??

这篇短文记叙的是小作者童年生活中在汽车上亲身经历的一件 事——由于晕车,自己把脏物喷在一位陌生的、穿看漂亮衬衫的阿姨背 上,她不但原谅“我”,还送药、送水果。文章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这 位素不相识的阿姨的喜欢和敬佩之情。由于小作者选取的是自己独有的 材料,因此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思考练习】

(1)哪些内容算是自己独有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鼓励选取自己 独有的材料?

(2)以《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高兴、苦恼、气愤、哭笑不得??) 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选取自己独有的材料。

39.要选取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

真实、独有的材料,不一定都是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因 此,选取材料时,在“真实”、“独有”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优选那些自己感受最深、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 所谓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指的就是最能触动自己心弦、 激起自己感情波澜的材料,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受到剧烈震颤的材料,就是感受、体验的程度超出了一般的材料,就是那些最让自己激动、自豪、 难忘、羞愧、气恼、不平的材料。

为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选取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呢?这是因为:

(1)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果没有什么思想感情可以表达 的话,那么,这样的文章写出来的必要性就不大,就可以不写。

(2)文章讲究以情动人。那些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中的文章,无不具 有着深沉或热烈的感情。当然,作者也只有选取的是自己最动情、感受 最深的材料,情感才会自然流向笔端,写出的文章才会是流畅的,滚烫 的,饱含激情、充满真情实感的。

(3)作者自己情真意切,才能感动对方。自己都不动情的材料,写 出的文章又怎能感染、教育他人呢?因此,只有选取深深打动了自己、 激起自己强烈思想感情的材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自然、生动引人, 才会拨动读者的心弦,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家读读下面这几篇小文,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上篇:淘气又可爱的小黑

我家有一只既淘气又可爱的小狗,我给它起名叫小黑。 放学后,我写完作业,妈妈叫我去遛它。我高高兴兴地把小黑脖子上的铁链解下来,向门外走去。小黑一见到人就要咬衣服,对我更不例 外。刚走出家门,它就向前跑了几步,又突然来了个急转弯,迎面向我 扑来,紧接着就要咬我的衣服。多亏我机灵,撒腿就跑,小黑也紧追不 舍。跑了好一阵子,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看见路旁有一块大石头, 就一屁股坐在上面休息。可小黑像一点不累,在我身边转圈圈,向我摇 动着它那毛茸茸的小尾巴,好像在说:“怎么样,小主人,不行吧!” 遛完小黑,我带它回家喝水。它趁我不注意,从纸箱里叼出了一个 我最爱吃的麻花。我还在纳闷,它已经用那尖尖的牙齿喀哧喀哧地吃起 来了。我想抢过来,可又一想:谁让我和它好呢,就让它吃了吧!没想 到它吃完了又去叼。我赶紧跑过去,一边夺纸箱子,一边说:“等我给 你拿,弄脏了我可怎么吃呀!”可小黑不听我这一套,叼住箱子就往下拉。正在这时,妈妈来了,才解了这个围。 你们说,我家的这只小狗是不是既淘气又可爱?它给我的课余生活

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中篇:小黑死了

一天晚上,爸爸遛完它,把它拴在了一个架子下。小黑碰倒了架子 旁的蜂窝煤垛儿,吓得汪汪直叫。随后,爸爸又把它拉进东屋。它来到 东屋后还在不停地叫着。

第二天早晨,我高高兴兴地来到东屋,一看小黑没在屋里。我十分 惊讶,东找西找,又急忙去问妈妈。妈妈说:“在东屋呢!”我又跑到 东屋仔细找。呀!小黑被卡在箱子的缝中,死了。我大哭起来。妈妈听 到哭声,也连忙跑来,从箱子缝里把它拉出来,小黑真的死了。

我摸着小黑那柔软的绒毛,哭着,叫着它的名字。妈妈说:“别哭, 再养一只不就得了。”我心想:前几年,我养的小狗让爸爸不小心用车 轧死了,这回又把这只可爱的小黑给夹死了。我可真恨爸爸。看到这只 可怜的小狗,我真的尝到了“难过”的滋味。

下篇:离开小黑的日子

小黑和我永远地告别,离我而去了。没有了小黑,我觉得非常孤单。 夜里就连做梦,梦见的都是我和小黑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可现在,再也 看不见它了。每当想到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泪珠。我问妈妈:“您 把小黑埋在哪了?”妈妈说:“埋在老家核桃树下了。”我真想再看到 它那顽皮的样子,再摸一下它那光溜溜的毛。哎,这都是不可能的事了。 为什么你要离开我、离开这个美好的家呢?

每当我想念小黑时,就会拿出原来拴它的铁链。这是小黑留给我的 唯一纪念物。一次妈妈带我回老家,看到小黑的坟时。我又伤心地哭起 来。核桃树叶哗啦啦的响声,就像在讲述我和小黑在一起时快乐的故事。 至今,我已写了三篇关于小黑的文章,但这决不是结束。我想念你,可爱的小黑。

这三篇小文形成姊妹篇,前后紧密承接,很像一部小型的“连续剧”。

读完后,让人心里十分酸涩,止不住哽咽哭泣,泪流满面。文章为什么 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原因就是读者被小作者那种纯朴真挚的感情深深 打动,让人不能不如此。而小作者又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流畅生动、感 人至深的文章呢?原因与他作文时,善于选取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 材料,是分不开的。这一点,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思考练习】

(1)哪些材料是自己最动情、感受最深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要 注意选取自己感受最深、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

(2)以《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选取自己感 受最深、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来写。

40.要选取藏匿在心底的材料

以自己为对象,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是学习作文,尽快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途径。在考虑写 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我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提醒同学们,那就是要勇于选取藏匿在自己心底的材料。 藏匿在自己心底的材料,指的就是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至今难以忘怀并且不随时间流逝而模糊的事情。如:难言的隐私,自己以往曾经 做过的不太光彩或混蛮无理的事情等等。

可能有的同学会有这种心理障碍:把这些难以启齿、见不得人的“老 家底儿”抖搂出来,叫人说三道四,多让人笑话呀!同学们大可不必有 这种想法。难言的隐私,不太光彩的事情等,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它 决不代表你现在的思想水平、觉悟程度;恰恰由于认识能力、思想觉悟 提高了,你才勇于正视自己的“历史”,果敢地把它写出来。我们也看 到,许多同学把这些“历史问题”写出来以后,不但没有人轻视、嘲笑, 反而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扬,有的上了学校广播、板报,得了奖,有 的还被报刊发表了。

为什么鼓励同学们要勇于选取、写出那些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情 呢?第一,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最具有真实性,写出来一定会令人信 服。第二,写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自己占有着极为详尽的材料,因此 作文时,事情的始末原由,最容易写清楚、具体。第三,真实的内容总 是具有新鲜的特点,而藏匿在自己心底的事,就更是具有这个特点。因 此写出的文章,一定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第四,藏匿在自己心底 的事,一定是让自己最动情或使心灵受是剧烈震颤的事。因此,写这样 的事,不但有利于反省、教育自己,而且有利于感染、打动读者,教育 他人。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文章,想想本文写得怎么样,在选材上有什么特 点:

这件事我做错了

一天下午,我写完了作业出来玩,正好碰上好朋友吴宁。他说:“听 说小明家那栋楼有不少户都新安了门铃,咱们去看看。”我同意了。

来到小明家住的楼。我们进去一看,哇!门铃可真多!有红色的、 白色的,还有蓝色的,让人眼花缭乱!我对吴宁说:“吴宁,这么多门 铃,外型不同,声音也不一样吧?”“那当然了,不但声音不一样,还 挺好玩的呢!”“是吗?那你按一个我听听行吗?”吴宁有点害怕,说:“我可不敢,要是人家出来怎么办?”“那怕什么?按完就跑呗!瞧我 的!”于是,我把手伸向一个在楼梯旁边的门铃,身子却扭向了楼梯口, 摆好逃跑的架势。吴宁呢,早已躲在楼梯拐弯的地方了,正等着我“一 声令下”。“嘀——嘀”,嘿,成功了!我转身就跑,再一看吴宁,早 没影儿了!我俩一口气跑到楼底。“真好玩!”我舒了一口气。吴宁也 来了兴趣,“那咱再多按几回怎么样?”“行啊,刚才尽顾跑了,都没 来得及欣赏。走!”我们二次上楼,卷土重来。这回俩人一人按一家儿的,从最高层开始,一边按一边跑。“叮咚??”“嘀答??”“咕咕??” 嘿,真过瘾!真是:不按不知道,声音真奇妙!一会儿工夫,楼里的门 铃就被我们全按了,无一幸免。哈,我们玩得挺痛快,回家了。

第二天,我到姥姥家送东西。我连按了好几下门铃也没人答应。我 想,姥姥不会是出去了吧?“姥姥!”我叫了一声。姥姥终于出来了。

“您怎么不给我开门呀?”我埋怨地说。“嗨,刚才不知是谁,隔一会 儿就按一下门铃,害得我午觉都没睡成。你按门铃,我以为又有人捣乱, 就没答应。”姥姥一脸地不高兴。不知怎的,我的心里一下凉了半截儿, 刚才那股高兴劲儿一点儿都没了。仔细想想,昨天我俩干的那事儿不是 和这一样吗?我们俩只图自己高兴,却骚扰别人,给别人平添了许多烦 恼!这事干得真有点太缺德了!

以那以后,我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经过那座楼,生怕被人家认出来。唉,这件事我真做错了!

本文写的是“我”和同伴出于一种好奇、图好玩的心理,“合演” 了一出恶作剧;听了姥姥的一番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悔恨、 自责不已。文章内容真实、新颖,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记叙详尽,语言、 动作、心理描写符合儿童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心灵也会同时 受到洗涤。这些,与小作者写文时,勇于选取藏匿在心底的材料,是密 切联系在一起的。

同学们,向小作者学习,不要不好意思。怕人笑话、说三道四,这 实际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框框。打破“框框”,去掉负担,勇敢些,好 的作品在等待着你写出。

【思考练习】

(1)藏匿在心底的材料指的是哪些材料?为什么要勇于选取、写出 藏匿在心底的材料?

(2)以《一件难以忘记的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选取、写出 藏匿在自己心底的材料。

41.要选取典型的材料

典型,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指的就是具有代表 性的材料。那么,怎样的材料才算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呢?概括地 讲有两点:一是这个材料能表现、突出中心思想;二是这个材料能代表 其它的材料——选取其它任何材料而不选这个材料不行。可见,选取典型的材料作文,可以节省笔墨,使文章短小而精悍、有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忆铁人》。这是一篇 写人的文章。文章先概括地写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 放在心上。接着,便具体记叙有一天他去托儿所查看这件事。他听到孩 子的哭声,便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并且狠狠地批评了那位阿姨; 在回去的车上,当得知批评错了,身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的王进喜,立 即让车调头回去,当面向那位阿姨赔礼道歉;这还不算完,晚上他还为 此事万分不安、自责不已,夜都很深了,还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只 这一件事,就足以表现出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勇于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无需再举他例。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写得怎么样?所选的材料是否典型:

我的二婶儿

我的妈妈非常孝敬瘫痪的奶奶,这在全村是出了名的。可是凭心而 论,在孝敬奶奶这一点儿上,妈妈比起我的二婶儿来,还差得远呢!

做好了饭菜,二婶儿总是先把奶奶扶到桌前,把好吃的菜拉到奶奶 一边。新买来席梦思床垫,二婶儿让二叔先给奶奶铺上,好让奶奶躺在 床上能舒服一些,换下来的木板床他们自己用。为了让奶奶的皮肤保持 清洁,二婶儿每周给奶奶擦一次身,从里到外换洗一次衣服。

有一天,我去二婶儿家,见二婶儿正背着奶奶走下楼来。我问这是 要去哪儿,二婶儿说:“前几天天气不好,今天好不容易晴天了,我背 奶奶到楼下晒晒太阳。”二婶儿把奶奶背到楼下,轻轻放在小凳上,让 奶奶坐稳。随后,二婶儿又上楼拿来梳子,端来一盆温水,坐在奶奶身 旁,一边和奶奶谈着家常,一边为奶奶梳头、洗脚。梳洗完毕,二婶儿 又把奶奶的腿托起来,平放在自己的怀里,认真地给奶奶剪起趾甲。看 着二婶儿的动作、神态,真像是在雕刻一件十分精细的物品。我说:“二 婶儿,我来给奶奶剪吧!”二婶儿抬起头,笑着说:“我来吧!等我的 眼睛花了,再由你来为奶奶剪。”

多好的二婶儿啊,我真为奶奶有这样的好儿媳自豪、高兴。

本文太感人了,所选材料太典型了。仅二婶儿背奶奶晒太阳,为奶 奶梳头、洗脚、剪趾甲这一件事,就足以表现二婶儿无微不至地孝敬奶 奶的高尚品质。它比选取其它十个、二十个材料更能说明问题;除这个材料之外,再多选取哪怕只是一个材料,都是多余的。 这再次提示我们:在选取作文材料时,务必要增强“典型”意识, 无论是选取真实的、熟悉的、新颖的材料,还是选取独有的、感受深的、藏匿心底的材料,都要与“典型”挂钩,都必须是典型的材料。

【思考练习】

(1)什么是典型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要注意选取典型的材料?如 何选取典型的材料?

(2)写一位自己最尊敬的人,要求选取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人物,自 拟题目。

42.要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小材料

什么是小材料?小材料,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场面小, 人物少,时间短(是“一幕”或“一个时刻”),情节简单。

有的同学认为:作文的材料必须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什么见义勇为 啦,舍己救人啦,拾到巨款主动交还失主啦等等,只有这些材料才值得 写。他们不够重视或根本看不起日常生活中那些琐细的小事,认为这些“针头儿线脑儿”的小材料,既俗气,平淡无奇,又缺乏新意,不值得 写。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作文课,特别是考试、参加作文竞赛, 一遇到作文题目,就绞尽脑汁去搜寻“大材料”;搜寻不到,就捕风捉 影、夸大其辞,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真中掺假,甚至挖空心思去进行 编造、无中生有,或套背优秀作文选中的文章,将其改头换面。这样做, 既害人,也害己。

作文时,的确是要重视选取那些典型的、最能表现中心的“大材料”, 这些,前面都已讲过;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小事,也的确不是都能够作为 写作材料而入文的。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澄清——决不是所有的小材料 都不值得写。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垂手可拾的材料,虽然很小,但往往含有丰富 的韵味,能够以小见大、发人深省,能够反映出很深刻的道理;有的还 像晶莹的宝石,闪烁着光芒。比如:饭桌上,爸爸总要先吃上顿剩下的 饭菜;妈妈舍不得自己买件新衣服,却舍得花大钱为我买课外读物,让 我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原来爸爸反对我养花,把我栽在院中的花全给拔 了,种上了玉米、豆角,好帮着维持生活、填饱肚子,可今天爸爸却找 来花种督促我在院中养些花草,美化环境;垃圾筒堵了,人们捂着鼻子 上下楼,好像谁都没有看见;楼道中放着火炉,炉上炖着肉,把墙壁上“楼内禁止生火、摆放杂物”的通知熏得变了模样;?? 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小事,也可以说都是“心中有而笔下无”的小材料。这些小材料果真俗气、“没意思”吗?真的“不值得写”吗? 大家再来读读下面这篇小文,体会一下小材料的魅力:

老师妈妈

这天中午放了学,我回到宿舍里,咦,我的被褥呢?一个同学告诉 我说:“刘老师把你的被褥抱走啦!”我一听,心里想:糟了,老师一定发现我尿床了。 我来到刘老师宿舍,只见刘老师戴着老花镜正在拆我的被子呢!我走过去,低声说:“刘老师,是??是我不好,我??”刘老师打断我 的话,安慰我说:“没关系,你还小。”听了老师的话,我不害怕了。 老师又把我拉到身边,小声说:“来,告诉老师,你在家尿床不尿床?” 我不好意思地说:“在家,半夜里妈妈总是叫我起床上厕所,要是妈妈 不叫,我就会尿床。”刘老师听了说:“哦,昨晚怪没人叫你,从今天 开始,每天夜里我一定叫你起床上厕所。嗯,还有,晚饭时你少吃咸的, 少喝水。”说完就让我午睡去了。

躺在床上,清晰地听见刘老师洗被子的“吭吭”声,我久久不能入睡??刘老师,您真像我的妈妈。

这篇小文不足 400 字,情节简单至极,只写了刘老师的四个动作(抱→拆→拉→洗),说的四句话,但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刘老师对学生体 察入微、关怀备至的高尚品德。难怪小作者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真切地发出“刘老师,您真像我的妈妈”的心声。

生活中平凡、朴实而富有深意的小材料俯首皆是,随手可拾。这些 小材料,我们熟悉,容易写好,写起来又节省时间,何乐而不为呢?因 此,希望同学们作文时,要特别重视选取自己生活中的小材料来写,以 小见大;下决心扭转“大材料写不来、写不好,小材料又不写”的被动 局面。

【思考练习】

(1)什么是“小材料”?作文时为什么要重视选取生活中的小材料 来写?

(2)以《一件小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能够做到以“小”见“大”。

43.作文,不能“就事论事”

读同学们的作文,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原原本本地叙述所要写的 内容;叙述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全文到底要说明什么,表现什么,

读者无从知晓。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习作,想想本文是不是存在这个毛病:

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四十来岁的人了。他们脸上总带着笑容,平时 也很少吵架。可是一天晚上,他们却因为看电视吵了起来。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刚吃完饭,忙碌了一周的爸爸就迫不 急待地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京剧节目来。妈妈因为进修快考试 了,所以坐在里屋要抓紧时间看书、复习整理,准备考个好成绩。爸爸 看节目入了迷,把电视音量放得很大,不时还跟着节目唱上几句。这样, 使妈妈不能安静地学习。

于是,妈妈就对外屋的爸爸说:“你把声音关小点,最好别看了; 我得好好看看书,过几天就要考试了。”妈妈一连说了两遍,可是爸爸 没有行动,还是原来那样,可能是太爱看了。妈妈又到外屋催促,可每 次催,爸爸总是说:“你去看你的书吧,我这就把声音放小。”可是说 是说,爸爸始终没有把声音关小。

这下,妈妈可控制不住了,几步走到外屋,“咔”的一声,就把电 视机给关上了,然后又去里屋看自己的书。爸爸见此情景,也生了气, 站在外屋嚷起来。妈妈听爸爸正在骂自己,气就更不打一处来,也骂了 起来。就这样,他们越吵越厉害。

我在他们当中,劝谁,谁也不听,急得我直哭。最后没办法,我就 把大伯、大妈找来了。在他们调解下,这场家庭风波总算平息了。

全文内容具体,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句也很通顺。只是读了文章后,大家能够看出小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吗?是同情妈妈?是支持爸爸?还是要说明父母之间应互相体 谅???都看不出。

文章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是作者写文时,缺少写作目的,也就是 没有想到为什么要作此文。

记叙文,内容必须要真实,但这并不是说记叙文就是简单地、原原 本本地记录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即语言是人的思 想的表达。因此,每写一篇文章,无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也不 管篇幅是长是短,都必须要通过记叙具体事例或具体的描述,来表达作 者的立场、态度、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即表达一定的写作目的、中心 思想——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表明自己的一个什么观点,或赞扬一 种什么品质,或批评、讽刺一种什么现象??总之,一篇文章没有中心 是万万不行的。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统帅材料。多么生动的材料,只要 没有中心,写出来的文章也只不过是一篇连缀起来的“流水帐”,毫无 意义。这就要求同学们,作文前务必要弄清此次作文的意图、中心是什么,不能盲目落笔;作文时,或直接、或含蓄地将文章的中心表现出来, 决不能只“就事论事”,无目的、“无所为而作”。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就事论事”?作文出现“就事论事”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作文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怎样才能做到作文不“就事论事”?

(2)给《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这篇短文确立一个中心,然 后按照“作文不能‘就事论事’”的要求和方法,来修改原文。

44.作文,中心要明确、集中

中心明确、集中,指的就是中心思想要突出,贯穿全文,成为统领 全篇文章的核心。写文章,缺少“意”,原原本本地“就事论事”,这 不行;文章有“意”,只是不明确,不集中,既想表现这儿,又想说明 那儿,让读者如坠雾中,不知你到底要表现什么,说明什么,这也称不上佳作。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是明确、集中:

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今天,阳光和暖,微天拂面,真是一个上体育课的好天气。上课的 铃声响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齐声向马老师问好。马老师对我们说:“从今天起,我们主要上单杠练习课。” 随后,马老师来到单杠前,双手握杠,轻轻地上了单杠。只见他一 会儿双手撑杠,倒竖蜻蜓,一会儿单手握杠,前后回环??同学们看得 出了神。当马老师下了单杠时,大家才想起叫好。我悄悄地对体育委员范鸿群说:“马老师可真有一手!” 接着,马老师边口述要领,边作示范动作,要我们学习上杠、下杠的动作。我练习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心里灰溜溜的。后来,在马老师 鼓励和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上杠、下杠的动作,心里真高兴啊!没有 老师指导,我怎么能学会这些动作呢?因此,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只有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学到本领。

同时,我也懂得了,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你勇敢,而且掌握了克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胜利是属于勇敢的人的!

大家一定看出来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有两个:一是“只有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学到本领”;二是“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你勇敢, 而且掌握了克服困难的方法,困难就会向你投降,胜利是属于勇敢的人的”。显然,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确,不集中。作者到底想要说明什么 呢?读者无从知晓。这便严重影响了文章的质量。

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记叙的内容所要表达的写作目的,是文章的“灵 魂”,是贯穿全篇的“统帅”。作文或真切表达自己的志向、兴趣爱好, 或强烈抒发自己的喜怒爱憎情感,或着意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总之, 中心思想要明确、集中,最好不要既想表现这个,又想说明那个。

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集中呢?以下几点要特别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1)深刻理解中心思想明确、集中的重要性。“中心明确、集中”, 这不光是写作文的重要要求,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诀窍。中心越明 确、集中,写作精力和主攻方向就越集中,作文就越容易写好。没有靶 子,就难以练出百发百中的好射手;中心不明确、集中,也就很难写出 有重点、生动感人的好文章。另外,也只有中心思想明确、集中,写出 的文章,读者才容易读懂、爱读,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需要同 学们作文时,对“中心明确、集中”这项要求,要给予高度重视。

(2)动笔作文之前,务必要先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命题作文:

若题目已经限定、揭示出中心(这种情况是个别的),下面只需要直接 围绕中心选取好的材料就是了。如果题目没有限定、揭示出中心(这种 情况是普遍的),审题、选定材料之后,紧接着就要依据材料的具体特 点,确定出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也就是动笔作文之前,不仅要确 定出文章“写什么”,还要明确“为什么写”。不能选好材料后动笔就 写,写后再说,有什么就算什么;否则,中心思想自然是含糊其辞,难 以明确、集中的。

(3)小学生作文,一篇文章最好只确定一个中心,不能多中心。多 中心,也就意味着没有中心了,文章也就成了“流水帐”,成了一盘散 砂,“灵魂”也就立不起来了。就说《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一文,如果 只选定其中一个中心,习作的中心思想也就明确、集中了。

【思考练习】

(1)中心明确、集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中心要明确、集中?作文 时,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2)给《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一文选定其中一个中心思想;接着想 一想:文中哪些内容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要具体写,哪些内容与中心思 想有关系但不密切要简略写,哪些内容与中心思想无关不要写;然后动 笔修改原文。

45.要学会立意、提炼中心

遇到或选取到一个作文材料,认真思考此材料到底都可以表现、说 明什么,自己决定准备用此材料来表现、说明什么,这个思考的过程,

就是提炼、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 大家读读下面这个材料,想一想能从这个材料中提炼出怎样的中心

思想呢?或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表现人物怎样的品质呢?

粗心

上星期的一天,早上妈妈跟要上班的爸爸说:“你下午回家的时候, 别忘了买点菜。”爸爸“是是是”答应着走了。下午 5 点多了,我和妈 妈在家里左等右等也不见爸爸回来。我对妈妈说:“爸爸再不回来,我 就到楼下的食杂店买面包。要不饿死我了。”我的话刚说完,就听有人 敲门。我想一定是爸爸。我跑过去把门打开一看,真是爸爸。爸爸手里 拎着一个大兜子,我想准是什么好吃的。我接过兜子打开一看,兜子里 全是作业本。我小嘴一噘说:“菜买了没有?”爸爸一拍脑门儿说:“呀, 我又忘记了。”

我说:“忘了,忘了,作业本怎没忘拿回来呢?”爸爸拍着我的头 说:“谁让我是老师?”没办法,我和妈妈只好买面包吃了。这都怪我 的爸爸粗心。

爸爸粗心,忘记了买菜,却不忘要批改的作业本。这样对比起来思 考,就不难发现,这个材料表现出了爸爸热爱学生,热爱工作,废寝忘 食的品质。

怎样确立、提炼材料中的中心思想呢?

(1)要了解“中心”一般所包含的内容。 小学阶段,“中心”一般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表现社会(或集体)的某种风尚或道德,如讲奉献、尊老爱幼等。②表明自己受到了什 么教育,明白了什么道理。③抒发自己某种感情,如对大自然的赞美, 对损公利己行为的痛恨,对一种事物的喜爱等。④表现他人的某种品质, 如关心同学、工作负责、生活朴素、刻苦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2)要养成认真推敲材料、探究“根源”的习惯。 发现或选取到一个作文材料之后,总要透过材料的表面现象,反反 复复地推敲、探究一番——这个材料能够说明、表现什么,多想几个“为什么”。这样,就把“意”从材料中提炼出来了。 如:

以前自己家里没有电视机,每晚总到别人家去看;好容易买了 一台 12 英寸黑白电视,全家人高兴得了不得;后来,家里又买了一台, 东、西屋各放一个,大人、孩子互不影响;现在,家里又新购置了一台29 英寸平面直角遥控大彩电,放在了客厅,那两台黑白电视机从此被冷 落了。这个材料可以说明什么呢?反复推敲、探究后,就可以得出这样 的认识:家人的生活要求、标准逐步提高→是因为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 高→是因为国家改革开放、富民政策好。这样,材料的“意”就被提炼 出来了。

(3)要掌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材料的一般的立意思路。

①拿到写人的材料,要着力挖掘、探究材料中人物的思想动机—— 他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寻找 出支配人物言行举止的思想根源,进而确定出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表现人 物什么特点,是赞扬他某种好思想、好品质,还是批评他某种错误的思 想、行为。②拿到写事的材料,要着力探求事件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进而确定出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什么——是能够正面说明一个什么道 理,给人以启迪;还是能够从反面说明吸取了一个什么教训。③遇到写 景状物的材料,要发自内心地体验自己对这些景物有怎样的情感,进而 确定出描写景物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要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敏锐的感受力,要善于思索,善于发现。 周围生活里本来存在着自身的规律和含义,谁也没注意它,看到它, 但经过你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比别人更早地认识了它,这就是“发现”了。发现,是提炼中心思想的一个重要方法。如:

有个小同学,她家过中秋节时,买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可谁都 不爱吃。她妈妈包了香香的饺子,可谁也不多吃。这时,邻居送来几个 玉米贴饼子,大家却抢着吃。因为她家一、两年都没吃过玉米饼子了。 大家越吃越想吃、爱吃。她想到过去天天吃玉米饼子,一年难得吃上几 次饺子。现在天天大米、白面,倒又馋玉米饼子了。从这个变化中,她 发现了一个十分深刻的主题:国家的政策好,农民生活富裕了。

【思考练习】

(1)立意,提炼中心指的是什么?怎样确立、提炼材料的中心思想?

(2)读读下面这两个材料,想想各能表现什么中心思想,写出来。

①爸爸的工作是搞进出口贸易,主要负责东南亚地区进出口业务。 一天晚上,狂风呼啸,电话铃声响起,紧急告之一批货物滞留在港口。 爸爸二话没说,穿上大衣,匆匆走出家门。事后我才知道,爸爸如不及 时赶到现场处理,国家就要损失几百万元。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

②临近考试了,教语文的张老师发了高烧,但她仍然带病坚持上课。 同学们知道后,有的给老师搬椅子,有的给老师递上一杯热茶,有的帮 老师擦黑板??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

46.立意要正确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目的。立意正确,也 就是确立的思想观点和写作目的健康,有意思,有意义,能表达积极向 上的情感,能给别人和自己以教育和启发。这是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中心思想。如果立意 不健康,不正确,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彻底站不住了,也就失去了价 值。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习作,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问题: 记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 我的爸爸、妈妈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吃完饭不爱洗碗。每次吃 完饭,爸爸总要躺在床上睡一觉,妈妈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洗碗自然就成了我的差事。 这天晚上,刚吃完饭,爸爸又照常准备睡觉,妈妈也照常打开了电视机。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就躲进北屋装出一副写作业的样子。“闺女, 洗碗呀!”妈妈喊。“我写作业呢!”“那就让你爸爸去洗。”“爸, 洗碗去!”爸爸不耐烦地说:“不管,不管!”见他们俩都不管,我眼珠一转,走到妈妈身边说:“今天,我的作业多得很,您就洗了吧!”妈妈看了我一眼,说:“没见我正看得好好 的吗?不管!”我把妈妈拉到爸爸身边:“你们俩赛头家,谁末家谁洗 碗,行不?”“行!”于是,他们伸出手来,“赛赛赛,赛头家!”结 果,妈妈出“布”,爸爸出了“剪子”。我和爸爸哈哈大笑:“请洗碗 去吧!”“不算不算,再赛一把!”妈妈急着说。“行!”“赛赛赛, 赛头家!”爸爸以“布”包“石头”,又赢了妈妈。“这回该洗碗了吧!” 爸爸得意地说。妈妈无可奈何,慢腾腾地洗碗去了,一边洗,还一边说:“真倒霉!” 以后,我又设“计”,星期日和一三五由爸爸洗碗,二、四、六由妈妈洗碗。这下,既改掉了爸爸妈妈的缺点,也减去了我的差事,“哈 哈!”

小作者也知道,“吃完饭不洗碗”是爸爸妈妈的缺点。而他自己呢? 为逃避洗碗,竟先后几次说谎、设“计”欺骗爸爸妈妈,并且为“计谋” 成功实现而欣喜。可见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不健康的。尽管习作内容真实,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可它却不是一篇好文章。

中心思想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是务必要正确 的——健康,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学做“真”人是前提。 语言是心灵的门户,文如其人,人正文才正。因此,要写出立意正确的文章,就必须要先学做“真”人——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对 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彻底摒弃懒惰、自 私、贪小便宜等不良行为。这就为正确立意奠定了思想基础。一个遇事 只为自己打算的人,是不会做出(当然也不会发现)有益于国家、社会、 集体和他人的事情,因此也就不会写出中心正确、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2)对“意”进行反复斟酌、推敲是关键。 确立、提炼出材料要表现的中心后,还是不应急于动笔,有必要再 次进行斟酌、推敲,用“正确”的标准加以衡量,以便把“问题”解决在动笔之前。

(3)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立意正确,并不是说作文就只能表现“热爱学习”、“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有意义”的中心当然正确,“有意思”的中心也正 确。因此,作文时不但要重视“有意义”的内容,更要重视“有意思” 的内容。因为在我们小学生的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是远远多于“有 意义”的。

立意正确,并不是说作文的中心就只能表现什么,赞扬、歌颂什么。 正面称赞,中心正确;善意的批评、讽刺,中心也是正确的。因此,作 文时既要重视写美的人和事物,也要重视揭示那些不美的人和事,以教 育自己,唤醒他人。

【思考练习】

(1)立意正确,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首先取 决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中心思想?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正确?

(2)根据《记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这篇习作提供的内容材料,确 立一个正确的中心思想,然后重写一篇短文,抒发健康、积极向上的思 想感情。

47.立意要深刻

深刻,意思是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立意深刻,指的就是确立的 中心思想认识到并揭示出事情或问题的本质、实质。这是对立意的较高的要求。 立意深刻,写出的文章才具有说服力,才经得起读者反复阅读、欣赏,才会感染、教育人。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立意 特点:

送礼

元旦快到了,我决定送班主任孙老师一张画,来感谢他对我的教育 和培养。

星期六下午,我来到商店,选中了一张。只见这张画上画着一位小同学,双手捧着一束鲜花,正献给教师;那位年轻的教师正在朝小同学 笑呢!他好像在说:“谢谢你,小同学!”付了钱,我把画卷好,高高兴兴地往学校走,一边走一边想:“现 在我就给老师送去,准能抢在其他同学前头。”

星期一上课时,孙老师笑着对同学们说:“前天我收到一张画,是 王秋凤同学送的,我很喜欢。”同学们都回头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我,我 得意极了。可老师话锋一转:“可是,你们现在买笔、买本都得和爸爸 妈妈要钱!哪有钱买画呀?从这方面讲,这是不节约,应该受到批评。” 我的脸刷地红了,心里埋怨道:孙老师呀孙老师!您怎么这样不讲情面, 当着这么多同学批评我,真是的??白费了我一片苦心。我心里正嘀咕, 又听老师说:“这张画是同学们送给我的第一张,我决定收下。不过, 我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果哪位同学,非要送我礼物,我 希望最好是你们亲手做的。现在,我要送给王秋凤一本书。”说着,老 师随手举起一本《优秀作文选》。大家眼睛一亮,嘿,真漂亮的书哇! 我快步走上讲台,从老师手里接过来。

“哗”,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透过这掌声,我仿佛看到了老师 那颗无私奉献的心。

这篇短文,作者能从自己送孙老师画、以表感谢之情,而孙老师却 当众说明“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并送自己作文书一事中, 认识到孙老师具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立意该是多么深刻呀!文章 之所以立意深刻,是因为作者正确、深刻地认识到这件事的本质意义。 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刻呢?要使文章立意深刻,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中心思想并不是人们凭空想出来的, 它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因此,认识水平高低,是影响作文立意是否深刻 的最主要的原因。文章立意不深,根本原因还是认识不深,分析不透。 认识水平提高了,作文立意自然也就容易深刻了。

提高认识水平有多种途径,其中主要是两条:一是在课内、外阅读 中提高认识水平。阅读不能只饱眼福儿、读完了事,一定要以文中英雄 人物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并以英雄人物的思想、精神品质为标准,来分析、衡量周围人的言谈举止。这样,以阅读为途径,不断提 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及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二是在观察中提高认 识水平。要将认真观察与深入思考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在观察时多问几 个“为什么”,反复想一想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和教育。认识水平提 高了,又一定会促进自己更主动、细致地观察,提高观察的质量。

(2)分析材料时,多想几个“为什么”,同时注意横向比较。这样, 材料中的“深意”自然也就出来了。当然,要防止立意任意拔高,要尊 重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如,有这样一个材料:妈妈经常和爸爸 下棋,由于爸爸总是让棋,所以妈妈总赢,一赢就特高兴。这次爸爸没 让,妈妈输了棋后大为恼火,又摔棋盘,又扔棋子。这个同学从中提炼 出两个中心:一是应“胜不骄,败不馁”;二是批评妈妈“赢得起,而 输不起”。经过横向比较,这个同学选择了后者。因为后者更贴近事实 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

(3)重视依据现实材料,展开合理的联想。例如:由大雾漫天,可 红日最终还是驱散云雾,阳光普照,联想到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由荷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才使荷花玉立芬芳,联想到老师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才使得学生迅速、茁壮成长;由小草联想到“自强不息、顽 强向上”;由老牛联想到“勤劳,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样, 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不是单纯写景状物的了。

【思考练习】

(1)立意深刻,指的是什么?立意为什么要深刻?怎样才能做到立 意深刻?

(2)写一种自己熟悉、喜欢的动植物,要求立意要深刻,自拟题目。

48.立意要新颖

新颖,即新而别致。立意新颖,指的就是文章立意要新,不落俗套。 选取材料讲求新颖,立意更讲求新颖。文贵创新。立意新颖,文章才吸 引人,鼓舞人,耐人寻味。

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新颖呢?

(1)打好选材基础。注意选取紧扣时代脉搏的材料,注意选取自己 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与众不同的材料,就可以使立意直通“新”的彼 岸。因为这些材料中往往就包含着有新意的中心。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立意特点:

拜神

一天,姨妈去“高庙”拜神。出于好奇,我也跟随着姨妈去了。 步入大门,里面乌烟瘴气,你拥我挤。透过浓浓的烟雾,我看到一批批善男信女焚香、烧纸钱。有的三拜九叩,求神保佑富贵平安;有的 祈求自己前程无量;有的向主持求签,他们各自拿着一张小小的纸条, 脸上流露出或懊丧,或高兴,或愤恨,或恐惧的表情。我想:就这小小 的纸条,不知坑骗了人们多少钱财。听说,这个庙里的正堂有关羽的神 像。我使劲地擦亮眼睛,想看清楚这个流芳百世的义胆英雄。但,我看 到关羽那原本红色的脸膛儿被烟熏黑了,他身上落满了农民的血汗钱, 跟前摆着丰富的贡品。他昔日的英姿仿佛被钱财掩盖了。

突然,门外有一个老婆婆跌跌撞撞地冲进来,“扑通”一声跪在神 像面前,哭诉道:“关老爷,救救我孙子吧,他现在卧床不起了。呜??”。 这时,主持从人群中走出来了,对老婆婆说:“不用怕,关老爷会救你 孙子的。你带我去你家,让我给你孙子施法。”接着,老婆婆带着主持 向门外走去。我本想拦住他们,告诉老婆婆这是骗人的,但是一句话能 动摇被迷信侵浸了大半生的心吗?

我走出高庙,发现烟雾悄悄罩上了小乡村,村庄好似睡着了。是的, 村庄睡着了,人们睡着了,他们何时才会醒来呢?

本文立意既深刻又新颖,反映了有些人“被迷信侵浸了大半生的心” 至今还未醒悟的现象。文章立意如此深刻、新颖,这主要得益于小作者 选取了好的材料。

(2)学会从多侧面分析材料的意义,从材料新的侧面去立意。多个 材料可以表现同一个中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同一个材料,从不同 的侧面去分析,往往又会得出不同的中心思想。这就提示我们:遇到或 选取一个材料后,要注意从多侧面去分析材料的意义,从正面想想,从 反面想想,尤其要重视联系当前实际,从新的侧面去开掘材料的意义, 然后通过反复比较、选择,进而确立出富有新意的中心思想。

例如,有这样一个材料:“我”和小妹在家里画画玩,为了争用一 支颜色笔吵了起来,妈妈回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了“我”一顿。从正 面想想,“我”很气愤,恨妈妈;从反面想想,“我”又很惭愧,应该 谦让小妹。显然,从后者立意,要比前者新颖,文章的教育意义也更大 一些,这也正体现了“要学作文,先学做人”的道理。

又如:一位老爷爷退休之后,仍坚持为邻居做事。从这个材料中提 炼为“助人为乐”当然可以;如果从“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或“老牛 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角度去提炼,就显得很有新意。

【思考练习】

(1)立意新颖,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新颖?

(2)看看下面的题目、材料,然后选取一个富有新意的主题,写一 篇短文。

题目:我的叔叔 材料:叔叔是体操教练,负责全县小学生体操尖子的培训工作。一

天,大雨倾盆,雷电交加,叔叔照常准时到体育馆去上班。这一天,只 来了一个小运动员,叔叔耐心地辅导他。晚上八点了,叔叔把小运动员 送回家后,才回到自己的家里。

主题:①叔叔遵守纪律;②叔叔喜欢自己的工作;③叔叔关心运动 员;④叔叔对工作认真负责;??

49.要表达真情实感

文贵有情,缺乏感情的文章就会像一杯白开水,没味道;文贵情真, 表达真情实感才是好文章。这是因为: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自己 认识水平的体现。写一句话、一段话、以至一篇文章,要把自己想写的 事情老老实实地写下来,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真实思想感情,不写半句 虚伪的,不着边际的话。这样,不但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满足自己的 心理需求,同时还会使自己逐渐增强表达欲望,提高作文兴趣。也只有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打动读者,使读者受到感染,从而与自己产生感 情上的共鸣。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点:

我理解了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名教师。她特别热爱自己的工作,疼学生简直胜过疼 我。有一件事,一直使我记忆犹新。

我上一年级时,爸爸在北边山区工作,家里只有妈妈和我。冬天, 妈妈辅导数学智力组,天天很晚才回家。一天下午放学,天很冷,我想: 妈妈今天该早点儿回家来了吧。到家一看,门锁着,我便垂头丧气地去 同学家写作业。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做完作业,以为妈妈保准回来了, 因为老师早下班了,就欢快地来到家门前,唉,门仍锁着。我生气了, 都这么晚了还不回来,算什么妈妈,谁像她?

刺骨的寒风不停地刮着,简直让人难以忍受,天气太冷了。我本想 去学校找妈妈,可妈妈说过,不让我去学校找。我只好在门外等呀等呀, 一直等到晚上六点多钟,妈妈才回来。进了门,她高兴地说:“小磊, 你饿了吧?我这就给你做饭去。”我气呼呼地嘟噜着脸问:“您是要儿 子,还是要智力组?”“我都要哇。”妈妈笑着说,“智力组就要比赛 了,不辅导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今天,我们做出了好几道难题。”我 头一歪,眼一斜:“得了,就您积极!”妈妈看我气很大,就坐下来, 耐心地给我讲了很多道理。

这些年,妈妈多次被评为乡、县、市的先进教师。望着妈妈一本本金光闪闪的荣誉证书,我理解了妈妈。她是好妈妈,更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

这篇短文很感人,写自己由不理解妈妈(认为妈妈假积极,只疼爱 学生,不像做妈妈的样子,心中没有儿子)到理解了妈妈(她是好妈妈, 是称职的好老师),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思想感情。

写文章时,怎样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呢?

(1)要端正作文态度。要懂得: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 思想感情的,就是为了让读者阅读并与自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把 作文当做“负担”,当做老师留下的“作业”,被动应付,凑合交差了 事,这样就难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2)要真诚而深刻地去感受、体验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周围万事 万物,这是极为正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把自己“摆”进去,真 心地去感受、体验生活与事物。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形成自己对生活、对事物独特的见解与情感;作文时,就能做到“意在笔先,情在笔 先”。这时,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不把文章写出来,心就堵得慌”的 感觉,一定不会再把作文当做“负担”了。自己不去真心地感受、体验 生活,即使拥有亲自观察或亲身经历的,能反映事物特点或表达真情实 感的材料,也不可能为自己所用,也只会白白的丢失,作文时也只得去 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观点和情感。

(3)要把好选材质量关。真实的内容,才会有真情实感;随意编造 或套背的内容,是决无真情实感可言的。确实感动了自己的材料,自己 才会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写出的文章才会感动他人;自己都不屑一顾、 无动于衷的材料,又怎会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呢?写出的文章又怎会感 染读者呢?

【思考练习】

(1)写文章,为什么强调要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时,怎样才能做到 表达真情实感?

(2)翻开一篇自己以往写出的文章,读一读,体会一下习作是否表 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不是,就动笔改一改。

50.要防止与他人作文雷同

读同学们的作文,尤其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常常有读一而知十、 知百的感觉,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就说一次作文比赛,题目是《记爸爸 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万万没有想到作文结果,决大多数同学写的都 是爸爸和妈妈吵架的事,虽然吵架的原因有所不同,但是内容、思路雷同的程度,让人感到吃惊,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不会开拓文路,不会从多方面搜寻材料、从新的方面选材立意,致使文路狭窄。就说写《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这个题目:爸爸 妈妈闹矛盾、吵架,是很多家庭都有的事,同学们作文时可以不费劲地 拿来就写,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爸爸妈妈之间就没有别的事吗?

二是懒于动脑,避“重”就“轻”,缺少“求新求异”的意识。追 着别人跑——别人写什么,我就写什么;追着范文跑——它怎么写,我 就怎么写。这是十分错误的。

怎样使自己的作文不与他人雷同呢?

(1)学会开拓文路。所谓“开拓文路”,主要是指在审清题意之后, 进行多向、逆向思维,想开去,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搜寻材料,然后从 新的方面、新的角度去选材立意。也就是在题目限定的条件、范围内, 最大程度地拓展选材、立意的领域,广泛搜寻、思索,然后反复进行比 较、筛选——在“真”中选“熟”,在“熟”中选“新”,在“新”中 选典型的、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这样就能写出不与他人雷同的文章。 就说《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一题,在审清题意之后,就应 该冷静地、从多方面、多角度认真地想一想:爸爸妈妈闹矛盾的事有哪 些,为什么,说明什么;互相关心、体贴的事有哪些,体现了什么;勤 俭持家的事有哪些,孝敬长辈、关心子女的事有哪些,乐于助人的事有 哪些??这些都各表现了什么。最后从中选出一两个自己体会最深、立意最深的新颖的材料来写。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选材、立意的特点:

当我受到批评时

一天课间游戏,我和班上的中队长李小敬因一点小事吵了起来。 上课了,李小敬见班主任胡老师走进教室,于是就趴在桌子上抽抽 搭搭地哭起来。胡老师见中队长——“学习的标竿”哭得如此伤心,打 听情况后就慢慢放下手中的作业本,表情顿时严肃起来。他两眼直瞪瞪 地盯着我,心中积压的火气似乎再也憋不住了:“你,你站起来!你有 什么资格和中队长吵架?你还有时间吵架?瞧瞧你的个头儿,再看看你 的学习成绩!??”胡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以冰雹似的语言大声斥责着我。 胡老师啊,您为啥不问个“为什么”呀!吵架本来不怨我,我们玩得好好的,她非要插脚捣乱,还先骂了我。可是我不敢申辩,因为我个 头儿大,又是班上的后进生;我委屈,我真想哭。妈妈呀,我想您,您 为啥不来安慰安慰我呀?

假如我是个学习尖子,今天老师还会像这样批评我吗?对,我要刻 苦学习、要争口气,要用好的学习成绩来使老师改变对我的态度!尽管 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儿,可我决不能让它流下来。

面对《当我受到批评时》这个文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写自己因×× 事犯了错误,当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时,自己如何知错、认错,如何下 决心改正错误等。这是常规写法,是一般人惯用的思维方式(按照习惯 或按照某个模式去思维)。而本文的小作者就不同了,他突破了常规思 维,变“知错、认错、改错”为“表达对老师批评的不满情绪”,变常 规思维为反常规思维(创造思维),标新立异,开拓创新,不墨守成规, 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2)要考虑一下别人是不是也具有这个(或这类)材料,是不是也 会写这方面的内容。如果估计到他人也占有这个(或这类)材料,也会 写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自己最好就另选其它内容,不与别人“求同”, 独树一帜,以新、奇(当然内容要真实,严禁编造)、动人制胜。尤其 是考试、参加作文竞赛,更要注意这一点。

【思考练习】

(1)作文雷同现象,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会出现作文 与他人雷同的现象?怎样使自己的作文不与他人雷同?

(2)以《我受到了表扬》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从多方面、多角度 搜寻材料,然后从新的方面或角度选材立意。

作文入门训练7:选材和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