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 A.赫尔巴特

B. 杜 威 C.夸美纽斯D.洛克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

3.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4.教育研究中,通过案例方式考查教育现象,其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的研究方法是( )

A.行动研究法

B.个案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调查研究方法

5.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是(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卢梭《爱弥儿》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凯洛夫《教育学》

6.3~5岁的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

()

A. 阶 段 性 B. 顺 序 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7.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 )

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B.教育传播——交流文化功能C.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8.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决策者的观念B.生产力发展水平C.政治制度

D. 社 会 需 求 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0.新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于( )

A.1949年

B.1950年C.1951年

D.1952年

11.18世纪至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

A.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C.大学——中学系统与小学——初等职业学校系统D.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 A.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生教育 13.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分段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化系统 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C.人口状况 D.社会制度

14.教育家(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A.纳托普B. 杜 威 C.赫尔巴特D.斯宾塞

15.以下有关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 B.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C.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区别之一是,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D.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都是各级各类教育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和依据,所以两者可

以相互代替

二、辨析题

1.教育学与教育是同时产生的。

2.教育受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教育没有独立性。

3.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

三、简答题

1.分别列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并论述其教育思想。

2.谈谈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四、材料分析题

1.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

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

,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担任过副总统,一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