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未稳心不闲——勤于修改

有人把文章分成这样几类:半成品、成品、精品和艺术品。一蹴而就,敷衍成文,充其量只是半成品;深思熟虑,推敲修改后的文章才算得上是成品;几经修改,斟酌损益,去陈言,存真意,而后方为精品;于精品文章尚不满足,反复修改,匠心独运,成自己风格,具大家典范,这样的文章堪称艺术品。由此可见,文章若要“升级”,每一步都离不开修改。

修改,是写作的延续,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本质上说,修改也是一种写作,而且是一种高级写作,它“力求用尽可能完美的形式去表现构思的成果”,从而写出优秀的作品。

只有懂得修改文章的人,才算是真正会写文章的人。

母题21

《夸父逐日》这篇课文短小精练,叙述了夸父逐日的主要经过和结果。不过,关于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还觉得有点儿意犹未尽?发挥你的想象力,展开合理联想与想象,用现代汉语扩写这个故事,使其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不少于400字。

【提示】

1.扩写可以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补充故事情节,如夸父为什么逐日,逐日过程中的其他故事,逐日失败后又发生了什么……二是加强细节描写,如夸父逐日时的心理活动、旁观者的反应,等等。

2.想象的内容要合情合理,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点。

流程对接

光说不练假把式。七步流程,要与具体的作文题实现无缝对接,方能显示其成就精彩之作的“魔力”。让我们大声再说一遍七步流程:审选拟雕谋丰造。好,开始实战——

流程一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提供写作范围、内容的作文,由提示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写作的内容是“夸父逐日”,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要紧扣原文的中心思想来表现,在立意上不能重砌炉灶。

流程二优选文体 穿上马甲——经过扩写,这还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行文中,要把记叙的要素一一交代清楚,不可笼统模糊。

流程三拟定题目 好题目要让人眼前一亮,对扩写后的文章题目要好好斟酌一下。扩写要求对题目没做说明,这就给了我们拟题的自由度。提示几种,以供参考:一是就用原题——夸父逐日,二是活用本单元的课文题目《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拟题为《在逐日路上》《化为邓林》,三是干脆就用本单元课文的题目《伟大的悲剧》《真正的英雄》。

流程四精雕“凤头” 可开门见山,以事件的发端直接展开记叙内容,落笔入题,这样可以使文章紧凑。也可悬念倒叙,把事件的结局作为文章的起点,以激发读者的兴趣。还可勾画背景,用一段文字把赤日炎炎的情状描绘出来,作为文章的起点,然后再展开记叙内容,引入具体情节。

流程五谋划结构 这是一个故事,还是要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环节来铺排。当然,叙述的顺序可有所变化。扩写并非原文处处都要扩写,而是要根据中心内容确定扩写重点。

流程六丰满“猪肚” 扩写后的文章应比原文更加具体、生动、形象。为了使扩写后的文章更加具体、生动、形象,一般要把原文的叙述改为描写。可以增加环境描写和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也可根据想象补充一些细节,还可适当增加一些议论或抒情的内容。以此种种来使内容更充实。

流程七打造“豹尾” 点明寓意,或让人掩卷而思,这样的结尾是最佳选择。

佳作展示1

夸父追日

很久很久以前,【讲故事的笔法。】广袤的大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足迹。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人们学会该怎样生存,并有了村落。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幸福的生活。【以展示背景引入。】

然而有一天,一件对人们来说非常恐怖的事发生了。这件事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宁静,让人们恐慌不已。事情发生在下午,那时人们正在劳作。忽然,世界变暗了。人们好奇地抬起头——啊!人们吓一跳——太阳上,竟然出现了一个黑洞洞的缺口。人们惊慌失措,于是聚集在一起商讨该怎么办。过了一会儿,整个世界都变暗了,没有一丝光亮。地上则人群骚动。

幸运的是,这种暗无天日的时候没持续多久,太阳又出来了。人们松了一口气,但又担心万一太阳哪一天又不见了,而且不再出来了,这又怎么办。【悬念迭出,这也是讲故事的笔法。】

正当人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人群中一个人提出了建议:“不如让我去追赶太阳,然后把它固定在天上,这样不就不用怕了吗?”【这是关键句,事件的缘由,由夸父提出,更能突出他的大智慧。】

人们循声望去,提此建议的人正是夸父——他是巨人部落中最强壮的人。人们想不出其他好办法,于是便同意了——让夸父去追太阳。

第二天,当第一丝曙光划破黎明的天空,夸父便出发了。他飞快地跑,忘了一切。眼看就要追到太阳了……可这时,难题来了。

挡在夸父面前的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夸父毕竟是巨人,珠穆朗玛峰对于他算得上是一座比较高的山坡。可问题不在于高,而在于这山非常陡,似一把利刃,且山脉绵延,绕过去是不行了。眼看太阳又跑远了。夸父一咬牙,开始使劲爬山。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夸父已经遍体鳞伤。不——夸父心里大喊。他最后使尽全身的力气——终于爬上去了。夸父兴奋极了,却一不小心从山顶上滚了下来。哦!摔得真惨!夸父拍拍猎皮豹衣,又继续前进。【想象具体生动。】

转眼到了正午,又有新的难题了。这下是大海——太平洋。这片汪洋大海挡住了夸父的去路,海上鲨鱼和电鳗以及海怪不住地叫嚣着。夸父抬头望了望太阳,太阳正往远方飘去,就像是一个胜利者在嘲笑失败者。【正侧结合才形象。】

“我不会认输!”夸父大叫一声。语毕,他便抬脚跨入海中。鲨鱼、电鳗和海怪立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到夸父身边。夸父一边飞快地跑着,一边用手拍击周围的“障碍物”。

鲨鱼被打得口吐白沫,连鳃都不见了,从此鲨鱼便得不停地游动,一刻也不能停;至于电鳗和海怪,电鳗被夸父一气之下拉成了条状,海怪被一个巴掌压成了扁扁的肉饼。就都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夸父走到最深的地方时,海水几乎淹没了夸父的头。不过夸父还是挺下来了。他终于跨越了海洋!

……

夸父继续跑啊跑,终于到了最后一关,沙漠。这地方人迹罕至,水资源缺乏,是最难的一道关卡。夸父想了一两秒钟,终于踏进了这鬼门关。

响尾蛇在热辣的阳光下翘起了自己的尾巴——锋利又尖锐。偶尔一阵热呼呼的风吹过,燥热的沙便呼啸而起。夸父不仅要接受火辣日光的“洗礼”,同时还要小心响尾蛇之类的毒物。“呼哧呼哧”夸父喘着气,大脑已经麻痹,只有双腿在不停地摆动。终于,看到了沙漠的尽头——一条清澈的河流(黄河)出现在夸父面前。

水!夸父激动起来。这时夸父已经到了太阳的家门口。要不要继续追下去呢?夸父最终忍受不了水的诱惑,低下头大喝特喝起来。很快,黄河便被喝光了。【夸张不可少。】

渴!夸父虽说喝光了一条黄河,但仍感觉口渴如焚。他又跑向渭河。咕嘟咕嘟,一条河又被喝光了。

这时,北边又出现了一条大河。夸父又不顾一切地跑去。轰隆隆一声,夸父在半路上便倒了下去。

“唉!”夸父长叹一声。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差一点就追到太阳了,差一点就成功了!

夸父把手杖一挥,手杖便变成了一片桃林。每棵树上都结了又大又甜的桃子。

“希望以后有人追太阳到这儿,不必像我一样渴死!”夸父心里想着,带着一点点的安慰闭上了眼睛。

【意志到此,精神不朽。】

总评

此文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夸父在追逐太阳的路途中的艰难,与夸父这一形象的勇敢和伟大。更突出的是此扩写作文所展开的“有轨道的想象”。这个“轨道”就是原作的“中心思想”,因为想象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它是突出中心的手段,为想象而想象是不可取的。在扩写中的所有具体描写都必须紧扣中心来表现 。

佳作展示2

到底是什么

从前,有位名叫夸父的巨神。他来到人间。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很是心旷神怡。是谁孕育出这么美丽的花草树木呢?于是,夸父去问大树。

“请问,树先生。谁是你的母亲?”大树抬起头望着这比自己还高500倍的夸父,大声地喊道:“我的母亲是太阳,没有她给的阳光,我无法生长。”夸父疑惑地问:“太阳?太阳是什么?”大树用自己的枝条指向天空中一个红色的火球说道:“那就是太阳,伟大的太阳!”夸父顺着大树的枝条所指的方向看过去,“啊,那就是太阳。啊,好刺眼,好热呀。”他伸手想去摸摸太阳。但是摸不到。于是,夸父对着太阳说:“你为什么会发光?还这么热?请您告诉我。”太阳意味深长地说:“天机不可泄露,要想知道我是什么,只有你们自己去探索,才能知晓答案。好了,不和你聊了,我还有我自己的工作,我要把阳光铺满大地。”于是,太阳继续向西飞行。夸父不死心,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追逐着太阳跑。

一路上,夸父一面迈着大脚追着太阳,一边说:“你别跑,让我看看你的真面目。”而太阳却不顾他的执着,继续前进着。大地上不时地发出“咚咚”的声音,夸父的巨脚把光滑的大地踩得坑坑洼洼。哎,可能澳大利亚大盆地,太平洋、大西洋就是夸父的巨脚踩出来的吧。

不一会儿,追到了太阳落山的地方,离太阳越来越近,可是也越来越热。于是夸父开始感到口干舌燥,夸父想喝水。然而,路旁的池塘、小溪,三两下就没了。他渴极了。他忽然想起了黄河,于是他跑向黄河。远古时代,由于黄河两岸草木繁盛,水很清。可是喝了黄河的水,仍觉得口渴。他来到了渭水,还是不够。于是,他向着北方跑去,准备去喝大湖里的水。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渐渐地,他走不动了。他口干舌燥,可是离大湖还有很长一段路呢。他坚持不懈地向前挪着脚步。最后,他张着干裂开着巨大口子的嘴唇奄奄一息地说:“看来我是不行了,太阳的真面目只能希望后人来解开了。”于是,夸父带着期盼倒了下去。

他死后,桃木拐杖掉在了地上。奇怪的事发生了,夸父的灵魂进入了那枝手杖,身体的营养滋润了那枝桃木拐杖,于是桃木拐杖渐渐地变成了一大片桃林。这是夸父送给后来探究太阳到底是什么的勇士的礼物——既止渴又给人以鼓舞。

总评

以“问”开篇,以问之未果结束,彰显了劳动人民勇于探索自然的精神,想象合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思维能力是写作能力的核心,思维正确,表达才会准确 。

技法讲坛

文章扩写就是对原文的扩充。具体地说,是把原来比较简单的文章或段落,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行比较细致的记叙,从而使原来的内容得到扩充,变得具体、生动。扩写练习,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训练表达能力。

技法1 认真阅读原文

扩写作文的特定条件是必须对提供的原文进行“扩”。“扩”的意思是“扩大”“扩充”“扩展”。因此,必须读懂原文,在“读懂”上下工夫,认真地探究因果,咀嚼词语意味,明白原作者的用心,领悟原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精神。

扩写前先要弄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

接着还要弄清楚几个人?什么人为主什么人为辅?

更要区别清楚是“人中的事”?还是“事中的人”?

找出“扩写点”。“扩写点”就是文中那些概括的情况。对原文要一字不苟、一词不苟、一句不苟。

技法2 抓住扩写重点

同学们扩写作文最棘手的是抓不住扩写点抓不住扩写的重点,从头到尾,平均使用力量,写成一篇流水账。这样必然造成重点不突出。杂乱无章,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扩写所提供的材料句句层层都是扩写点。但是不要忘记“众星捧月”,要根据中心掂量轻重,找出扩写重点,安排好扩写的主次,做到详略分明,重点突出。

如何抓住扩写重点呢?总结为“三掂量”。

1.掂量题目确定重点。题目中的“题眼”往往就是该详写的重点。《伟大的悲剧》的题眼是“伟大”,《登上地球之巅》的题眼是“登”。

2.掂量中心确定重点。有的题目较大,很难找到题眼,如《在沙漠中心》。那该怎么办呢?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重点。凡是能表现中心的都是重点材料,也就是文章需要详写的部分,和中心关系不大的就是次要材料,要略写。

3.掂量扩写对象确定重点。扩写的材料是以写人为主的,要把突出人物的特点作为重点来写。扩写材料是以写事为主的,要把事情的经过作为重点来写。扩写材料是以写活动为主的,应该把活动场面作为重点来写。

技法3 展开合理想象

前面已经说明,扩写作文要在读懂原文、抓住重点、找到扩写点的基础上做必要的充实。也就是说在不改变原作主要内容,不改变原作的体裁,不改变原作的六要素的前提下添枝加叶,合理扩展充实。怎样做到枝“繁”叶“茂”姿“丰”色“艳”呢?

“枝繁叶茂”要靠想象。写好记叙文,必须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想象是根据已有的事物,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由此及彼地创造出新的事物的思维过程。它可以补充、丰富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画面。它可以变概括的为具体的,变无形为有形,变无色为有色,变无声为有声,变静态为动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是,扩写不是以想象为主体的作文,而是在原作的局部加入一些合理想象内容的作文,所以要写好扩写文中的想象就要始终不忘原文中心,要围绕中心驰骋想象。当发现自己想象偏离中心时就立刻关上想象的闸门。另外,想象要合理,想象要以生活为基础。

总之,扩写,表面上看是刻板的,人物、事物、景物,似乎也是一成不变,其实多探究探究,多咀嚼咀嚼,就会发现变化无穷,写起来不但“灵活”,而且写“活”了,要想把扩写“写活”,就要“活写”,就要认真读懂原文,抓住扩写重点,展开合理想象,最后对照原文修改,才能将扩写舒展得满篇锦绣。

母题22

从你近期的作文中选出一篇,认真读一读,自己先看看存在哪些问题。然后4—5人分成一个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进行修改,确定修改思路。对确定的修改思路付诸行动,动笔修改作文,修改后誊抄一遍,对比看看较之前有哪些进步。

【提示】

1.可以先进行整体修改,如调整文章中心,选择更合适的素材,加强前后连贯等;再修改细节,如改正错别字,通顺语句等。

2.在原稿上进行修改时,注意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 。

技法讲坛

作文修改什么——

1.外在:文面书写的修改

首先,文面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字体端正,笔画清晰,修改明确,卷面整洁。不能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涂改混乱,一片模糊。字体是否端正,文面是否整洁,也是一个人语文素质高低的反映之一。一个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一定要掌握好祖国的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

第二,文面书写还要讲究行款格式。对行款格式,要做到字体大小适中,笔画粗细合宜,字序行序恰到好处。横条纸张和方格纸张要求不一,这在书写时要注意。

另外,标点不仅起到断句的作用,还有非常重要的语气作用,直接影响文章的思想表达。所以,对标点,要做到用法符合规定,形式书写标准,格式使用恰当。如:各种点号不能出现在一行开头;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后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格,不断开;接连号和间隔号占一个格,这四种符号书写时皆居行中;着重号、专名号和波浪式书名号标在字下。

2.内在:立意、结构、语言的修改

看文章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把不切题的,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语句删去,与中心有关的材料不清楚的、不具体的要改写清楚、具体,遗漏的地方要补上。

看文章结构是否清楚。就是要看段落层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过渡是否自然,前后是否照应等。如有不当、不足的地方应加以调整或改动,如有重复的段落应删去。

看文章的语句是否流畅、生动,用词是否确切。文章语言要得体、简洁、生动,不通的,不足的要加以修正。

作文修改的形式——

1.自改。完成文章的写作之后,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作文先检查修改。这样,对在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或不当的地方能及时予以改正。通常,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凭借语感,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这是培养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

2.互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自改作文时往往会把自己作文中一些不足之处仍视为珍品不愿删去,这就说明作文的修改不仅需要自我修改还需要交换互改以弥补自改的不足。几个人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起读,一起找毛病;再互相讨论,确定怎样修改;最后,大家一起来给作文下评语。这样,群议群策,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病文展示

年 夜

北风呼呼地刮着,像是要下雪了,天渐渐暗了下来,路上已没了行人。

“丁零零——”电话铃响了。

“是大军啊,”一阵喜悦的声音打破了小屋的寂静,“今天你妈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白切鸡,什么?你——”老人的神色变得黯淡起来,很久才放下话筒。

“怎么啦?”身旁的老妇人问。

“他说工地上离不开他,不回来了。”

“都年三十了,还有什么可忙的?”老妇人抱怨道。

“要不,看看红儿回不回来。”老人望着老伴,像是征求意见。

“好吧。”

老人拨通了电话。

“小红啊!”老人停了一下。

“好好,你们小心点!”老人放下话筒,冲身边的老妇人喊道,“快!再做点肉丸子,外孙说喜欢吃你做的肉丸子!”

老妇人显然还没回过神来,一动也不动。

老人在独自喝着闷酒。

“你快点儿呀!”

“他们回来?”

“是啊!就快出门了。全用瘦肉,一点儿肥肉也不要。”

屋子里响起了剁肉的声音,灶堂里又燃起了火苗。

“丁零零——”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响起。

老人蹒跚着走过去,拿起话筒:“红儿,你们快到了吧?”

“哦。”老人挂了电话,冲厨房喊道:“别做了——”

老妇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蹒跚着走出来,眼睛红红的。“别生气了,他们到底还惦记着我们。”

老人起身,点燃了红蜡烛,对着祖先牌位拜了拜。

老人走到电话机旁,按了按键。

“大军啊!工地上冷,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老人放下话筒,又按了按键,“红儿,告诉外孙,等下次来的时候,我们再给他做肉丸子。”

打完电话,老人坐到了老妇人身边,紧紧抓住她的手。

火堂里的柴哔哔剥剥地响着。

两位老人谁也不说话,时间在寂静中悄悄滑过。

“吱——”像是汽车的刹车声,接着是“咚咚咚”的敲门声。

老人缓缓起身,走到门边。

随着屋门拉开,老人惊叫起来:“老婆子,他们都回来了!”

老妇人起身,奔向厨房。

风停了,雪却纷纷扬扬地下起来,好美好美。

【诊断】

本文讲述的是大年夜两位老人等候子女回家过年的故事。所写的事很平常,但能打动人,因为它触动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维系亲情的神经。故事结局是完美的,也是读者所希望的。但是文章的主旨不够突出,是揭示老年人的孤独,还是表现亲情的维系?再者,文章的感染力也不够。造成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细节描写上还欠缺,一是两位老人的举止神态刻画得不细,不足以表现老人当时的心情;二是两位老人的儿子和女儿为什么突然回来,缺少细节上的过渡;三是缺少对老人家里的环境描写。

【处方】

此文主要是需要强化细节描写。

细节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服饰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没有细节,作品就失去了生命。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广义的细节是指叙事性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是描绘人物、事物或环境的最小单位。不论是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还是社会环境、自然景物,都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组成的。

狭义的细节则是指那些刻画人物、叙述事件和描写环境的文字中,作者刻意安排的极为精彩、极富表现力的描写。

如何强化细节描写呢?

一是发掘能凸现文章主旨的细节,使读者能通过这些细节了解文章的主旨。

二是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从而凸显文章的主旨。

【治疗】

1.文章开头描写自然环境之后要交代一下两位老人家里的环境,以及老人在干什么,以便与下文的情节保持一致,同时凸显文章的主旨。

2.文章一共写了四次老人接听或是拨打电话,有的没有细节描写,要根据电话内容配以必要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有的虽然有了,但不能凸现老人接听、拨打电话时的心情,需做必要的修改,以凸显文章的主旨。

3.老人在盼着女儿回来的时候,却得知女儿也不回来了,心情应当是气愤的,要描写一下老人的动作、说话的语气。

4.在拜完祖先牌位后,加入电视剧里传出“常回家看看”的旋律这个细节,这样才能解释老人拨打电话的行为,后文写儿子和女儿回来的情节才可信,文章的主旨才能凸显出来。

改稿展示

大年夜

北风呼呼地刮着,像是要下雪了。天渐渐暗下来,路上已没了行人。

两位老人静静地坐在真皮沙发上,无神地望着硕大的电视机屏幕 。【“真皮沙发”“硕大的电视机”说明两位老人的物质生活是富有的,“静静”“无神地”说明老人所希望的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加入这一段后,文章的主旨就变得明确了。】

“丁零零——”电话铃响了,老人奔过去拿起话筒 。【加上这一句,突出了老人的喜悦、急切心情,也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是大军啊,”一阵喜悦的声音打破了小屋的寂静,“今天你妈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白切鸡,什么?你——”

老人的神色变得黯淡起来,很久才放下话筒。

“怎么啦?”身旁的老妇人问。

“他说工地上忙,离不开,不回来了。”声音有些嘶哑 。【交代清楚原因。】

“都年三十了,还有什么可忙的?”老妇人抱怨道。

“要不,看看红儿回不回来。”老人望着老伴,像是征求意见。

“好吧。”

老人拨通了电话。

“小红啊!”老人停了一下,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 。“好好,你们小心点!”老人放下话筒,激动地冲身边的老妇人喊道,“快!再做点肉丸子,外孙说喜欢吃你做的肉丸子!”【加上两个细节后,不仅突出了老人的喜悦与激动,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老妇人显然还没回过神来,一动也不动。

老人在独自喝着闷酒。【删去。与中心无关,与事理不符 。】

“你快点儿呀!”老人催促道 。

“他们回来?”

“是啊!就快出门了。全用瘦肉,一点儿肥肉也不要。”

屋子里响起剁肉的声音,灶堂里又燃起了火苗。

“丁零零——”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响起。

老人快速【将“蹒跚”改为“快速”主要是为了突出老人的急切】地奔走过去,拿起话筒:“红儿,你们快到了吧?”

“哦。”老人将话筒一扔,冲厨房吼【一“扔”一“吼”突出老人的气愤】道:“别做了——”老妇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蹒跚着走出来,眼睛红红的。“别生气了,他们到底还惦记着我们。”

老人起身,点燃了红蜡烛,对着祖先牌位拜了拜。

“常回家看看……”电视里传来了优美而温馨的旋律 。【加上这一段,不仅使老人、儿子、女儿后面的行为变得更加可信,也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确。】

老人走到电话机旁,按了按键。

“大军啊!工地上冷,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老人的眼睛湿润了。放下话筒,又按了按键,“红儿,告诉外孙,等下次来,我们再给他做肉丸子。”

打完电话,老人坐到了老妇人身边,紧紧抓住她的手。

火堂里的柴哔哔剥剥地响着,“常回家看看”的旋律在屋子里回荡着。【加上此句渲染了气氛,凸显了主旨,也暗示了儿女回家的原因。】

两位老人谁也不说话,时间在寂静中悄悄滑过。

“吱——”像是汽车的刹车声,接着是“咚咚咚”的敲门声。老人缓缓起身,走到门边。

随着屋门拉开,老人惊叫起来:“老婆子,他们都回来了!”老妇人猛地【加上这两个字,老妇人的喜悦之情毕现。】起身,奔向厨房。

风停了,雪却纷纷扬扬地下起来,好美好美。

总评

修改后的文章主旨明确了,通过两位老人等候儿女回来过年时的心情变化,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得到儿女的抚慰。修改后的文章内容丰满了,人物形象突出了。

修改,是写作文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有的同学却轻视这一个步骤,甚至放弃这一个步骤,这是很不好的。想一想,哪一个大作家的作品不经过修改呀?作为一名中学生,作文难道不需要修改吗?

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花工夫,等你尝到修改的甜头,你就会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不改是不行的 !

试牛刀 趁热打铁

1.根据后面的提示,修改下面的某同学写的作文片段。

①一场春雨过后,冬眠后的大地又重新充满了生机,山村的景色也更加迷人。②几十户人家的楼房,依着山,旁着水,沿着柏油路整齐地排列着。③公路两旁是挺拔的白杨、苍翠的塔柏。④小桥流水点缀着的垂柳,换上了新装,伴着春风、婆娑起舞。⑤楼房都掩映在翠绿树丛中。⑥山上的桃树、梨树硕果累累;田野上,麦浪起伏,一片金黄。⑦看到这美景,游人们流连忘返。

提示:(1)句②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用换用号改正。

(2)句①有语病,须删去一个词。

(3)语段中有一个多余的句子,请删除。

(4)语段中句_______描写不当,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根据下面的寓言故事,扩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他用名贵的有香味的木料雕了一只盒子,又想方法把盒子装饰得十分美观,然后把宝珠装在里面。有个郑国人出高价买了去。他打开盒子,发现里边放着许多宝珠,就把宝珠还给了珠宝商人,只留下了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