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父亲的手》和《父爱的力量》,比较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的不同之处

父亲的手

09级高一(1)班 李阳

我的父亲是一位数学老师,父亲的手是用来拿粉笔的。我的母亲开了一家小商店,商店就开在离教学楼不远的学校平房处。

我的母亲受到的教育比较少,而知识稍微丰富一点的父亲不但不帮助母亲做家务,反而有一点瞧不起母亲的样子。而且他还经常拿这件事说母亲不懂什么。但我的母亲却从来没有对父亲反驳过。因此,家里一切的家务活全让母亲一个人承担了。父亲从来没有用他那拿粉笔头的“高贵”的手做过一次家务。这令我很气愤。现在我读高中了,离开了那个三口之家,住进充满芳香气息的新家。但我却丝毫没有一点喜悦之情,孤独的气味令我窒息。因为第一次在外独自生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单和寂寞。我想哭,但我没哭出来。就这样,在孤单的煎熬中,第一个星期总算挨过去了。当我背着书包打开门的一刹那,我惊奇地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是父亲。看来父亲不辞辛苦从乡下赶来是来照顾我,虽然他没说,但我可以从他的眼神中看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就听见有人在洗衣服的声音。我以为是隔壁的邻居,就倒下继续睡懒觉。等到我起床后才发现自己的衣服齐刷刷地挂在晾衣架上,我想也许是父亲吧!我带着怀疑的眼光看着这些衣服。

中午,本来以为可以到餐馆去吃一顿。但父亲却破天荒地做起饭来。我惊讶地望着他那很不自然的手摇来晃去,好像热锅上的老鼠一样东蹦西蹦。不时的,还有个别菜屑飞落出来。等他炒好了菜,锅边已经被菜屑围出了一个圆。在炒肉的时候,不知怎么回事,油总是向四周飞溅,而父亲的手在油林弹雨中左闪右避,当然还是没躲过。被那些油滴溅到的滋味我是知道的,非常非常地烫,被烫伤的地方有一种火辣辣的感受,非常痛苦。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父亲用他那拿粉笔的手为我炒出了一道道不太精美的菜肴。那顿饭我吃得很香。我感到这是我吃过最香的一顿饭。父亲看着我笑了。

父亲离开后,我又经过了孤独的一星期。又到了星期天,父亲会不会来呢?我迟疑了,我轻轻推开门,啊!父亲来了。

就这样父亲每个周末不遗余力地来照顾我。因为这样,他做了很多以前他从不做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想吃饺子,父亲不会做,他就把他朋友请过来教他,最后,饺子终于包完了,而吃饭的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

现在,父亲不在我身边。我也不再害怕了。因为每当我回想起父亲为我包的饺子,我就知道有一双伟大的手一直支持着我,关心着我。

父爱的力量

09级高一(1)班 朱丹

自古以来人们都歌颂和吟咏母爱而极少有歌颂父爱的,也许是因为父爱太过于深沉而很难发现吧!然而,父爱的伟大绝不会逊色于母爱的伟大。父爱的力量更加刚强与坚韧,更加令人惊讶与震撼。

父爱是子女心中的灯塔。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一场严重的地震过后,所有的房子几乎都倒塌了,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就直奔儿子所在的学校,却发现儿子的学校成了一片废墟,但是父亲没有放弃,一个人拼命地用双手挖着废墟,任凭旁人如何劝阻他都没有放弃,70多个小时过去了,父亲的双眼布满血丝,双手血迹斑斑,终于听到了从里面传来儿子的声音。儿子的第一句话就是“父亲,是你吗?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救我的,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你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会在我身边”。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儿子心中的灯塔被点亮,忘却了死亡的恐惧。可见父爱的力量多么伟大。

父爱是超越力学的爱。一位有名的物理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课,他讲从高处掉下的物体具有很大的能量,不要妄想把它接住。然而就是这时,他具有先天性痴呆的女儿,爬上了大楼的高处,正在学鸟儿飞翔,眼看女儿就要跳下来,他急忙跑到楼下伸出双手想要接住女儿。尽管他接住了女儿,但自己却晕了过去,被送进了医院。这位父亲,他很清楚伸手去接从高楼跳下的女儿的结果,但是他还是做了。醒后他解释说,在爱中没有力学。是的,因为父爱使这位父亲忘却了自己坚信的真理,因为父爱使他毫不犹豫。

父爱是几十年里默默辛劳的记忆。父亲不像母亲那样,从小守护在你的身边给你温暖的怀抱,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你,把她对你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父亲总是默默地,为你付出,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也不需要太多的表达。如果母爱如水,那么父爱则如山,刚强而伟大。《民工父亲》讲述的是一位父亲为了供孩子读书,十几年都在外面当民工。住着低湿的工棚,吃着难以下咽的饭菜,忍受了工头的压榨,饱受生活的屈辱。但他在电话里面总是对儿子说他在外面很好。

是的,父爱的伟大是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的。如果说母爱细腻,那么父爱则粗犷;如果说母爱感人,那么父爱则让人惊心动魄;如果说母爱如水,温柔和美好,那么父爱则如山,坚毅而刚强。父爱的力量,让人变得沉稳和刚毅,让人感到了无私和执著。

【分析】

两篇文章都以“父爱”为题材,但表达的方式却不相同:

《父亲的手》以第一人称叙事,以父亲的手为切入点,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洗衣服、炒菜、包饺子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父亲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详写炒菜的过程,特别是炒菜过程这个细节描写非常形象、非常细致,写出了作者的切身感受。

《父爱的力量》则在与母爱对比的基础上揭示父爱的力量,并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父爱是子女心中的灯塔”“父爱是超越力学的爱”“父爱是几十年里默默辛劳的记忆”阐释观点,结尾进一步强调“父爱”对子女的影响。

明确:记叙文中的记叙是将事件发生的过程叙述清楚,比较具体、生动,它是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议论文中的记叙则是为议论服务,证明作者的观点正确,一般是叙述事情以引出论点,或者用论据来证明论点,大都是概括性的叙述,比较简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①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②详略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生动,突出中心,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概括、扣住论点。

③感情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字里行间要表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要与全文感情基调相一致,感情色彩较浓;议论文中的记叙则更客观些,感情色彩相对较淡。

二、议论文中记叙的特点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强调以理服人,通过分析事物的性质,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来提高人们的认识。文体的这一特定目的决定了议论成为议论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如果偏离了这一点,就可能喧宾夺主,造成对自己观点证明的损害。过分生动的记叙,在议论文中的作用恰恰是反面的。它要求以概括性的语言为主。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重点做好定向转述。

议论文中的记叙具有以下特点:

1.议论文的记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的,强调语言的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凸显事实中与论点相联的规律、本质。议论文中的记叙性文字一般不得超过总字数的1/3,否则视为文体不当。

2.紧扣论点,叙述关键内容。议论文中运用的事例在生活中都是完整、充实、充满细节的,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根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需要对事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提炼事例中与论点相联的本质、规律性的内容加以叙述,为论证论点服务;而不能以详尽的叙述代替议论,喧宾夺主。

3.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转述。定向转述,就是服从议论需要,突出某个侧面,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切入口,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进行转述,也会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4.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记叙的详略。议论文中的记叙,总体来说,都是简略的。但相对而言哪些可以省略,哪些必须交代清楚,这要看阅读对象,要从环境、时代等实际情况出发。如果这个材料读者比较熟悉,就可从略,甚至一句话概括;如果是读者不熟悉的内容,就要把事情的内容交代清楚。

小结:议论文中运用叙述的原则:简要、清楚、有用。

三、议论文中的记叙定向转述示例

同一则材料由于分析的切入点不同,可以用来论证不同的观点,因此在转述材料时侧重点也不一样。下面以《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这则材料为例,示范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对材料作定向转述。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地理位置在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是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高发区。有史料记载的七级以上地震就高达数十次。饱受自然灾害威胁之苦的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未雨绸缪措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日本有世界最先进的海啸、地震预防系统,以确保在海啸、地震发生前,为群众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逃生。日本的小孩在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系列的预防自然灾害基础知识的教育,一些城市每年都会举行一些模拟地震演习。日本的房屋绝大多数都经过严格的防震处理,能够抵抗较强的地震,正是因为如此,近代日本尽管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地震,但是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示例1:日本是地处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的一个岛国,是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高发区。饱受自然灾害之苦的日本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啸、地震预报系统;日本的小孩上小学时就开始接受一系列的预防自然灾害基础知识的教育;日本的房屋绝大多数经过严格的防震处理。正是因为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尽管近代日本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地震,但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可见,防患于未然是多么重要,它往往能使你在危急关头化险为夷。

(《防患于未然》余文娟)

示例2: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的岛国。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啸、地震预报系统,日本的小孩上小学时就开始接受一系列的预防自然灾害基础知识的教育,他们在地震发生时能准确冷静地作出判断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因此,近代日本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地震,但是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所以说环境对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它能造就一个顽强的人。

(《环境造就人》罗白雪)

示例3: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的岛国。饱受自然灾害之苦的日本人克服种种困难,不等不靠,凭着自身的智慧研制出世界上其他国家无以比拟的最先进的海啸、地震预报系统,把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倘若日本人在每次灾难过后无动于衷,只是希望得到他国的帮助以渡过难关,还能有如此强大的日本吗?由此可见,自立自强的精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多么重要哇!

(《自立自强》朱天国)

示例4:日本是一个地处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的岛国,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日本经常遭受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侵袭。但日本人并没有屈服于命运,反而在这自然灾害的洗礼中越挫越勇,他们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啸、地震预报系统。难道日本人天生聪慧?不,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灾难磨砺后,敢于直面灾难,善于吸取教训,得到了别人无法得到的锻炼,并最终走向成功。所以说,灾难对于强者来说只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

(《磨砺促人上进》刘志超)

示例5:众所周知,日本是地处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的一个岛国,是重大自然灾害的高发区。但是面对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威胁,日本人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危中寻机,化险为夷。面对这自然灾害,日本人研制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啸、地震预报系统;日本的小孩上小学时就开始接受一系列的预防自然灾害基础知识的教育,他们在地震发生时能准确冷静地作出判断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所以,他们能把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从危机中寻找机遇》官细毛)

四、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自己先确定立意角度再作定向转述,并进行论证:

1.晓龙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晓龙的寒暑假和周末比平时上课还要忙,因为他要参加母亲竭力争取才为他报上名的各种交费辅导班、提高班的学习。往往是这堂课刚刚结束,又要匆匆赶到另一所学校去上下一堂课。

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晓龙的考试成绩总是让父母非常担心。一遇到比较重要的考试,晓龙的脑子就好像变木了。平常背过的知识,练过的习题,都有可能答不出。眼看高考临近,父母非常着急,可是表面上还要安慰晓龙,告诉晓龙在考试时不要想得太多,要尽量放松。可是,这样的安慰似乎完全没有作用,晓龙的紧张心理一点儿没有减轻。

2.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上午听了五节课,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新华社10月11日根据温对听课的点评和在听了教师代表发言后的讲话刊发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原文有句话是这样写的——老师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成岩,启发学生热爱岩石,从而热爱地质。

第二天,温给新华社总编室写了一封更正信,信中写道:“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3.贝克尔是澳大利亚的一位老人,有一次,他在商场内和当时任总理的霍克为养老金问题争论起来,双方互不相让。霍克一时冲动,骂了一句:“你这个愚蠢的老家伙!”事后,贝克尔越想越不服气:“你是总理就可以随便骂人吗?”于是,一张状纸把霍克告到了昆士兰一家地方法院。

地方法院把传票下到总理府,舆论一时为之哗然。霍克也认识到骂人家是“愚蠢的老家伙”是不文明之举,决定举行记者会,就自己的这句粗野的语言向贝克尔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用那种不文明措词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这位老人家,我愿意就此向他道歉,并诚恳地请求他原谅我的不逊。”

六、片段作文示例:

材料1

中国人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了,否则拖累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这个国家。晓龙的父母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努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并为晓龙报了各种辅导班、提高班,以至晓龙的假期比平时还忙。可是晓龙的成绩却未见提高,面对考试,他感到无尽的压力与恐惧,以至总是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由此可见,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不但不能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反而会给人无穷的压力和痛苦;不仅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反而有可能让人对学习产生厌恶。反观西方教育,他们认为只有生病或请假的学生才需要补课,他们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他们不明白中国人的寒窗苦读,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把学习比作无尽的“苦海”。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学生在国际大赛中频频摘金夺银却无人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吧!我国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但教育观念不变又如何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国人的教育观念到了该变的时候了!(张志远)

都是“填鸭式”教育惹的祸。晓龙的父母为了让儿子能出类拔萃,不仅努力为晓龙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还在假期为晓龙报了各种辅导班、提高班。往往是这堂课刚刚结束,又要匆匆赶到另一所学校去上下一堂课。尽管晓龙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他的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每遇到比较重要的考试,晓龙的心理就非常紧张,总是发挥失常。尽管父母安慰他,劝导他,但都无济于事。是什么原因让晓龙陷入如此困境呢?难道是晓龙太笨?是晓龙不够认真?不,这些都不是,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才是幕后黑手。一味地填充,长时间地紧张学习,使得晓龙的大脑没有任何休息的机会,也没有任何反思、整理的时间,所学的知识只是零零散散的个体,无法将它们链接成有机的整体,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学习能力。如果晓龙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明白“学”与“思”的关系,并能留下适度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适当运动,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使大脑得到休息,自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只知道盲目埋头苦学而不懂得适度地放松自己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只有劳逸结合,讲究科学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高德恩)

材料2

为学者应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否则只会为他人留下笑柄。2009年教师节前夕,理在听了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老师上课后,下午召开了中小学教师座谈,新华社10月11日根据温对听课的点评和在听了教师代表发言后的讲话刊发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讲话中将岩浆岩说成了火成岩,他知道后并没有对自己的小小知识错误不屑一顾,而是亲自给新华社总编室写了一封更正信,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尽管总理日理万机,无暇顾及其余,但他却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郑重其事地更正这小小的失误。正是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身上的光辉。但相比之下,有些学者就相形见拙了。

有位重量级作家为《美文》杂志手写题词时,将“风华正茂”的“茂”写错,为此《美文》总编贾平凹在向读者解释说在书法中多一点少一画没什么关系,而当事人却始终未露面,这不禁让读者感到失望。这种文过饰非的遮盖与温的坦然严谨相比,你觉得如何呢?(朱淑媛)

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诚然,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犯错,但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在犯错后要有敢于承认的勇气。2009年教师节的第二天,新华社根据温在北京三十五中学对听课的点评和在听了教师代表发言后的讲话刊发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在讲话中总理将岩浆岩说成了火成岩。他知道后亲自给新华社总编室写了一封更正信,指出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看到这则消息,我很佩服温的勇气。作为一国总理,出现这样微不足道的小错原本无可厚非,但总理为了不误导大家,不但勇敢地承认了错误,还向读者致歉,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是值得国人学习的。我们身为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一定要敢于承认,绝对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掩饰。堂堂一国总理都能坦然面对,我们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阮琪)

材料3

民主是公民手中的一把剑和一张盾。有了这把剑,公民就能向执政者提出批评,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利;有了这张盾,公民就能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官僚极权的侵害。

贝克尔是澳大利亚的一位普通老人,有一次,他在商场内和当时任总理的霍克为养老金问题争论起来,霍克一时冲动,骂了一句:“你这个愚蠢的老家伙!”事后,贝克尔觉得受了侮辱,于是,把霍克告到了法院。法院把传票下到总理府,随后总理决定举行记者会,就自己的这句粗野的语言向贝克尔道歉。

贝克尔之所以有机会与时任总理争辩,之所以能有胆量在被总理骂后上诉法院,法院之所以会受理此案并下传票到总理府,都是因为澳大利亚有着十分健全的民主制度,公民的权利能得到充分保障。正是因为贝克尔手中握着民主的剑,他才能同总理互不相让地争论养老金问题,才能在被骂之后状告总理,使之承认错误并向他道歉。这,就是民主的巨大力量。(徐超越)

澳大利亚时任总理霍克与一位老人贝克尔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了一句“你这个愚蠢的老家伙”,事后被贝克尔告上法庭,最终霍克就自己粗野的语言向贝克尔道歉。霍克勇于承认错误,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因为说话前没有经过周密的思考,才会引起一系列风波。如果他没有骂人,就无须道歉,更无须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愧疚。可见,三思而后言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余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