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主要人物进入事发地点的情境

这种写法,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铺开故事情节。主要人物进入事发现场,故事就开始了。

(一)写作内容

描述主要人物进入现场的情境,需要描述一下六方面内容:

1.主要人物进入事发现场的时间。

2.事发现场在哪里——事发地点。

3.事发现场的环境(可写自然环境,也可写人文环境,还可以二者同时写)。

4.主要人物是谁。

5.主要人物的行为及其状态。

6.周围人物的反应或表现。

(二)写作顺序

上面这些内容,通常按以下顺序来书写:

1.时间——地点——环境——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行为及状态——周围人物的反应

例如:

周日早晨,新兴农贸市场。小摊小贩沿着小街两边排成一条长龙,叫卖声此起彼伏。逛集市的人穿行其间,问价还价,摩肩接踵。城管队长杨胖子,提着橡皮棍,挺着一个大肚子,带着两个满面凶光的随从,昂首挺胸地走来。小贩们远远地见了,手忙脚乱地提起菜筐,拖着菜袋,落荒而逃,就好像一群寻食的鸟,突然发现空中飞来几只秃鹰。

2.时间——主要人物——主要人物行为状态——地点——环境——周围人物的反应

例如:

周日早晨,城管队长杨胖子,提着橡皮棍,挺着一个大肚子,带着两个满面凶光的随从,昂首挺胸地走来。新兴农贸市场,小摊小贩沿着小街两边排成一条长龙,叫卖声此起彼伏。逛集市的人穿行其间,问价还价,摩肩接踵。小贩们远远地看见这三个人,手忙脚乱地提起菜筐,拖着菜袋,落荒而逃,就好像一群寻食的鸟,突然发现空中飞来几只秃鹰。

3.自然环境(包含或隐含时间地点)——人文环境——主要人物——行为及其状态——周围人的反应。

例如:

寒风瑟瑟,昏暗的晨光笼罩着新兴农贸市场。小摊小贩沿着小街两边排成一条长龙,叫卖声此起彼伏。逛集市的人穿行其间,问价还价,摩肩接踵。城管队长杨胖子,提着橡皮棍,挺着一个大肚子,带着两个满面凶光的随从,昂首挺胸地走来。小贩们远远地见了,手忙脚乱地提起菜筐,拖着菜袋,落荒而逃,就好像一群寻食的鸟,突然发现空中飞来几只秃鹰。

4.自然环境(包含或隐含时间地点)——人文环境——主要人物——行为及其状态

例如:

寒风瑟瑟,昏暗的晨光笼罩着新兴农贸市场。小摊小贩沿着小街两边排成一条长龙,叫卖声此起彼伏。逛集市的人穿行其间,问价还价,摩肩接踵。城管队长杨胖子,提着橡皮棍,挺着一个大肚子,带着两个满面凶光的随从,昂首挺胸地走来。身后的车里,满满的,装着罚没来的东西。

(三)写作要求

1.刻画的核心人物,必须是全文的主要人物。文章描述的中心事件,必须是此人做的,全文表现的主题,必须是褒贬此人的精神品质。

2.主要人物到达的地点,必须是事件发生的地点。中心事件就在这个地点发生。

3.主要人物出场的行为状态必须能够凸显人物的品质。如果文章的主题是赞美人物品质,要刻画人物的美行、美态;如果文章的主题是揭露批判主要人物的丑陋本质,要刻画人物的丑行、丑态。

4.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反应,要具备侧面突出人物形象的功能。上面所举的例子,环境的阴冷压抑、繁荣的市场因为他们的到来立刻“落荒而逃”,这些内容都是为了从侧面突出城管人员的凶恶、野蛮、贪婪。

借景引忆

有个成语叫触景生情。人在见到某种环境和景物时,就会自然地回忆起那些在同样的环境或景物中发生的往事,相同的景物或环境能够唤起人们的记忆。我们可以把这种思维过程,作为叙事的开头。

(一)写作内容

这种开头包含的内容只有两部分:一是我们面对的景物或环境是怎样的;二是唤起了什么回忆。

(二)写作顺序

先写景物或者环境,后写景物环境唤起了哪些回忆。

例如:

1.窗外,小雪纷纷扬扬,似零琼劲舞,似碎玉飞扬。每当天空飘起了雪花,我就会想起我的故乡,想起爷爷,想起一段令人心动的往事。

2.小雨,淅淅沥沥,无声地滋润着远山近水,花草树木。原野中的一切,就像刚刚降生的婴儿,忘情的吮吸着甘甜的母乳。每当细雨敲窗之际,我的眼前都会清晰地浮现童年时代的一幕幕往事。

3.几场秋霜过后,如火的枫叶又一次染红了书房对面的山岗。我曾一次次怀疑那肃杀的秋风里一定浸着野蛮的血色。这种心境和窗外的红叶,也一次次地让我带着眼泪,将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周而复始地重温。

(三)写作要求

1.开头所写的环境或景物,必须与忆起的中心事件发生的环境完全相同。绝不能用一个环境引出一个与环境毫不相干的事件,这不符合正常人的心理,读者也无法理解。

2.开头的景物描写,或者环境描写,要具有渲染气氛,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描写出来的环境景物要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喜悦之情写美景,悲凉之情要写压抑、晦暗的景致。写作时遣词造句,应对应要表达的具体情感,突出情感倾向。

借物引忆

有些事是围绕某个物展开的。因此每当我们再次看到相同的事物,就会自然地引出与此物紧密相连的那些往事。借物引忆式开头,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惯性,来写事件的开头。

(一)写作内容

1.在什么地方?

2.具体有个什么物件?

3.这个物件有哪些独特之处?

4.看到它,能唤起哪些回忆?

(二)写作顺序

依次写清以上四个内容即可。

例如: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

(三)写作要求

1.这个事物,必须是回忆事件的核心。忆起的事件要紧紧围绕该事物展开。

2.这个事物和事件中的事物,可以是同一个事物,也可以是同类事物。

3.与这个事物想联系的故事,必须有着深刻的意义,低俗物不适合写。

刻画主要人物带给作者或别人的独特感受

在正式叙事之前,刻画主要人物在做这件事,或者这些事带给作者自己或者别人的独特感受,能够自然引出要叙述的事件。因为开篇写出这些独特的感受,读者就会在心里这样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哪些事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这些问题,就会自然地引导我们去写下面的具体故事。

这种写法,是一种设置悬念写法,能够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写作内容

1.带给我们独特感受的时间段——什么时候。

2.谁——主要人物是谁。

3.主要人物奇异的行为或状态

4.带给大家怎样一种奇异感受?

(二)写作形式

写作形式共有三种:

1.单独写主要人物状态带来的独特感受

例如:

最近一个阶段,爸爸突然变得异常沉默。脸上,总是弥漫着一种若有所思、失神落魄的神情。有时候,坐在那里,一会儿工夫,眼神就变得迷离模糊起来,大家都担心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事,或者精神出了问题。

2.单独写主要人物的行为带给大家的独特感受

例如:

一上初一,弟弟的一举一动突然变得神秘起来。一放学就钻进书房,妈妈喊他吃饭也不出来,早晨四点多钟就爬起来,写个不停。有时候,睡了一觉,半夜醒来,发现他卧室的灯还亮着。他怎么了?大家的心理都在画着问号。

3.并列刻画主要人物行为和状态带给我们的独特感受

例如:

邻居前不久回了一趟老家,一回来就开始闷闷不乐,眼睛里时常弥漫着一层无法言喻的忧郁。记不清多少次,他一个人坐在门口,望着远方出神,嘴里似乎在默念着什么。这个老人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奇怪呢?

借物喻人式

任何事件,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在这个环境中,总有某个事物的行为及状态表现出来的品质,与事件中人物的行为或状态表现出来的品质完全相同,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作为叙事的开头。

例如,写爷爷在田间劳作,表现爷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事件发生环境是原野静默,细雨蒙蒙。环境中的细雨表现出来的品质就与爷爷完全相同,这时候,叙事就可以采用借物喻人形式开头——借细雨喻爷爷。

有时候,事件真实发生的环境中,无法找出这样的事物,作者可以根据需要,在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况下,采用虚构的形式,换一个环境,利用环境中的物来喻我们笔下的主要人物。

(一)写作内容

1.主要人物是谁。

2.主要人物的行为、状态。

3.将人物比作某物,某物是什么。

4.物的行为状态,构成的环境。

(二)具体写作方法

1.单独刻画物的行为或状态,构成一个独特的环境

例如:

黄昏的雨,不知什么时候飘起来,无声无息。它带着轻柔,携着慈爱,将自己的身躯融入无边的原野,默默地滋养着远处的山川、河流,近处的花草、树木。

2.先描绘构成环境的物的行为和状态,后描绘环境中主要人物的行为或状态

例如:

黄昏的雨,不知什么时候飘起来,无声无息。它带着轻柔,携着慈爱,将自己的身躯融入无边的原野,默默地滋养着远处的山川、河流,近处的花草、树木。爷爷披着蓑带着笠,一个人蹲在门前的菜园里,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专心致志小心翼翼的清理着田垄上的杂草,苍老的身影,和濛濛细雨悄悄地融为一体。

由彼及此——比兴式开

所谓比兴,就是欲写甲,先写同类乙丙,用乙丙引出甲。

例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开头)

作者本来要写陋室,却抛开陋室,先写山和水,用山和水来引出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