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味道

漫步在植物园里,忽然感到鬓角一凉——下雨了。

雨珠连线,雨线密织,雨幕成片,大雨倾盆,逼得游人纷纷跑到凉亭里面避雨。白茫茫的雨雾一时充盈了整个天地,亭檐上滴滴答答地落下雨珠,溅起一片又一片水花。整个植物园里升起一片风一般的雨声,好像一群人在遥远的地方杂乱地拍着巴掌。见这雨一时没有停止的迹象,众游客大感被老天“玩弄”,纷纷抱怨起来。听着游客们此起彼伏的抱怨,我和朋友相视一笑:是了,他们一定没有领略到雨声中的味道。



与从天上噼啪落下的雨滴相迎的,是地上被水雾带着氤氲而起的泥土清香。这香味里是自然的味道,有一种春日里柳枝抽芽、莺飞草长的勃发生机。深深地吸进一口这“雨气”,我不禁有些醉了。只可惜,那些焦躁的人们没有心情,也没有心境去体味这雨声中的味道。

遥遥想起了那位写下“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诗人,以及那位能从纽约闹市街头听见蟋蟀欢鸣的印第安人。他们两人,一位能从落花声中品味生命无声的芬芳,一位能过滤掉无谓且无味的噪声,听见大自然中最本真的妙曲。这样的人,有何止比在凉亭里听见雨声而不能品出味道的游人高出一个境界?

其实,决定能否从声音中品出味道的,不是耳朵的灵敏程度,而是心灵的细腻程度。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现代人们的心不够净,不够静。既然所有在纽约街头步履匆匆的行人心中充斥的都是金钱与物欲,既然所有凉亭里避雨的游人都一心想着速速逛完植物园,他们的心又怎能静下来,从而听出声音的味道呢?从声音中听出味道,其实是一种难得的生活情致,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而从声音中听不出声音,无疑意味着现代人心灵上的亚健康。



然而,比从声音里听不出味道更可怕的是,人们往往热衷于制造并流连于那些没有味道的声音。走在繁华喧闹的中关村街道上,抑或是坐在沙发前看着不知所谓的广告或是肥皂剧,再敏锐的心灵也无法察觉出任何一丝味道。其实关于这件事,波兹曼在《娱乐至死》的封面插图上就说得很清楚了——那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却都没有头颅。没有了脑袋,又如何去品味声音的味道呢?如果说人能从纷乱的噪声中品味出一丝味道,那恐怕也是令人反胃的味道。

希望这世上能多一些有味道的声音。

更希望这世上能多一些能从声音里听出味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