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518学习网精品学习资料总目录

《菜根谭》注译

【四】闲适篇

一三二、融合自然 心旷神怡

晝閑人寂,听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雲光舒卷,頓令眼界俱空。

【译文】

白天清闲人们寂寥,听几声鸟儿鸣叫宛转悠扬,不由得耳根完全清澈;夜晚宁静天空高远,看一片云中霞光舒展卷缩,顿时令眼界完全空旷。

【注解】

鸟语:鸟鸣声。宋梅尧臣《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君今山郡日无事,静听鸟语如交争。"

悠扬:形容声音的曼长而和谐。唐陈羽《梓州与温商夜别》诗:"迎风骚屑千家竹,隔水悠扬半夜鐘。"

云光:云层罅缝中漏出的日光。唐杜牧《商山麻涧》诗:"云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

舒卷:舒展和卷缩。南朝齐王融《巫山高》诗:"烟霞乍舒卷,猿鸟时断续。"

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见○八二【注解】

一三三、妙行无住 缘起性空

世事如棋局,不著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

【译文】

世上的事犹如棋盘局势,不执着才是技高人手;人的一生好似陶瓦盆罐,打破了才见真正空无。

【注解】

妙行:殊妙(犹绝妙。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九:"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之行法(按法行事)也。《大方等陀罗尼经四》曰:"不离善友,常说众生妙行。"《法华玄义四》曰:"妙行者一行一切行。"三妙行,又作三清净,为‘三恶行'之对称。指三种智者所爱乐,能招可爱之果之行。身妙行,指亘一切加行、根本、后起等一切善之身业。语妙行,亦为亘一切加行、根本、后起等一切善之语业。意妙行,一切善思,亦即无贪、无嗔、正见等三种意业。

无住:佛教语,实相之异名,谓法无自性,无所住着,随缘而起。佛教称"无住"为万有之本。唐张说《杂诗》之四:"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

缘起:佛教语,谓一切有为法,皆待缘而起。《维摩经佛国品》:"深入缘起,断诸邪见。"引申为事物的起因,起原。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上昙摩耶舍》:"耶舍为説佛生缘起。"

性空:佛教语,十八空之一。谓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暂生还灭,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唐王维《山中示弟等》诗:"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棋局:指在棋盘上布子的形势。《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世事纷纷一局棋,输赢未定两争持。须臾局罢棋收去,毕竟谁赢谁是输?这四句诗,是把棋局比着世局。"

不著:不执着,无挂碍。宋梅尧臣《寄隐静山怀贤长老》诗:"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峯云。"

瓦盆:陶瓦制的敞口盛器。唐杜甫《少年行》之一:"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真空:佛教语,一般谓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界限的境界。南朝陈徐陵《长干寺众食碑》:"自非道登正觉,安住於大般涅槃;行在真空,深入於无为般若。"空无,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维摩经菩萨行品》:"观於空无而不捨大悲。"

一三四、淡然无欲 飘然远引

龍可豢非真龍,虎可搏非真虎,故爵祿可餌榮進之輩,必不可籠淡然無欲之人;鼎鑊可及寵利之流,必不可加飄然遠引之士。

【译文】

龙可以豢养不是真龙,虎可以搏斗不是真虎,所以官爵俸禄可以饵诱荣升幸进的人,必然不能笼络淡然无欲的人;鼎烹汤镬可以触及恩宠利禄的人,必然不能加害飘然远引的人。

【注解】

爵禄:官爵和俸禄。元范梈《奉寄翰林邓侍讲》诗:"世间爵禄不易致,何独去就如飘风。"

饵:〈动〉引诱。《三国志》:"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饵诱,犹利诱。《魏书薛安都传》:"怀吉本不厉清节,及为汾州,偏有聚纳之响。自以支庶,饵诱胜己,共为婚姻。"

荣进:荣升高位。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烧尾》:"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饌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幸进,以侥幸而进升。《后汉书皇后纪赞》:"既云德升,亦曰幸进,身当隆极,族渐河润。"希图侥幸升官。《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先是司天监丞徐起 等言遇先帝御楼,及帝即位,止迁一官,愿如京朝官例,迁两官。朝廷恶其倖进,条约之。"

鼎镬:鼎和镬,古代两种烹饪器。《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给水火之齐。"郑玄注:"鑊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孰,乃脀于鼎,齐多少之量。"古代的酷刑。用鼎镬烹人。宋文天祥《正气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鼎烹,鼎镬之刑。唐杨乘《甲子岁书事》诗:"竖子未鼎烹,大君尚旰食。"汤镬,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作刑具,用来烹煮罪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鑊。"

宠利:恩宠与利禄。《书太甲下》:"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於休。"宋苏轼《谢应中制科启》:"在家者能孝而恭,在官者能廉而慎,临之以患难而能不变,邀之以宠利而能不回。"

飘然远引:飘然,轻松闲适貌。元曹之谦《东坡赤壁图》诗:"雪堂闭户读书史,兴来飘然弄云水。"远引,远去,远游。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脱身思远引,束缚加覊韁。"飘然远引,即轻松闲适远游。

一三五、得失心知 寿夭天限

一場閑富貴,狠狠爭來,雖得還是失;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亦為夭。

【译文】

一场闲置的富足尊贵,羊狠狼贪地争夺得来,虽然得到还是失去;百年美好的时光岁月,匆匆忙忙地度过去了,纵然长寿也是夭亡。

【注解】

闲:〈形〉闲暇。贾谊《鹏鸟赋》:"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空着,没使用。清洪亮吉《治平篇》:"野无闲田。"闲置,空放着,搁在一边不用。宋惠洪《冷斋夜话诗误字》:"老杜诗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今误作‘波浩荡',非惟无气味,亦分外閒置‘波'字。"

狠狠:前一个"狠",〈副〉非常,同"很"。《西游记》:"这家子远得狠哩!相去有五七千里之路。"后一个"狠",〈动〉下定决心。老舍《骆驼祥子》:"他爱钱如命,可是为维持事情,不得不狠了心。"此处用"羊狠狼贪"加注。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光阴:时间,岁月。唐韩偓《青春》诗:"光阴负我难相偶,情绪牵人不自由。"

寿夭:长命与夭折。唐黄滔《祭林先辈》:"诚寿夭靡移于夙契,且鬼神何害于善人。"谓寿限。清恽敬《说仙上》:"有朝夕为寿夭者,蜉蝣是也。有三十日为寿夭者,蝉是也。"

一三六、鱼鸟亲人 莺花避俗

高車嫌地僻,不如魚鳥解親人;駟馬喜門高,怎似鶯花能避俗。

【译文】

高大的车嫌弃地面僻静,远不如鱼鸟明白亲近人们;车的四马喜欢门楣高大,怎么像莺花能够规避世俗。

【注解】

高车:高大的车,贵显者所乘,借指贵显者。唐皎然《咏史》:"借问高车与珠履,何如卑贱一书生?"驷马,指驾一车之四马。《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駟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唐许浑《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诗之一:"应学相如志,终须駟马回。"高车驷马,语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城北十里曰昇僊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将入长安,题其门曰:不乘高车駟马,不过汝下也。后入邛 蜀,果如志焉。"

僻:〈形〉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楚辞涉江》:"虽僻远其何伤。"僻静,偏僻清静,人迹罕至。《朱子语类》卷一二○:"如人当纷争之际,自去僻静处坐,任其如何,彼之利害长短,一一都冷看破了。"

鱼鸟:鱼和鸟,泛指隐逸之景物。指梦境。见○三七【注解】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宋杨万里《丙申岁朝》诗:"仙家风土閒中是,岁后鸎花报早无。"借喻妓女。清吴伟业《行路难》诗之十七:"名都鶯花发皓齿,知君眷眷嬋娟子。"

避俗:避世隐居。唐杨凭《千叶桃花》诗:"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规避,设法躲避。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时蚊蚋之繁,倍於今夕,听其自嚙,欲稍稍规避而不能。"

一三七、佛法难逢 念佛享福

千載奇逢,無如好書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爐煙。

【译文】

千年奇特遇逢,不如友好书信良善朋友;一生清闲幸福,只在碗内佳茗炉中香烟。

【注解】

佛法:佛教教义。唐韩愈《送灵师》诗:"佛法入中国,尔来六百年。"佛所具有的法力。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佛法无边,其信然乎?"

念佛:佛教修行方法的一类,约分称名念佛、观想念佛与实相念佛三种。一般指前一种,即口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五代齐己《赠念法华经僧》诗:"念经念佛能一般,爱河竭处生波澜。"用以表示感谢佛的保佑。《红楼梦》第九十回:"不説黛玉病渐减退,且説雪雁、紫鹃背地里都念佛。"

千载奇逢:即"千载奇遇"形容极其难得遇到。清李渔《怜香伴女校》:"我想班姬以一女子,夺太史公著作之权,真是千载奇遇。"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唐韩愈《歧山下》诗:"自从公旦死,千载閟其光。"

无如:不如,比不上。见○二三【注解】

好书良友:好书,表示友好的书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雎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 。"良友,品行端正的朋友。晋葛洪《抱朴子交际》:"櫽括修则枉刺之疾消矣,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情谊深厚的朋友。唐杜甫《送韦评事充同谷判官》诗:"且復恋良友,握手步道周。"

清福:清闲之福。元耶律楚材《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秋思尽雅兴,三乐歌清福。"

只在:就在。唐贾岛《寻隐者不遇》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碗茗炉烟:碗茗,碗,茶碗。茗,〈名〉泛指茶。《封氏闻见记》:"晚采者为茗。"佳茗,好茶,好茶叶。宋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炉烟,熏炉或香炉中的烟。宋苏轼《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香烟,焚香所生的烟。宋王寀《玉楼春》词:"风轻只觉香烟短,阴重不知天色晚。"

【注047】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八集奇》同文。

一三八、无智是病 净心是禅

蓬茅下誦詩讀書,日日與聖賢晤語,誰雲貧是病?樽壘邊幕天席地,時時共造化氤氳,孰謂口非禪?興來醉倒落花前,天地即為衾枕;機息坐忘盤石上,古今盡屬蜉蝣。

【译文】

茅室蓬户下吟诵诗文研读书籍,天天相与圣人贤哲会晤言语,那个说贫寒就是病患?酒樽食垒边天作帘幕地作坐席,时刻共同创造化育浓烈气氛,什么叫口福不是禅悦?兴趣来了酣醉卧倒在飘落的花瓣面前,天地就是衾被枕席;机心止息立刻忘记在盘薄的大石上面,古今都是昙花一现。

【注解】

蓬茅:蓬草和茅草,比喻低微、贫贱,常用作自谦之词。明梁辰鱼《浣纱记迎施》:"念贱妾今还在幼龄,寒微未脱蓬茅性。"犹蓬居。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庇身指蓬茅,逞志纵獫猲。即"茅室蓬户",茅草房子。形容住房极其简陋。《宋书孔淳传》:"茅室蓬户,庭草芜径,唯床上有数卷书。"

晤语:见面交谈。唐韩愈《答张彻》诗:"勤来得晤语,勿惮宿寒厅。"

樽垒:樽,〈名〉本义盛酒器。《全图绣像三国演义》:"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酒樽,古代盛酒器。清厉鹗《人日立春用壬寅年人日雪韵》:"佳节翩翩故作妍,新词祝向酒尊边。"垒,〈名〉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说文》:"垒,军壁也。"食垒,多层供盛食物、有提梁的盒子。《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小姐分付春儿,打点春盛食罍、灯笼。"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语本晋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帘幕,用于门窗处的帘子与帷幕。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诗:"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臺一笛风。"

造化:创造化育。晋葛洪《抱朴子对俗》:"夫陶冶造化,莫灵於人。"

氤氲: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宋周密《齐东野语贾相寿词》:"听万物氤氲,从来形色,每向静中覷。"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南朝梁沈约《芳树》诗:"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口非禅:口福不是禅悦。口福,能吃到好东西的运气(含诙谐意)。清赵翼 《约同人作青鱼会戏呈子才及诸同人》诗:"先生今年口福高,在家一月飫老饕。"禅悦,佛教语,谓入于禅定,使心神怡悦。《维摩诘经方便品》:"虽服寳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復饮食,而以禪悦为味。"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非服名香,但资禪悦。"

衾枕:被子和枕头。泛指卧具。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衾枕昧节候,蹇开暂窥临。"

机息:机心止息,犹忘机(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唐戴叔伦《将巡郴永途中作》诗:"机息知名误,形衰恨道贫。"

坐忘: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此作字面解,坐着忘记,即立刻忘记。

盘石:大石,喻稳定坚固。《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於盘石,寿於旗翼。"杨倞注:"盘石,盘薄(盘屈牢固貌)大石也。"指封藩宗室。唐刘禹锡《为裴相公贺册鲁王表》:"皇家有庆,寳祚无疆,既荣本枝,克固盘石。"

蜉蝣: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比喻浅薄狂妄的人或文辞。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今人未窥韩柳门户,而先扫六朝;未得李杜皮毛,而已轻温李:何蜉蝣之多也。"蜉蝣外表漂亮,但很柔弱,朝生暮死,生命短促。作"昙花一现"解,昙花,优昙钵花。开花短时即谢。语本《长阿含经游行经》:"(佛)告诸比丘,汝等当观,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曇鉢花时一现耳。"后用以比喻事物之乍现即逝。清陆诒经《〈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曇花一现只怱怱,玉瘁兰凋感谢公。"

【注048】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四集灵》同文。仅"兴来"后语。

一三九、食美盘餐 花妍雨绝

昴藏老鶴雖饑,飲啄猶閑,肯同雞鶩之營營而競食?偃蹇寒松縱老,豐標自在,豈似桃李之灼灼而爭妍!

【译文】

金昴躲藏的老迈野鹤虽然饥饿,饮水啄食尚且可以,愿意同鸡鸭汲汲营营地竞争食物吗?高耸屈曲的犯寒松树纵是苍老,丰采标态自然存在,岂能像桃李灼灼辉辉地争持妍丽呢!

【注解】

盘餐:盘盛的食物。清徐枋《食园茄》诗:"园蔬生自好,微物入盘餐。"

雨绝:雨水落地,不可能再回到云层,比喻事情之不可挽回。南朝梁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述哀>》:"雨絶无还云,华落岂留英。"被雨摧残净尽。清谭嗣同《江行感旧诗》引:"芳时宛谢,雨絶霜凋,子女十餘辈皆前殁。"

昴:〈名〉星名。《说文》:"昴,白虎宿星。"按,西方宿,六星,其形促聚。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第四宿。又名髦头、旄头。有亮星七颗(古代以为五颗,故有昴宿之精转化为五老的传说)。传说汉相萧何为昴星精转世,后因借为颂人之辞。唐白居易《祭回鹘可汗文》:"天歼骄子,国丧名王。夺气色於阴山,陨精光於昴宿。"金昴,指昴宿。昴宿中,则冬天至。唐元稹《夜绩判》:"玉衡指孟冬之野,促绩鸣寒;金昴临短景之昏,厥人当燠。"

饮啄:饮水啄食。语本《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蘄畜乎樊中。"成玄英疏:"饮啄自在,放旷逍遥,岂欲入樊笼而求服养!譬养生之人,萧然嘉遁,唯适情於林籟,岂企羡於荣华!"

犹闲:尚可,还过得去,还不要紧。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白日犹闲,清宵更苦。"

鸡鹜:鸡和鸭,比喻小人或平庸的人。《楚辞九章怀沙》:"凤皇在笯兮,鸡鶩翔舞。"王逸注:"言贤人困厄,小人得志也。"

营营:象声词。《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朱熹集传:"营营,往来飞声,乱人听也。"往来不绝貌;往来盘旋貌。唐白居易《白牡丹》诗:"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形容内心躁急不安。唐张九龄《上封事》:"欲利之心,日夜营营。"汲汲营营,匆匆往来貌。唐薛能《长安道》诗:"汲汲復营营,东西连两京。"

偃蹇:高耸貌。《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王逸注:"偃蹇,高貌。"宛转委曲,屈曲。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俺那里有苍松偃蹇蛟龙卧,有青山高耸烟嵐泼。"

寒松:寒冬不凋的松树,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翠石俄双表,寒松竟后凋。"犯寒,冒着寒冷。宋惠洪《十月桃》诗:"雪中桃花夜来折,儿稚犯寒争欲摘。"

丰标:风度,仪态。宋陈亮《祭王天若父母文》:"虽不覩其丰标,而审其平生,敬其吉德。"丰采,风度,神采。《明史张居正传》:"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标态,风采神态。唐冯贽《云仙杂记团沙捏成睡嵇康》:"房琯少时曾至洲渚上,团沙捏成睡嵇康,甚有标态,见者多爱之。"

灼灼:明亮貌。唐韩濬《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灼灼千门晓,煇煇万井春。"灼灼辉辉,明亮炽盛(兴旺繁盛)。《西游记》第三五回:"用此扇,搧此火,煌煌燁燁,就如电掣红綃;灼灼辉辉,却似霞飞絳綺。"

争妍:竞相逞美。宋苏轼《涵虚亭》诗:"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二折:"春花艷艷,看红白桃李争妍。"

一四○、寻觅真谛 反璞归真

吾人適志于花柳爛漫之時,得趣于笙歌騰沸之處,乃是造花之幻境,人心之蕩念也。須從木落草枯之後,向聲希味淡之中,覓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的橐龠,人物的根宗。

【译文】

我们在鲜花杨柳绚烂漫天的时候舒适自得,在吹笙唱歌喧腾鼎沸的地方获得趣味,就是制造鲜花的虚幻境界,人心的放荡意念了。必须在树木凋落花草枯萎以后,从平淡无奇中,寻觅得到一些真谛,这才是天地的本源,人与物的根本大宗。

【注解】

适志:犹言舒适自得。《晋书文苑传张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覊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郭象注:"自快得意,悦豫而行。"

花柳:鲜花杨柳。宋许月卿《多谢》诗:"园林富贵何千万,花柳功勋已十成。"指繁华游乐之地。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烂漫:色泽绚丽。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形容草木茂盛。唐陈子昂《大周受命颂庆云章》:"南风既薰,丛芳烂漫,郁郁纷纷。"绚烂,光彩炫目。清黄景仁《春日和容甫》:"绚烂亦云极,但觉意萧森。"漫天,满天。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笙歌腾沸:笙歌,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宋张子野《南歌子》词:"相逢休惜醉颜酡,赖有西园明月照笙歌。"腾沸,形容人声喧腾。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王昌龄》:"奈何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喧腾,喧闹沸腾。唐刘禹锡《聚蚊谣》:"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鼎沸,形容喧闹、嘈杂。宋范成大《题张晞颜两花图繁杏》诗:"若为报答春无赖,付与笙歌鼎沸中。"

声希味淡: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语本清蒋士铨《空谷香哄笺》:"人间声希味淡半世间,分明唤我返白雪。"

消息:消长,增减,盛衰。休养生息。指在国家经历某种变动而致国力耗损之后,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元气。奥妙,真谛,底细。见○○八【注解】

槖龠:槖,〈名〉《说文》:"槖,囊也。"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龠,〈名〉本义乐器名。《说文》:"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经传皆以籥为之。古代管乐器像编管之形,似为排箫之前身。同"籥"。橐籥,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吴澄注:"橐籥,冶铸所以吹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扁於内者,籥也。"喻指本源。《隋书经籍志一》:"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

根宗:根,〈名〉本义草木之根。《说文》:"根,木株也。"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广雅释诂一》:"根,始也。"根本,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宗,〈名〉本义宗庙,祖庙。《说文》:"宗,尊祖庙也。"大宗,本原。《庄子天道》:"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根宗,即"根源"。宋张伯端《悟真篇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之十六》:"万卷丹经语总同,金舟只此是根宗。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官。莫怪天机都泄漏,只缘学者尽愚蒙。若能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一四一、万物自性 本际佛同

靜處觀人事,即伊呂之勛庸、夷齊之節義,無非大海浮漚;閑中玩物情,雖木石之偏枯、鹿豕之頑蠢,總是吾性真如。

【译文】

安静之处观察人间事物,即使伊尹吕尚的硕勋嘉庸、伯夷叔齐的节操义行,无一不是大海中浮沫沤泡;清闲之中玩味物理人情,虽是树木山石的偏斜枯竭,麂鹿豕彘的顽劣愚蠢,无例外是我本性真实如常。

【注解】

自性: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即本性。唐寒山《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本际:指根本究竟之边际,即绝对平等之理体,多指涅槃而言。又作真际、真如、实际。《圆觉经大一七九一三上》:"平等本际,圆满十方。"指真理之根源、万物之根本。《中观论疏卷六末大四二一○一上》:"本际,都是人、法始起处也。"

静处:清净、安静之处。宋陆游《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

伊吕: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宋刘过《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又名挚,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他帮助商汤统一了国家,又帮太甲中兴商朝,世人尊为元圣。吕尚,(公元前1155年-公元前1045)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勋庸:功勋。《后汉书荀彧传》:"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硕勋,大功。唐韩云卿《唐丞相赠太子太师崔公庙碑铭》:"恢张硕勋,辉辉衡台。"嘉庸,犹嘉绩。《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功隆赏薄,嘉庸莫畴。"刘良注:"嘉,善;庸,功;莫,无;畴,报也。"

夷齐:伯夷和叔齐的并称。唐李白《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 齐事高洁。"伯夷,名允,字公信,谥夷,后人称之为伯夷。叔齐,名致,字公达,谥齐,后人称之为叔齐。叔齐、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二人听说西伯昌善养老人,尽往归焉。及至,正值西伯卒,武王兴兵伐纣,二人叩马而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手下欲动武,被姜太公制止,说:"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及饿将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义:谓节操与义行。《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李贤注:"节谓志操,义谓推让。"

浮沤: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唐姚合《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走童惊掣电,飢鸟啄浮沤。"浮沫,泡沫。唐清豁《归山吟》:"聚如浮沫散如云,聚不相将散不分。"沤泡,水泡。《随园诗话》卷一引元胡天游诗:"巧悬沤泡住,危累弹丸佳。"喻虚幻不实。

玩:〈动〉本义以手玩弄,玩耍,玩弄。《说文》:"玩,弄也。"研讨,反复体会。《列子黄帝》:"玩其文也久矣。"玩味,研习体味,细心体会其中意味。宋梅尧臣《和长吉上人相遇》:"復遗三百言,玩味自挽髭。"

物情:物理人情,世情。唐孟浩然《上张吏部》诗:"物情多贵远,贤俊岂遥今?"

偏枯:偏瘫,半身不遂。唐杜甫《清明》诗之一:"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此作字面解,偏斜,枯竭。

鹿豕: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清方文《访沉昆铜村居》诗:"天寒且作鱼龙卧,地僻应同鹿豕羣。"麂鹿 即麂。《剪灯馀话听经猿记》:"等闲不遣僧童扫,借与山中麂鹿眠。"豕彘,即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墨翟非儒,目以豕彘;孟軻讥墨,比诸禽兽。"

真如:佛教语,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如,〈动〉本义遵从,依照。《说文》:"如,从随也。"常,〈名〉规则,规律。《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形〉恒久,长久不变。《广雅》:"常,质也。"《易象下传》:"未变常也。"虞注:"恒也。"如常,就是遵从本性规律永恒不变。

一四二、拂意不语 冷暖自知

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译文】

花开放花凋谢春天不过问,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对他人言语;水暖和水寒冷鱼自己知道,合意的地方还是期望独自欣赏。

【注解】

会心:领悟,领会。元黄溍《晓行湖上》诗:"会心乍有得,抚己还成叹。"情意相合,知心。唐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晚定崔李交,会心真罕儔。"

【注】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五集素》同文。

一四三、不生障碍 莫逞英雄

閑觀撲紙蠅,笑痴人自生障礙;靜覘競巢鵲,嘆杰士空逞英雄。

【译文】

悠闲地观看扑打纸窗的苍蝇,笑话愚痴的人自行产生障碍;静静地窥觇竞争巢穴的鸟鹊,感叹杰出人士凭空自逞英雄。

【注解】

扑纸蝇:即钻纸蝇,宋白云守端禅师(1025-1071,宋临济宗杨岐派僧。湖南衡阳人。俗姓周。)《蝇子透窗》偈中之譬喻。偈曰:"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痴人:愚笨或平庸之人。见○九九【注解】

觇:〈动〉本义暗中察看。《说文》:"觇,窥也。"窥觇,暗中察看,探察。《韩非子备内》:"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於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覘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慠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刼君弑主也。"

一四四、看破缘息 悟入心明

看破有盡身軀,萬境之塵緣自息;悟入無懷境界,一輪之心月獨明。

【译文】

看穿看透具有尽头的身躯,万境尘世因缘自然止息;觉悟进入没有襟怀的境界,一轮如月心性独自清明。

【注解】

尘缘:佛教、道教谓与尘世的因缘。见○四八【注解】

悟入:佛教语,谓觉知并证入实相之理。语本《法华经方便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

心月:佛教语,谓明净如月的心性。语本《菩提心论》:"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

清明:见一二四【注解】。此处谓清澈明朗。唐元稹《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注049】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三集峭》同文。

一四五、风冷神爽 味淡齿香

木床石枕冷家風,擁衾時魂夢亦爽;麥飯豆羹淡滋味,放箸處齒頰猶香。

【译文】

木床石枕清冷的家庭风尚,拥着被衾的时候梦中灵魂亦然明爽;麦饭豆羹淡泊的滋养味道,放下筷子的时候牙齿腮颊依然清香。

【注解】

石枕:石制的枕头。宋蔡确《夏日登车盖亭》诗:"纸屏石枕竹方牀,手倦抛书午梦长。"

家风: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一葛一裘经岁,一鉢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拥衾:谓半卧以被裹护下体。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魂梦:梦,梦魂。唐李嘉祐《江湖秋思》诗:"嵩南春徧伤魂梦,壶口云深隔路歧。"

爽:〈形〉本义明亮,亮。《说文》:"爽,明也。"明爽,开朗直爽。宋曾巩《<洪范>传》:"人之为德,高亢明爽者,本於刚,而柔有不足也,故济之以柔克,所以救其偏。"明晰,清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字字俱费经营,字字皆欠明爽。"

麦饭豆羹:麦饭,磨碎的麦煮成的饭。宋陆游《戏咏村居》之一:"日长处处鶯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豆羹,用豆煮成的糊状食品。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宾婚相召,则豆羹白饭。"麦饭豆羹,指粗劣食品,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语本《急就篇》卷二:"饼饵麦饭甘豆羹。"颜师古注:"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一曰以小豆为羹,不以醯酢,其味纯甘,故曰甘豆羹也。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

齿颊:牙齿与腮颊。宋苏轼《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犹:〈副〉还,仍然,多用于书面语。《资治通鉴》:"犹不失下曹从事。"

一四六、除浓淡见 灭欣厌情

談紛華而厭者,或見紛華而喜;語淡泊而欣者,或處淡泊而厭。須掃除濃淡之見,滅卻欣厭之情,才可以忘紛華而甘淡泊也。

【译文】

谈论繁华富丽讨厌的人,或许看见繁华富丽就喜欢;言语恬淡寂泊欣喜的人,或许置身恬淡寂泊就厌恶。必须扫除浓烈淡雅的偏见,消灭欣喜厌恶的情绪,才可以忘记繁华富丽而甘于恬淡寂泊了。

【注解】

纷华:繁华,富丽。见○六一【注解】

淡泊:恬淡,不追名逐利。见○六五【注解】

一四七、识真面目 脱幻乾坤

"鳥驚心""花濺淚",懷此熱肝腸,如何領取得冷風月;"山寫照""水傳神",識吾真面目,方可擺脫得幻乾坤。

【译文】

鸟鸣震惊心灵,花儿飞溅泪水,胸怀这样的满腔热情,怎么能获取得到清谈的清风明月;山川写实映照,流水传递神态,认识我们的真实面目,才可以摆划脱离虚幻的袖里乾坤。

【注解】

"鸟惊心"、"花溅泪":引之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惊心,惊惧的心境。唐刘言史《偶题》诗之二:"得罪除名謫海头,惊心无暇与身愁。"溅泪,飞洒眼泪。元卢琦《题全安庄》诗:"山鸟有情怜我去,烛花溅泪为谁愁。"

肝肠:比喻内心。见○七二【注解】。热肝肠,即内心热情,满腔热情。

领取:得到,获得。宋杨万里《题望韶亭》诗:"黄能郎君走川岳,领取后夔搜礼乐。"

风月:本指清风明月。《南史褚彦回传》:"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冷风月,即谈风月,清谈。《梁书徐勉传》:"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天文》:"清谈曰谈风月。"

写照:真实描写。明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盖人知卓吾为后世著书,而不知其为自己写照。"犹映照。唐席豫《奉和敕赐公主镜》诗:"含灵万象入,写照百花开。"写实。倾吐情实。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惶悸怔营,心如炎灼,归情写实,冀蒙听省。"据事直书,真实地描绘事物。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写实追虚,碑誄以立;铭德慕行,文采允集。"

传神:谓生动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神情态度。多用以形容艺术手段。宋黄昇《木兰花慢题冯云月〈二连环〉词后》词:"惟有空梁落月,至今能为传神。"

摆脱:撇开,脱离。见○五二【注解】。摆划,处置,安排。明汪廷讷《广陵月》第五出:"但不知仪真离此呵,隔几多境界,隔几多境界,我妇人家如何摆划,跳不出闷山愁海。"

乾坤: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即"袖里乾坤",谓袖中藏天地,比喻变化无穷的幻术。语本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尚方独坐凝想时,忽有美人自簷间堕,视之,惠哥也。尚曰:‘袖里乾坤真箇大。'惠曰:‘离人思妇尽包容。'"

一四八、回贪恋首 舒愁苦眉

富貴得一世寵榮,到死時反增了一個戀字,如負重擔;貧賤得一世清苦,到死時反脫了一個厭字,如釋重枷。人誠想念到此,當急回貪戀之首而猛舒愁苦之眉矣。

【译文】

富足尊贵获得一辈子的恩宠荣耀,到了死亡的时候反而增添了一个"恋"字,犹如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贫穷卑贱得到一辈子的清贫困苦,到了死亡的时候反而摆脱了一个"厌"字,犹如释放了沉重的枷锁。人们如果想法拿及到这些,应当及时回转贪恋的念头,猛然舒展愁苦的眉头了。

【注解】

一世:一生,一辈子。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诚:〈副〉确实,的确。韩愈《祭十二郎文》:"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果真,如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楚诚能绝齐, 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想念:念头,想法。《百喻经构驴乳喻》:"妄生想念,起种种邪见。"

【注050】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句组不同而已。

一四九、红尘幻影 真如佛性

人之有生也,如太倉之粒米,如灼目之電光,如懸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樂?如何看他不破而懷貪生之慮?如何看他不重而貽虛生之羞?

【译文】

人的生命,犹如硕大粮仓里一粒谷米,犹如烧灼眼目的雷电火光,犹如陡峭山崖的枯朽树木,犹如奔逝大海中一个波浪。知道这些的人怎么能不悲伤?怎么能不快乐?怎么能不看破而心怀贪恋生命的忧虑?怎么能不看重而贻留虚度生命的羞辱。

【注解】

红尘:佛教、道教等称人世为"红尘"。郁达夫《自述》诗之二:"前身纵不是如来,謫下红尘也可哀。"

幻影:虚幻的景象。宋苏轼《海市》诗:"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功。"

佛性:佛教名词,谓众生觉悟之性。《涅槃经》卷二七:"我常宣説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有生:有生命。《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万岁一期,有生之通涂;千载一遇,贤智之嘉会。"李周翰注:"有生,谓生人也。"生活;生存。《南史文学传卞彬》:"余居贫,布衣十年不製,一袍之緼,有生所託,资其寒暑,无与易之。"

太仓:古代京师储谷的大仓。《史记平準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太仓之粒米,即"太仓一粟",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语本《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灼目:灼,〈动〉本义烧,灸。《说文》:"灼,炙也。"烧灼,高温炙烫。唐白居易《过昭君村》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目,〈名〉本义眼睛。《说文》:"目,人眼,象形。"眼目,眼睛。《后汉书袁敞传》:"识其状貌,伤其眼目。" 灼目,即烧灼眼目。

电光:闪电的光。宋梅尧臣《和谢舍人洊震》:"电光划划遶巖壁,雷声隐隐生山陬。"

悬崖:高耸陡峭的山崖。宋辛弃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鎔金。"

逝海:逝,〈动〉本义,去,往。《说文》:"逝,往也。"奔逝,(时间、水流等)飞快地过去。《汉书陈汤传》:"卒兴师奔逝,横厉乌孙,踰集都赖。"逝海,既奔逝的大海。

一波:一浪,亦以喻事端变化。宋范成大《寄虎丘范长老》诗:"一波不动月空照,万籟无情风自吟。"

贪生:过分眷恋生命,多含贬义。见○九二【注解】

虚生:徒然活着,白活。唐王建《宫中调笑》词之三:"愁坐、愁坐,一世虚生虚过。"

一五○、冷觑世事 闲观红尘

鷸蚌相持,兔犬共斃,冷覷來令人猛氣全消;鷗鳧共浴,鹿豕同眠,閑觀去使我機心頓息。

【译文】

鷸蚌相互争持,兔犬共同毙命,冷眼观看使得人勇猛气概完全消失;鸥凫共同戏水,鹿猪一起睡眠,悠闲观看使得我机巧心思顿时止息。

【注解】

鹬蚌相持:"鷸蚌相持,渔人得利"的省语。典出《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后遂以"鷸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兔犬共毙:即"兔死狗烹",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语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觑:〈动〉本义窥视,偷偷地看。《史记留侯世家》:"狙击秦皇帝。"以狙为之,字亦作觑。

猛气:勇猛的气势或气概。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鸥凫共浴:鸥,〈名〉本义水鸟名,水鸮。《说文》:"鸥,水鸮也。"凫,〈名〉 动物名,俗名野鸭。《广韵》:"凫,水鸭也。"浴,〈动〉本义洗澡。《说文》:"浴,洒身也。"鸟飞忽上忽下。《大戴礼记》:"黑鸟浴,黑鸟者何也?乌也。浴也者,飞乍高乍下也。" 鸥凫共浴,即鸥凫共同戏水。

机心:机巧的心思,机巧功利之心。《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 成玄英疏:"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明刘基《浣溪沙》词:"早息机心劳役少,懒闻世事往来疎。清风明月总赢餘。"

一五一、举世皆迷 几人开悟

迷,則樂境成苦海,如水凝為冰;悟,則苦海為樂境,猶冰渙作水。可見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念間耳。

【译文】

执迷,快乐极地就成为苦难海洋,犹如水凝结成冰;觉悟,苦难海洋就成为快乐极地,犹如冰涣解成水。可见苦难快乐不是两个境界,执迷觉悟不是两个心态,只是在于一个转变念头的瞬间。

【注解】

涣:〈动〉本义流散,离散。《说文》:"涣,流散也。"涣解,犹冰释。即"涣然冰释",像冰冻遇热似的一下子消融,多喻疑团、困难等很快消除。语出《老子》:"涣兮若冰之将释。"

一五二、人情世味 涉阅为真

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地寬天高,尚覺鵬程之窄小;雲深松老,方知鶴夢之悠閑。

【译文】

普遍涉阅人间情感,刚刚认识疏放狂逸的足够珍贵;备极品尝人世滋味,方才知道恬淡寂泊的修为真谛。大地宽阔天空高远,尚且感觉鲲鹏前程的窄隘狭小;雾暗云深松柏苍老,方才知道云鹤幽梦的悠游闲适。

【注解】

阅:〈动〉本义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说文》:"阅,具数于门中也。"经历。清《铁花仙史》:"那夜跳窗而出,原来就是此楼,思之恍如昨日,不想早阅三年。"涉阅,涉猎,阅读,谓经历。

疏狂:豪放,不受拘束。见一○○【注解】。

备尝:受尽,尝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备极,犹言十二分,形容程度极深。唐元稹《告赠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见○三○【注解】

为真:本意为官员由暂时代理转为实授。《汉书韩延寿传》:"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此作字面解,修为真谛。修为,修行。明《蕉帕记提因》:"不知弟子怎么修为,纔到上乘。"

鹏程:比喻前程远大。唐唐彦谦《留别》诗之一:"鹏程三万里,别酒一千钟。"鲲鹏,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大鱼和大鸟。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窄小:狭隘,狭小。唐白居易《重戏赠》诗:"往往归来嫌窄小,年年为主莫无情。"窄隘,狭小,狭窄。《元典章刑部二系狱》:"虽有已盖房舍,若窄隘不能分拣,即仰别行添盖。"

云深:即"雾暗云深"迷蒙渺远,喻相距之遥远。宋冯取洽《摸鱼儿玉林君为遗蜕山中桃花赋》词:"玄都观里应遗恨,一抹断烟残缕。愁望处。想雾暗云深,忘却来时路。"

鹤梦:谓超凡脱俗的向往。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云鹤,即鹤。晋陶潜《连雨独饮》诗:"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闲云野鹤,比喻远离尘世、隐居不仕的人。唐孟郊《送豆卢策归别墅》诗:"短松鹤不巢,高石云不栖。君今瀟湘去,意与云鹤齐。"幽梦,隐约的梦境。宋张先《木兰花》词:"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一五三、拿捏精到 收放自如

兩個空拳握古今,握住了還當放手;一條竹杖挑風月,挑到時也要息肩。

【译文】

两个空的拳头握着远古现今,握住了还应当放开双手;一根针头手杖挑着清风明月,挑到时也需要息息肩头。

【注解】

古今:古代和现今。唐杜甫《登楼》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竹杖:竹制的手杖。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仙翁遗竹杖,王母留桃核。"

息肩: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栖止休息,停止。宋余靖《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谓休养生息。《史记律书》:"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於田亩,天下殷富。"

一五四、诗料易得 禅机难寻

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來無非詩料;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處盡是禪機。

【译文】

台阶下几点飞舞的翠叶飘落的红花,收拾起来没有不是做诗材料;窗户前一片浮现的青山辉映的白雪,领悟之处到处都是禅法玄机。

【注解】

翠:〈形〉青、绿、碧之类的颜色。杜甫《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翠叶,绿叶。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扬翠叶,扤紫茎,发红华,秀朱荣。"

落红:落花。唐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诗料:做诗的材料。明李开先《暮春游城东水村》诗之二:"触目俱诗料,置身在画图。"

禅机:禅法机要。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遥想上人清太甚,水精宫里説禪机。"

一五五、好事非虚 闲人是福

忽睹天際彩雲,常疑好事皆虛事;再觀山中閑木,方信閑人是福人。

【译文】

忽然目睹天边的七彩云霞,常常怀疑大好事情都是虚幻的事情;再去观看山中的闲处树木,方才相信清闲的人才是有福气的人。

【注解】

彩云:绚丽的云彩。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二七:"巫山綵云没,高丘正微茫。"

闲:〈形〉闲暇。贾谊《鹏鸟赋》:"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闲处,僻静的处所。唐元稹《除夜》诗:"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闲人,清闲无事的人。唐牟融《春日山亭》诗:"正是圣朝全盛日,詎知林下有閒人。"

一五六、事无定常 人且舒眉

東海水曾聞無定波,世事何須扼腕?北邙山未省留閑地,人生且自舒眉。

【译文】

东海水曾经听闻没有恒定的波浪,世上的事何必扼腕叹息?北邙山未曾知道留存空闲的土地,人的一生只管舒展眉头。

【注解】

扼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表示振奋、惋惜、愤慨等情绪。《韩非子守道》:"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内,而无扼捥聚脣嗟唶之祸。"即"扼腕叹息",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晋王隐《晋书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

北邙山:即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唐沈佺期《邙山》诗:"北邙山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洛城。"也称"北邙",借指墓地或坟墓。唐欧阳詹《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闲地:空闲的土地。唐许浑《下第寓居崇圣寺感事》诗:"东门有閒地,谁种邵平瓜?"

且自:暂且,只管。宋辛弃疾《永遇乐赋梅雪》词:"无情休问,许多般事,且自访梅踏雪。"

舒眉:展开眉头,表示心情欢乐的样子。元黄溍《次韵答蒋春卿》:"不谓红尘拂面时,轩然谈笑一舒眉。"

一五七、忙里偷闲 缺处知足

天地尚無停息,日月且有盈虧,況區區人世能事事園滿而時時暇逸乎?只是向忙里偷閑,遇缺處知足,則操縱在我,作息自如,即造物不得與之論勞逸較虧盈矣!

【译文】

天地尚且没有停止休息,日月而且还有盈满亏缺,何况微不足道人类世界能够样样事情圆通完满而且时时刻刻宽暇安逸呢?只不过是在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遭遇亏缺之时知道满足,因此操持收法在于自我,劳作休息自我如意,就是命运你不能与它讨论劳苦安逸计较亏损盈满!

【注解】

停息:停止,止息。 晋 陶潜 《杂诗》之十:"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盈亏:语出《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本谓自然之道盈满者则亏减之。后多以"盈亏"指增减;盈满或亏损。唐李白《古风》之五九:"田竇相倾夺,宾客互盈亏。"指月之圆缺。明何景明《明月篇》:"书中笛里空相忆,几见盈亏泪沾臆。"

暇逸:闲散安逸。语本《书酒诰》:"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孔传:"不敢自宽暇自逸豫。"宽暇,时间宽裕。汉王符《潜夫论爱日》:"是礼义生於富足,盗窃起於贫穷;富贵生於宽暇,贫穷起於无日。"

忙里偷闲:在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时间。见○五七【注解】

操纵:收与放,引申为控制、掌握。明归有光《送嘉定县令序》:"侯能操纵有法,赋办而民不惊。"

作息:语本汉王充《论衡偶会》:"作与日相应,息与夜相得也。"后因称劳作和休息为"作息"。唐白居易《偶作》诗之二:"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

自如:自由,不受拘束。宋苏辙《同子瞻泛汴泗得渔酒》诗之一:"渌水雨新涨,扁舟意自如。"

造物:古人以为天造万物,因此称天为"造物";同"造化",命运。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说:"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者。"运气,福份。《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解元好个造物!即目三日之内,有分遇大贵人发跡,贵不可言。"严敦易注:"命运,福气。"

一五八、一团和气 万缕生机

"霜天聞鶴唳,雪夜听雞鳴,"得乾坤清純之氣;"晴空看鳥飛,活水觀魚戲,"識宇宙活潑之機。

【译文】

"深秋天空听闻野鹤清唳,飞雪夜晚听见村鸡啼叫,"获得大自然清正纯洁的气息;"晴朗天空看见鸟儿飞翔,流动水中观赏鱼儿嘻戏,"见识天地间富有活力的生机。

【注解】

霜天:深秋的天空。隋薛道衡《出塞》诗之二:"塞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深秋天气。唐李商隐《九日》诗:"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堦墀。"

鹤唳:鹤鸣。清王充《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清唳,鹤鸣声,鹤鸣清响,故谓。唐陆龟蒙《鹤媒歌》:"媒闲静立如无事,清唳时时入遥吹。"

清纯:清正纯洁。唐张九龄《后汉徵君徐君碣铭序》:"体资清纯,动适玄妙。"

晴空:清朗的天空。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活水:有源头常流动的水。宋苏轼《汲江煎茶》诗:"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活泼:富有生气和活力。曹禺《日出》第一幕:"头发已经斑白,行动很迟缓,然而见着陈白露,他的年纪,举动,态度就突然变得又年轻,又活泼。"

【注051】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三集峭》同文。

一五九、调和阴阳 生死攸关

閑烹山茗听瓶聲,爐內識陰陽之理;漫履楸枰觀局戲,手中悟生殺之機。

【译文】

悠闲地烹煮山中新茗听着砂瓶里声音,火炉内认识阴阳的道理;随意地视履楸木棋枰看着棋局中游戏,交手中领悟生死的玄机。

【注解】

调和阴阳: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治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

山茗:山中产的茶叶。唐元稹《早春登龙山静胜寺》诗:"山茗粉含鹰觜嫩,海榴红绽锦窠匀。"新茗,新茶。唐李涉《春山三朅来》诗:"山中朅来採新茗,新花乱发前山顶。"

瓶:〈名〉本义汲水器,古代比缶小的容器,用以汲水,也用以盛酒食。《说文》:"瓶,瓮也。"(瓮,汲瓶也)。砂瓶,陶罐。宋杨万里《豌豆》诗:"砂瓶新熟西湖水,漆櫑分尝晓露腴。"

阴阳:古代指宇宙间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指天地间化生万物的二气。《易繫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

履:〈动〉本义践踏。《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视履,察看巡行。清刘大櫆《颍州府通判吕君墓表》:"潁州多盗,黑夜劫人,横行巷陌,莫敢攖当,君徧视履......次第就擒,穷其党徒,民得安处。"

楸枰:棋盘,古时多用楸木制作,故名。唐温庭筠《观棋》诗:"闲对楸枰倾一壶,黄华坪上几成卢。"

局戏:弈棋之类的游戏。《急就篇》卷三"棊局博戏"唐颜师古注:"棊局,谓弹棊围棊之局也,博亦局戏也。"

生杀:生与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阴阳俱壮则梦生杀。"张湛注:"阴阳以和为用者也,抗则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杀也。"

漫:〈副〉随便,随意。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漫卷诗书喜欲狂。"

一六○、看破尘情 体味寂寞

芳菲園林看蜂忙,覷破幾般塵情世態;寂寞衡茅觀燕寢,引起一種冷趣幽思。

【译文】

花草盛美的田园山林观看蜂蝶繁忙,看破几般尘俗人情世间情态;寂寥落寞的衡门茅屋观看燕雀寝息,引起一种清冷趣味幽郁思绪。

【注解】

芳菲:花草盛美。南朝陈顾野王《阳春歌》:"春草正芳菲,重楼啟曙扉。"香花芳草。元王翰《题败荷》诗:"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几般:几回,几种。唐韩偓《懒起》诗:"百舌唤朝眠,春心动几般。"

尘情:犹言凡心俗情。见○○七【注解】

世态:世俗的情态,多指人情淡薄而言。清黄景仁《话吟秋斋头次韵》:"世态秋云难比薄,交情春水不嫌深。"

寂寞:寂静无声,沉寂。晋谢道韫《登山》诗:"巖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寂寥,寂静无声,沉寂。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落寞,冷落,寂寞。唐辨才《设缸面酒款萧翼》诗:"披云同落寞,步月共裴回。"

衡茅: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燕寝:本意泛指闲居之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復何在?"王利器集解:"燕寝,閒居之处。"公馀休息,睡眠。宋陆游《问候叶通判启》:"春容方丽,燕寝多閒,冀调兴止之宜,用副倾依之素。"此作字面解,燕,即燕子,燕雀,燕和雀,泛指小鸟。南朝梁 江淹《翡翠赋》:"鷄鶩以稻粱致忧,燕雀以堂构貽愁。"寝,即寝息,睡卧休息。晋潘岳《悼亡诗》:"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冷趣:冷,清冷,指人的风神俊秀或心地清洁。南朝梁武帝《净业赋》:"心清冷其若冰,志皎洁其如云。"趣,趣味,滋味、味道。《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此茶唤作阿婆茶,名实虽村趣味佳。"

幽思:深思,沉思。汉王充《论衡知实》:"心怀望沮,退而幽思。"郁结于心的思想感情。宋司马光《和子骏秋意》:"彩笔动高兴,瑶徽发幽思。"幽郁,犹忧郁。明徐芳《新晴》诗:"晦冥刚月许,幽鬱已难论。"

【注052】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五集素》同文。

一六一、小景大势 只语圣心

會景不在遠,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便居然有萬里山川之勢,片言只語內,便宛然見萬古聖賢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達人的胸襟。

【译文】

领会景色不在于远近,获得乐趣不在于多少。盆盏池水拳掌石头之间,就显然具有万里山峦河川的气势,简短文字些许语言之内,就仿佛见到万代圣哲贤达的心怀,这才是高尚人士的眼界,豁达人士的胸襟。

【注解】

盆池:埋盆于地,引水灌注而成的小池,用以种植供观赏的水生花草。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诗:"盆池有鷺窥苹沫,石版无人扫桂花。"

拳石:指园林假山。唐白居易《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诗:"拳石苍苔翠,尺波烟杳眇。"亦指供陈设用的玲珑岩石。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这是 蓝田叔画的拳石呀!"小石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 剑门关 皆石无寸土, 潼关 皆土无拳石。"

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语本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

圣贤: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圣哲,指超人的道德才智,亦指具有这种道德才智的人。《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孔颖达疏:"圣哲,是人之儁者。"贤达,有才德有声望的人。明王守仁《不寐》诗:"匡时在贤达,归哉盍耕壠。"

一六二、心竹俱空 貌松共瘦

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安腳?貌偕松共瘦,知憂喜無由上眉。

【译文】

人心与竹子全都空心,试问是是非非什么地方安稳脚跟?面貌和松散一样清瘦,知道忧愁喜悦没有缘由跃上眉梢。

【注解】

空:〈形〉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诗小雅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空心,谓物体内部是空的。北周庾信《枯树赋》:"火入空心,膏流断节。"佛教语,谓清净无染的禅心。唐刘禹锡《磨镜篇》:"白日照空心,圆光走幽室。"

是非: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见○三六【注解】。是是非非,本意: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语本《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也指正确与错误。《朱子语类》卷八七:"心苟是矣,试一察之,则是是非非,自然别得。"

瘦:〈形〉本义肌肉不丰满。《说文》:"瘦,臞也。"松瘦,遒劲挺秀。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竹清松瘦,形容人的状貌瘦健有神。语本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词:"酒如春色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鬭长久。" 清瘦,瘦的婉辞,谓消瘦。五代锺辐《卜算子慢》词:"写别来,容颜寄与,使知人清瘦。"清秀而劲健。《和靖诗集》附《诸家诗话何养纯<林集附言>》:"先生书法,深入晋室,惟停云馆二小柬流传於世,清瘦遒劲,语亦澄淡孤峭。"

无由:没有门径,没有办法。《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愿见,无由达。"郑玄注:"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唐李德裕《二猿》诗:"无由碧潭饮,争接緑萝枝。"缘由,原因,根由。《宋书自序传沉璞》:"其閭里少年,博徒酒客,或财利争鬭,妄相诬引,前后不能判者,璞皆知其名姓,及巧诈缘由。"

【注053】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五集素》同文。

一六三、淡泊养志 泰然自得

趨炎雖暖,暖後更覺寒威;食蔗能甘,甘余便生苦趣。何似養志于清修而炎涼不涉,棲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為更多也。

【译文】

趋近火焰虽然暖和,暖和以后更加感觉严寒的威力;食用蔗浆能够甘冽,甘冽之余就会产生苦涩的意趣。何不在清静修省中保养志向而炎热凉冷不去涉及,在恬淡寂泊中栖息身心而甘甜苦涩全都忘记,他的自我感觉得意会更加多些。

【注解】

趋炎:喜暖,奔向火焰。宋梁栋《黄葵》诗:"九夏不趋炎,三月不争春。"比喻趋附权势。清梁绍壬《论交》诗之八:"贫士好趋炎,其见固可鄙。"

寒威:严寒的威力。唐方干《岁晚言事寄乡中亲友》诗:"急景苍茫昼若昏,夜风乾峭触前轩。寒威半入龙蛇窟,暖气全归草树根。"

蔗:〈名〉本义甘蔗。《玉篇》:"甘蔗也。"蔗浆,甘蔗汁。南朝梁元帝《谢东宫赉瓜启》:"味夺蔗浆,甘踰石蜜。"

甘:〈形〉本义味美。《说文》:"甘,美也。"甘冽,甘美清澄。宋洪迈《夷坚丁志刘道昌》:"忽有泉涌於庭,极甘冽。"

苦趣:见○四八【注解】。此作"苦涩意趣"的字面解。

何似:何不,何妨。明高明《琵琶记乞丐寻夫》:"奴家自幼薄晓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画取公婆真容,背着一路去,也似相亲傍的一般?"

养志:保摄志气,指培养、保持不慕荣利的志向,多指隐居。《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

清修:谓操行洁美。见一○一【注解】。佛教指在家修行。《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空室智通道人》:"空室道人智通者,龙图范珣女也,幼聪慧,长归丞相苏颂之孙悌。未几厌世相,还家求祝髮,父难之,遂清修。"后用为对修行的统称。

炎凉:犹冷热,指气温。唐武元衡《独不见》诗:"俄惊白日晚,始悟炎凉变。"喻人情势利,反复无常。南朝梁简文帝《倡妇怨十二韵》:"含涕坐度日,俄倾变炎凉。"

甘苦:甜味与苦味。《荀子荣辱》:"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比喻美好的处境和艰苦的处境。宋梅尧臣《送周学士定州倅》诗:"上能同甘苦,下必同安危。"

栖心:犹寄心。《云笈七籤》卷一○一:"散形灵霞之烟,栖心霄霞之境。"栖息,止息,寄居。唐韩愈《鸣雁行》:"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

一六四、席拥锦绣 炉烹液髓

席擁飛花落絮,坐林中錦繡團裀;爐烹白雪清冰,熬天上玲瓏液髓。

【译文】

席地拥抱飞舞的落花飘落的柳絮,坐在树林中花团锦簇地团栾裀褥;炉火烹煮洁白的霰雪清澈的冰凌,熬炼天空中玲珑剔透的液体精髓。

【注解】

飞花落絮:飞花,落花飘飞。唐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絮,本义粗丝绵。《说文》:"絮,敝绵也。"按,好者为绵,恶者为絮。像絮一样轻柔、洁白的东西。范成大《碧瓦》:"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落絮,即飘落的柳絮。

锦绣团裀:锦绣花纹色彩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宋司马光《看花四绝句》之三:"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比喻美丽或美好的事物。唐刘禹锡《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诗:"珍重和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语本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自余是什么亲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若无恁么事,饶你攒花簇锦,亦无用处。"团,团栾,团聚。唐孟郊《惜苦》诗:"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欒。"环绕貌。宋范成大《次韵平江韩子师见寄》:"有情碧嶂团欒绕,无数朱楼縹緲临。"裀,〈名〉 夹衣服。王念孙疏证:"此《说文》所谓重衣也。裀与衫同。"通"茵",褥子,床垫。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裀褥重陈,角枕横施。"裀褥,坐卧的垫具。《晋书刘寔传》:"尝诣石崇家,如厕,见有絳纹帐,裀褥甚丽。"

白雪:洁白的雪。唐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霰雪,雪珠和雪花。唐白居易《秦中吟重赋》:"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清冰:清,清澈,清净透明。晋陆云《寒蝉赋》:"轻羽涉池,清澈微激。"冰,冰凌,冰冰块。唐孟郊《戏赠无本》诗之一:"瘦僧卧冰凌,嘲咏含金痍。"

熬:〈动〉本义煎干,炒干。《说文》:"熬,干煎也。"用小火慢煮。《新唐书摩揭陀传》:"太宗遣使取熬糖法。"熬炼,加热提炼。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铜》:"凡‘倭铅'古书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质用炉甘石熬炼而成。"

玲珑:精巧细微。明何景明《高桥》诗:"阑干既重复,结构亦玲瓏。"明彻貌。唐邵楚萇《题马侍中燧木香亭》诗:"树影参差斜入簷,风动玲瓏水晶箔。"玲珑剔透,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语本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那厮爱女娘的心,见的便似驴共狗,卖弄他玲珑剔透。"

一六五、不修边幅 无须胭脂

逸態閑情,惟期自尚,何事處修邊幅;清標傲骨,不願人憐,無勞多買胭脂。

【译文】

安逸的神态悠闲的心情,惟有期待自我崇尚,为何处处修饰仪表衣着;清新的标格高傲的风骨,不必祈愿他人怜惜,无须多多购买胭脂花粉。

【注解】

不修边幅:指性情浪漫,行为随便,不拘小节的人。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语本《后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逸态闲情:逸态,清秀美丽的姿态。汉陈琳《柳赋》:"伟姿逸态,英艷妙奇。"闲情,闲散的心情。唐皎然《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诗:"夜凉喜无讼,霽色摇閒情。"

自尚:自高;自负。《新唐书高霞寓传》:"霞寓能读《春秋》及兵法,颇以感概自尚,狡譎多变。"此作"自我崇尚"字面解。

何事:为何,何故。见○九六【注解】

边幅:指人的仪表、衣着。《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李贤注:"言若布帛脩整其边幅也。《左传》曰: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度,使无迁。"规矩,法则。元袁桷《饯王参议以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为韵》之三:"东方有一士,被髮羹不肉;居然使之来,不復困邉幅。"

清标傲骨:清标,俊逸。唐张贲《奉和袭美醉中即席见赠次韵》:"清标称住羊车上,俗韵惭居鹤氅前。"标格,风范,风度。唐杨敬之《赠项斯》诗:"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於诗。"傲骨,高傲不屈的风骨。明袁宏道《感王鬍庚》诗:"傲骨终然遭白眼,穷途无计觅青蚨。"

无劳:犹无须,不烦。唐杜甫《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诗:"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

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唐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着雨臙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一六六、天地造化 奇幻无穷

天地景物,如山間之空翠,水上之漣漪,潭中之雲影,草際之煙光,月下之花容,風中之柳態。若有若無,半真半幻,最足以悅人心目而豁人性靈。真天地間一妙境也。

【译文】

自然界的景致事物,犹如山峦间的青翠雾气,水面上的风涟濛漪,潭渊中的浮云影像,草原边的云烟霞光,月光下的鲜花容貌,清风中的柳丝姿态。好象有好象没有,一半真一半虚幻,最能够愉悦人们的心灵眼目而豁达人们的性情灵魂。真是天地间一种巧妙的境界。

【注解】

空翠:指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唐王维《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涟猗:水面波纹,微波。晋左思《吴都赋》:"剖巨蚌於回渊,濯明月於涟漪。"风涟,风吹起的水的波纹。宋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任渊注:"宋玉《风赋》曰:有风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诗》曰:河水清且涟漪。注云:风行水上成文曰涟。"濛漪,细小的水波。唐许敬宗《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熏风交閬闕,就日泛濛漪。"

云影:云的影像。宋叶梦得《满江红》词:"云影淡,天容窄。晓风漪十顷,暖浮晴色。"

烟光:云霭雾气。宋黄庭坚《题宗室大年画》诗之一:"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花容:比喻女子美丽的容貌。亦借指女子面容。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陈楚南《题背面美人图》云:‘美人背倚玉阑干,惆悵花容一见难。'"此作"鲜花容貌"字面解。

柳态:柳丝轻拂的媚人情态。唐雍陶《状春》诗:"含春笑日花心艳,带雨牵风柳态妖。珍重两般堪比处,醉时红脸舞时腰。"

悦人心目:悦人,本意犹面首。《北史李崇传》:"孝昌中,灵太后淫纵,分遣腹心媪姬出外,阴求悦人。"此作"愉悦人们的"字面解。心目,心和眼。泛指记忆,眼前三国魏曹丕《又与吴质书》:"追思昔游,犹在心目,"

性灵:内心世界,泛指精神、思想、情感等。见○九七【注解】。性情。唐元稹《有鸟》诗之二:"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

一六七、注目自然 心朗气宽

"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此是無彼無此得真機。"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常與水相連",此是徹上徹下得真意。吾人時時以此景象注之心目,何患心思不活潑,氣象不寬平!

【译文】

"快乐意境相互关连鸟禽相对交谈,散发香气连绵不断树木交互花蕊",这是没有彼此获得自然天机,。"原野景色更是没有山岳阻隔间断,天空光辉常常相与流水相互连接",这是贯通上下获得自然意趣。我们人类时常用这种情景现象灌注于心灵眼目,哪里还怕心情不开朗活泼,气度不宽宏大量呢!

【注解】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引自宋石延年《七律金乡张氏园亭》:"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乐意,快意,高兴。《庄子盗跖》:"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相关,彼此关连,互相牵涉。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鸟禽,飞鸟。宋苏舜钦《滞舟》诗:"曾无鸟禽乐,虚在人曹中。" 对语,交谈,对话。元萨都剌《夜泊钓台》诗:"山僧对语夜未央,不知风露满衣裳。"生香,散发香气。唐薛能《杏花》诗:"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不断,不绝,接连。宋楼锷《浣溪沙双桧堂》词:"夏半阳乌景最长,小池不断藕花香。"

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常與水相連:①据宋周紫芝《竹坡诗话》:"诗人造语用字,有著意道处,往往颇露风骨。如滕元发(宋1020~1090,原名甫,字达道。浙江东阳人,现东阳市吴宁街道滕〈陈〉宅街人。性豪爽,不拘小节。卒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章敏"。苏东坡为之撰《滕甫墓铭》。著有《孙威敏征南录》,收入《四库全书》。《宋史》卷三三二有传。)《月波楼诗》"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连"是也。只一"直"字,便是著力道处,不惟语稍峥嵘,兼亦近俗。何不云"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自与水相连"为微有蕴藉,然非知之者不足以语此。"②据宋蔡夢弼《草堂詩話》载橫浦張九成(1092-1159,年字子韶,其先开封人,徙居钱搪。自号横浦居士,亦称无垢居士。著有横浦集二十卷,《四库总目》及孟子传,并传于世。)《心傳錄卷上》曰:"讀子美‘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通',已而嘆曰:‘子美此詩,非特為山光野色,凡悟一道理透徹處,往往境界皆如此也。'"又为杜甫诗,滕甫、杜甫,一字之误,张冠李戴也。野色,原野或郊野的景色。唐白居易《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语本《二程遗书遗书一》:"夫彻上彻下,不过如此。"真意,自然的意趣。唐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心思:心情。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肌力尽鞍甲,心思歷凉温。"另见二二五【注解】

气象:气度,气局。宋龚昱《乐庵语录》卷五:"如舜孳孳为善,想其气象必是箇温良恭顺底人。"

【注054】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二集倩》同文。无"吾人"后语。

一六八、心存未醒 情有犹醉

鶴唳、雪月、霜天、想見屈大夫醒時之激烈;鷗眠、春風、暖日,會知陶處士醉里之風流。

【译文】

野鹤清唳、雪夜明月、严霜天空,想象而知屈原大夫觉醒时的激昂猛烈;沙鸥休眠、春天和风、和暖日光,领会而知陶潜处士醉梦里的风流洒脱。

【注解】

雪月:明月。前蜀贯休《苦吟》:"河薄星疏雪月孤,松枝清气入肌肤。"

想见:推想而知。宋苏轼《书韩干牧马图》诗:"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八坊分屯隘秦川。"

屈大夫:屈原,战国时楚人也,又名平,为楚之上大夫,故称。

醒时:因屈原《渔父》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故此曰"醒时激烈"。

陶处士:陶潜,本名渊明,字元亮,入宋后始改名潜。少好读书,兼谙玄佛。曾为州祭酒、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醉里:因陶潜《饮酒二十首》序曰:"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後,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故此曰"醉里风流"。

一六九、黃鳥情多 白雲意懶

黃鳥情多,常向夢中呼醉客;白雲意懶,偏來僻處媚幽人。

【译文】

黄鸟感情丰富,常常呼叫在睡梦中的醉酒客人;白云意趣懒散,偏偏来到僻静处媚悦幽隐人士。

【注解】

黄鸟:鸟名。有两说。《尔雅释鸟》:"皇,黄鸟。"郭璞注:"俗呼黄离留,亦名搏黍。"黄离留,即黄莺。郝懿行义疏:"按此即今之黄雀,其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又名搏黍,非黄离留也。"三国魏曹植《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赵幼文校注:"《诗经黄鸟篇》序:‘《黄鸟》,哀三良也。'"

幽人: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指幽居之士。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注055】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二集倩》同文。

一七○、目拘情旷 礼略意真

棲遲蓬戶,耳目雖拘而神情自曠;結納山翁,儀文雖略而意念常真。

【译文】

栖息迟留蓬草门户,耳朵眼目虽然拘梗但神态表情自然旷逸;结交迎纳山间老翁,礼仪文饰虽然简略但意味念头常常真切。

【注解】

栖迟:游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朱熹集传:"栖迟,游息也。"滞留。宋孔武仲《瓜步阻风》诗:"门前白浪如银山,江上狂风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栖遅傍洲渚。"栖息,止息,寄居。唐韩愈《鸣雁行》:"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迟留,停留,逗留。唐韩愈《别知赋》:"倚郭郛而掩涕,空尽日以迟留。"

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指穷人居住的陋室。唐戴叔伦《新秋夜寄江右友人》诗:"遥夜独不寐,寂寥蓬户中。"

拘:〈动〉本义拘留,拘禁。《说文》:"拘,止也。"束缚,限制。《后汉书王霸传》注:"拘,犹限也。"拘梗,阻梗,阻碍。《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西域使者入贡,而主悉拘梗之。"

神情:人面部的神态、表情。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自旷:自,自然。旷,旷逸,谓心胸开阔,性情超脱。《宋史隐逸传上李渎》:"﹝瀆﹞旷逸自居,恬智交养。"

结纳:犹结交。见○七四【注解】。迎纳,欢迎和接纳。《洪秀全演义》第四二回:"温绍原见援兵已至,见敌兵追赶,恐援兵为人所乘,急开门迎纳陈升。"

山翁:本意指晋山简,时人亦称山公。简字季伦,山涛幼子,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饮辄大醉。后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唐王维《汉江临泛》诗:"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此作"山间老翁"字面解。

仪文:礼仪形式。唐张九龄《请行郊礼疏》:"圣朝典则,盛世仪文,亦云咸备,可谓无遗矣。"文饰,掩饰,遮盖,也指礼节仪式。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伪跡昭然,理难文饰。"

意念:思虑,念头。南朝梁江淹《悼室人》诗之八:"意念每失乖,徒见四时亏。"

一七一、物见天心 时观妙道

滿室清風滿幾月,坐中物物見天心;一溪流水一山雲,行處時時觀妙道。

【译文】

充满居室清凉的风洒满几案的月光,就坐其中各种物件显现上天心意;一泓涧溪流动的水盈满山谷的浮云,行进之处时时刻刻见到精妙道理。

【注解】

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唐杜甫《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几:〈名〉本义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说文》:"几,坐所以凭也。"后专指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它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小桌子。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几案,桌子,案桌。宋文同《和仲蒙夏日即事》诗:"簿领初休几桉清,西轩移枕卧前楹。"

坐中:座席之中。《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项羽既饗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此处"坐"作动词"就坐"解。

物物:各种物品,各样事物。金元好问《杂著》之一:"万期流转不须臾,物物观来定有无。"

天心:天意。《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本性,本心。元张宇《感怀》诗:"世路羊肠剧险艰,天心应厌著儒冠。"

一溪:一,〈形〉全,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洞庭一湖。"一泓,清水一片或一道。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溪,〈名〉山间不与外界相通的小河沟。《说文》:"嵠,山渎无所通者。"涧溪,山涧溪流。宋王安石《芝阁记》:"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分崩裂絶,幽穷隐伏,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盈满,布满,充满。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气变温为热,万物茂盛,阳气盈满天地之间。"

流水:流动的水,活水。《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行处:随处,到处。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走过的地方。前蜀韦庄《叹落花》诗:"西子去时遗笑靨,谢娥行处落金鈿。"

时时:常常。见○○八【注解】

妙道:至道,精妙的道理。宋陆游《感怀》诗:"妙道本自得,至言初不烦。"

一七二、穷富无异 金瓦何殊

炮鳳烹龍,放箸時與齑鹽無異;懸金佩玉,成灰處共瓦礫何殊?

【译文】

炮炙凤烹煮龙,放下筷子的时候与酸菜和盐没有差异;悬挂金佩戴玉,成为灰烬的时候同碎的砖瓦有何特殊?

【注解】

炮凤烹龙: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语本唐李贺《将进酒》诗:"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炮炙,烘烤,烧烤。唐李白《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诗:"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

齑:〈名〉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唐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齑盐,酸菜和盐,借指贫穷。

悬金佩玉:悬金,本意悬赏。唐刘知几《史通忤时》:"切以纲维不举而督课徒勤,虽威以刺骨之刑,勗以悬金之赏,终不可也。"此作"悬挂金饰"字面解,佩玉,佩挂玉饰。宋张元干《沁园春梦与道人对歌》词:"任紆朱拖紫,围金珮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荒废颓败的景象。唐皮日休《南阳》诗:"废路塌平残瓦砾,破坟耕出烂图书。"

一七三、了无为法,身心晏如。

"掃地白雲來",才著工夫便起障。"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译文】

"打扫地面白色的云到来",刚刚下点工夫马上产生魔障。"开凿池塘明朗月亮映人",能够空明境界自然产生明朗。

【注解】

无为法:佛教语,指离生灭因缘造作、永恒不变的法性真理。《四十二章经》:"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同"无为法"相对即"有为法",谓因缘所生、无常变幻的现象世界。《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宋朱熹《久雨斋居诵经》诗:"门掩竹林出,禽鸣春雨餘。了此无为法,身心同晏如。"晏如,安定,安宁,恬适。三国魏嵇康《幽愤诗》:"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白云:白色的云。 唐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河阳别业, 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障:〈名〉古时边塞上险要处用以防捍寇盗而另筑的小城。《苍颉篇》:"障,小城也。"魔障,佛教语,为梵文的音义双译词。修身的障碍。泛指成事的障碍、磨难。宋董嗣杲《近苦多故坐病乏药》诗:"魔障在前无妄想,飢寒随处肯言贫。"

凿池:开凿池塘。宋辛弃疾《南歌子新开池戏作》:"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空:〈形〉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广韵》:"空,空虚。"空明,空旷澄澈。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七四、造化弄人 人定胜天

造化喚作小兒,切莫受渠戲弄;天地丸為大塊,須要任我爐錘。

【译文】

命运叫做小孩子,千万不要遭受他的戏耍捉弄;天地是大块弹丸,需要任凭我们精心铸造锤炼。

【注解】

人定胜天:人定:人谋。典出《逸周书文传》:"兵强胜人,人强胜天。"

造化小儿:造化:指命运;小儿:小子,轻蔑的称呼。这是对于命运的一种风趣说法。语本《新唐书杜审言传》:"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如何。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有:"造化小儿无定据,翻来覆去,倒横直竪,眼见都如许。"的精妙注脚。唤作,叫做,称做。宋杨万里《听雨》诗:"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渠:〈代〉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渠会永无缘。"

大块:大自然,大地。《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炉锤:犹锤炼。宋苏轼《次韵孙莘老见赠时》:"炉鎚一手赋形殊,造物无心敢忘渠。"

一七五、白骨冷寂 清溪闲逸

想到白骨黃泉,壯士之肝腸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閑。

【译文】

想象到头一片灰白尸骨苍黄九泉,豪壮勇士的忠肝刚肠自然冷落;因为经常面对清澈溪流碧绿山嶂,庸俗之辈的胸襟心怀也会闲逸。

【注解】

白骨黄泉:白骨,尸骨,枯骨。唐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阴间。唐王建《寒食行》:"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苍黄,青色和黄色。元许谦《冯公岭》诗:"寒松荒草间苍黄,照眼峥嶸三十里。"引申为苍凉。唐于逖《野外作》诗:"穷郊日萧索,生意已苍黄。"九泉,犹黄泉,指人死后的葬处。唐崔珏《哭李商隐》诗:"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宋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絛。"

肝肠:比喻内心。 见○七二【注解】。忠肝,指忠义之心。《宋史儒林传八王应麟》:"帝御集英殿策士,召应麟覆考。考第既上,帝欲易第七卷置其首。应麟读之,乃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唱名,乃文天祥也。"刚肠,指刚直的气质。唐白居易《哭孔戡》诗:"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坐老:坐,〈动〉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说文》:"坐,止也。"<连>因为,由于。唐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老,〈形〉本义年老,衰老,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副〉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在一段较长时间里一直持续不断发生或时常重复出现,有"经常"、"时常"的意思。如:你老说这样的话,有意思吗?很久,如:老没见你啊。坐老,即"因为经常"。

清溪碧嶂:清溪,清澈的溪流。碧嶂,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宋范成大《致爽阁》诗:"碧嶂横陈似断鼇,画阑相对两雄豪。"山嶂,状如屏风的山。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南山北总是烽。"

俗流:指庸俗之辈。唐韩愈《荐士》诗:"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慠。"

胸次:胸间,亦指胸怀。宋黄庭坚《题高君正适轩》诗:"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

一七六、量力而行 顺其自然

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須百般計較;書讀五車,才分八斗,未聞一日清閑。

【译文】

夜晚横卧八尺长,白日啖食二升粮,何必需要百般计算较真;书籍阅读五车多,才能天分八斗量,未曾听闻一日清静闲暇。

【注解】

眠:〈动〉本义闭上眼睛。《玉篇》:"眠,寐也。"横卧,平放。司空图《诗品》:"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啖:〈动〉本义吃,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说文》:"啖,噍啖也。"《广雅》:"啖,食也。"宋苏轼《食荔枝二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啖食,吃;,吞食。唐李白《古风》之一:"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五车:即"五车书"。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宋辛弃疾《满江红呈茂中》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亦省作"五车"。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二:"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才分:才能,天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才分不同,思绪各异。"

八斗:即"八斗才"。旧时比喻高才。典出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 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唐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亦省作"八斗"。 唐赵嘏《广陵答崔琛》诗:"八斗已自传姓字,一枝何足计行藏。"

清闲:摆脱工作或精神集中的状态或事实,清静悠闲。引申指暇时。唐寒山 《诗》之二九四:"腾腾且安乐,悠悠自清閒。"

一七七、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译文】

有才德人的心事,像青天白日,不可以使人不能知道;有才德人的才华,像玉裹珠藏,不可以让人容易知道。

【注解】

心事: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唐刘皂《长门怨》诗之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天青日白:也即青天白日,指大白天。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唐韩愈《与崔群书》:"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喻政治清明。宋陈亮《谢罗尚书启》:"内韜骏发之才,蔚负老成之望。青天白日,有是清明;霽月光风,终然洒落。"

才华:指表露于外的才能,多指文才。《北齐书崔瞻传》:"崔瞻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

玉韫珠藏:韫,<动>蕴葳,包含。《广雅》:"韫,裹也。"珍藏的意思。《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而沽诸。"陆机《文赋》中:说"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评语】

"胸怀坦荡"是做人的原则之一,"才华须藏"则是处世的原则,人生在世必须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人是生而平等的,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在一个公平、安定、民主的社会,人们才可能以诚待人,才能避免尔虞我诈,进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安定的社会,而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才华。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假如锋芒毕露炫耀才能,不仅会招致旁人的忌恨,并且会使自己被认为是轻浮或恃才自傲。在现代社会,讲究自由平等,在才学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就是要为每个人发挥自己才干提供机会,假如每个人都使自己的才干深藏不露,那不仅会使他个人有空怀才学的悲哀,而且也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才干和把握时机关系很大。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就必须牢记因才招忌的教训。历史上权臣、小人运用权力杀死才干比自己富的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暂时明哲保身玉韫珠藏。这不是就此永远消极颓废,而是等待时机来临。所谓"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有时隐藏自己也是一种竞争的方式,避免"枪打出头鸟"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同时,"玉韫珍藏"也表现出一种深思熟虑,不轻言浮议,而鸣则惊人的方式。君子的才华是高于一切的,君子的人格是非常伟大的,君子所想所做的如天那样青,日那样白,没有一丝乌云,没有凹面,没有内底,可谓光明透彻,全无瑕疵。小人则不然,小人平日闲居,专做坏事,等到看见君子,就遮遮盖盖,隐藏他的坏处,显扬他的假善;岂知别人看他,清楚得知见俯肺,他那样做法又有何益,也就是说,里面的诚实,没有不表现到外面来的。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虽是一人独处,也要像有十只眼睛注视著自家,十只手指点著自家那样,这样严密监督,自然不会作恶了。君子就是那样,严密的注意自己的缺点,有则改正,此心如日之光,如月之明。山川之水,越浅越起波浪,但水底深处反而越为澄清。这表示小才小智的人比较容易轻佻浮薄,君子则处处保藏,大智若愚。这就是君子与人的区别。

一七八、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译文】

耳中经常听到不顺耳的言语,心里经常有点不顺心的事情,才是增进道德修养品行的磨刀石。如果句句话好听,每件事称心,那就把自己这一生埋葬在毒药中了!

【注解】

逆耳: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孔子》中有"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拂心:不顺心,违逆其心意。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洁操履之拘苦者,所以全拔萃之业;纳拂心之至言者,所以无易方之惑也。"

进德:犹言增进道德。晋潘岳《闲居赋》序:"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脩辞立诚以居业。"

修行:修养德行。《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疏:"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

砥石:是一种磨石,此处当磨练、教训解。《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三年》:"故爵禄束帛者,天下之砥石,高祖所以厉世摩钝也。"

言言:句句。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

悦耳:动听,好听。汉枚乘《七发》:"练色娱目,流声悦耳。"

事事:每事。《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孔传:"事事,非一事。"犹件件,样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

快心:称心,谓感到满足或畅快。亦指使感到满足或畅快。明徐渭《梅赋》:"斯风格之雅幽,而韵调之殊异,亦足快心畅神。"

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成为古时候所谓的鸩酒,人喝了酒后立即死亡。毒酒,毒药。《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鴆毒,不可怀也。"孔颖达疏:"宴安自逸,若鴆毒之药,不可怀恋也。"

【评语】

《孔子家语》中有"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这句话人们常说,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语言,最有价值。假如一个人听忠实良言感到厌倦逆耳,不仅完全辜负了人家劝戒的美意,关键是难以反省自己言行的缺点,进而敦品励行改邪归正,也就难以督促自己保持良好品德。听见逆耳的忠言绝对不可气恼,而人家一夸奖就得意洋洋,那你的生活就显得轻浮,在无形中会削弱自己发奋上进的精神,最容易沉湎在自我陶醉的深渊中。如此就等于自浸于毒酒中而毁掉自己的前程,即使活着也等于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人生不如意事常居八九,这就是说人生在世要经常接受各种横逆和痛苦的考验,必须经过几番艰苦的奋斗才能走上康庄大道。一生都想称心如意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可惜的是一些肤浅之辈,一听逆耳忠言就拂袖而去,一遇不顺利就怨天尤人。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然会有各种困难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么个道理说明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先要敢于磨练自己的品格,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勇于克服种种困难才行。因此,听逆耳的话不要不平,处逆境也不必埋怨,因为逆境可以鼓励我们向上的精神。俗言:"天无绝人之路。"我们自以为已走到末路,但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切靠我们去创造,就没有行不通的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前人经验之谈,我们应深信不疑。相反的,假如人家拼命奉承我,一味夸奖我,耳里听的是爽快的话,生活也过得放逸恣纵,自己以为满足,认为一切享受我都有了,于是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在君子的眼中看来,这样的人已经沉坠于不拔的深渊中了。这等于自己投入了毒药,要毁掉自己的生命,就算活着,也失去了生存的价值。

一七九、和气致祥 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译文】

狂风暴雨中,飞禽走兽忧伤悲戚惶惶不安:风和日丽里,花草树木繁华茂盛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日没有祥和之气,人世间不可以一日没有喜庆之神。

【注解】

疾风:急剧而猛烈的风。语出《礼记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怒雨:即瞋怒雨。雷暴雨的别名。清厉荃《事物异名录乾象雨》:"雨兴,雷电霹靂,是瞋怒雨。"

禽鸟:禽〈名〉,本义走兽总名。《说文》:"禽,走兽总名。" 鸟 <名>,本义飞禽总名。《说文》:"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禽鸟,鸟兽的通称。或单指鸟类。南朝宋鲍照《游思赋》:"虽燕越之异心,在禽鸟而同戚。"

戚戚:忧愁而惶惶不安。《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另见一○四【注解】

霁月光风: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宋陈亮《谢罗尚书启》:"霁月光风,终然洒落。"

欣欣:草木茂盛貌。宋司马光《小诗招僚友晚游后园》之二:"麦田小雨陇微青,草树欣欣照晓晴。"另见○五九【注解】

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 《朱子语类》卷一○六:"自古救荒只有两説:第一是感召和气,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

喜神:喜气洋洋的神态,泛指物体的形貌。宋宋伯仁 《〈梅花喜神谱〉序》:"其实,写梅之喜神,可如牡丹、竹、菊,有谱则可谓之谱,今非其谱也。"迷信指吉祥之神。《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出门迈鞍子、过火盆、送喜神、避太岁,便出了那座游廊屏门。"

【评语】

世间的万事万物常随我们的心理状况而转移变化。当我们怒气冲天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恨可憎;当我们悲伤感叹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悲可泣:当我们喜笑颜开时,看万事万物都觉得可喜可乐,所以杜甫《春望》诗中才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体验。假如一个人终日愁眉苦脸,跟周围环境中的人怒目相向,这种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用现在的说法这叫"移情",即把自己的主观情感移之于周围的人和事。人世间喜、怒、哀、乐,全是反映自己心绪的一面镜子;以不平的心观看事物,一切呈现出忧怒懊恼;反之以喜欢的心情接待事物,不讲不平之语,不发脾气,那就不会被社会其他人嫌忌排斥,一切就呈现快乐欢喜。俗语说:"知足常乐,和气得福。"这话实在不假,不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混日子,要满怀喜心,生活才有意义。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悲观促使人丧失心志,暴戾容易招来意外之祸,怨天忧人会变得孤独。只有肯乐观奋斗的人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义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横逆曲折。可见世事的通与不通有时完全存于一念之间,立身首先要在涵养上多下功夫。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平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一种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

一八○、真味是淡 至人是常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译文】

浓烈肥美辛辣甘甜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只是清淡;神妙奇特卓越优异不是至高的完人。至高的完人来只是常人。

【注解】

醲肥辛甘:醲,〈形〉酒醋味厚。明刘基《卖柑者言》:"醉醇醲而饫肥鲜者。"通"浓"。浓烈,浓厚。肥,本义脂肪多。《说文》:"肥,多肉也。"肥美,肥壮的,丰满的。《淮南子主术篇》中说:"肥醲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辛:本义大罪。《说文》:"辛,大罪也。"段注:"辛痛泣出,罪人之象。凡辠(罪)、宰、辜、辭皆从辛者由此。"葱蒜等带刺激性的蔬菜。《声类》:"江南曰辣,中国曰辛。"《五辛菜》:"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形〉辣味。《楚辞招魂》:"大苦咸酸,辛甘行些。"注:"谓椒姜也。"甘〈形〉,本义味美。《说文》:"甘,美也。"甜。《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北又有甘水。"〈名〉美味的食品。《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真味:指味道纯正的食品。宋朱熹《乳饼》诗:"清朝荐疎盘,乳鉢有真味。"喻美妙可口的味道,人的自然本性。

神奇卓异:神奇,神妙奇特。《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后化为神奇,神奇后化为臭腐。"成玄英疏:"故情之所美者,则谓为神妙奇特。"卓异,突出,出众。《汉书宣帝纪》:"恩惠卓异,厥功茂焉。"

至人: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见○七九【注解】

【评语】

人们往往忽视平凡,不重视常见的东西,像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固然都是极端美味可口的佳肴,但时间久了会觉得厌一而难以下咽;只有那些味道平凡的粗茶淡饭,才是最益于身体的美味佳肴,在一生之中吃上几十年也不觉得腻。这只是就怎样做人打了个比方。生活中,有的人往往仗恃自己才学出众而洋洋得意,盛气凌人。其实这种人并不是能博得人们景仰的理想人物。因为一个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都是在平凡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平凡中来实践自己伟大的人生理想,在不骄不馁中修养自己的品德,这种人总有一天能达到理想境界,这才是我们所应该崇拜的理想中的伟人,才有资格垂范千古作大众的楷模。例如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他对众生说法绝不用玄虚的高深道理迷惑民众,而是用简明切实的教义来普渡众生,在当时苦难的民众中探寻一种美好的理想。和他同时代的孔子,历经磨难,他的理想在当时虽然没有得到呼应,却在身后发扬光大。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说不论如何伟大的人物都要从平凡中做起。一个人绝俗超凡可以视为一种人生态度,有卓越的才华也是好事,但作为一个伟人,要一贯地、多方面地要求自己,要把自己的美好追求置身于社会,置身于民众,脚踏实地,而不是标新立异,追求一时的轰动。只有在平凡之中才能保留人的纯真本性,进而在平凡中显出英雄本色,完全体现人情世态发挥人性的光辉。

一八一、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译文】

夜深人静之时独自静坐观察心性,方才感觉到妄见穷尽而真心流露,每当此时从中得到很多枢机旨趣,既然感觉真心显现而妄念难逃脱,又从中感觉到极大的惭愧和忸恨。

【注解】

观心: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十不二门指要钞》上:"盖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据《辞海》注:"观察心性如何谓之观心。"此处当自我反省解。

妄穷而真独露:妄,〈副〉本义胡乱。《说文》:"妄,乱也。"〈形〉虚妄,极不真实。《广韵》:"妄,虚妄。"佛教认为一切皆非实有,肯定存在都是妄见,和"真如"相对。(真如,佛教语,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穷〈形〉,本义穷尽,完结。《说文》:"穷,极也。"贫穷,缺乏衣食钱财。《广雅》:"穷,贫也。"真,〈名〉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旧时所谓仙人。《说文》:"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本性,本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老子》:"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真境,脱离妄见所达到的涅般境界。此处是比喻人应排除杂念。

机趣:机,事物的关键,枢纽。《资治通鉴》:"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枢机,枢与机。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易繫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王弼注:"枢机,制动之主。"孔颖达疏:"枢谓户枢,机谓弩牙。"趣,〈形〉本义急,赶快。《说文》:"趣,疾也。"《史记》:"若不趣降汉, 汉今虏若,若非 汉敌也。"〈名〉旨趣,意思。《庄子齐物论》:"趣舍不同。"旨趣,宗旨,大意。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孔子既殁,后世诸子各著篇章,欲崇广道艺,成一家之説,旨趣不同,故分为九家。"

惭忸:惭愧,不好意思。唐白居易《春寒》诗:"省躬念前哲,醉饱多惭忸。",忸恨,愧恨。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忸恨山思板,怀归海欲航。"

【评语】

白天不停活动,静不下来。到了夜晚,四邻无人,万籁俱寂,没有半点声音的时候,独坐孤灯下,把自己的心深深按下来看。这时,时常在骚动的心一下子静下来,就可发掘那心灵之泉。恰如浊污的桶水,如把它搅动,那水是绝不会澄清的,但如把它放静,过些时候,浊污自然就渐渐沉底。孟子说:"夜气存养。"夜气是深夜的气,彼时外界接触少,本心亦即真心就慢慢显露,这是一种修养的工夫,夜深人静,独坐观心!既消除了外物妄心,就现出真来。真与妄是相对的。《大乘起信论》详细说明真是真如,所谓"真如"是我心的本体,这真实如常的心的本体,叫做"本觉"。本觉是说,本来自性清净,从本来就觉,无一点昙心的本体。我们如持备(守备)我心的本体,就得到了寂乐。反之,心忽然现出昙(密布的云气)来,动起了你我的差别,那就是你不好我好、你可爱他可憎的迷妄、烦恼,把真如的我心抛弃了。此一失真便现出妄,而妄到极就现出真,是循环的人生!《大乘起信论》把顺序分明记得十分详细,其中比喻:真如本觉,光明如镜,澄清似水,因被无明烦恼的风吹动,才起了微波,这波又被吹成大波,大波再经吹袭波波相逐,而成狂澜怒涛。这是说我们的心向迷的顺序而行,无明动真如,然后生妄心,妄心无明相应而生妄境界。又如夜行的人,因赶夜路跑得很快,也就不觉得什么。如果心中起了一点寂寞凄凉,这气氛就会引起恐怖。恐怖一起,鬼怪精灵随之而至,就吓得逃无可逃了,以后再一看,才知那根本不是什么幽灵,而是枯尾花。这样知道了以后就能表露出真来,这叫做"始觉"。这始觉中最初是凡夫觉得"这不是幽灵而是枯尾花"。想是这样想,还担心会跳出其他的幽灵来,其实幽灵是不会出现的,心里这样想,就觉得又进了一段了,这叫做"相似觉"。残留恐怖的心,变而为无,就开了另一种的觉,叫"随分觉"。但是还有残留"凄凉"恐怖的心,说不知幽灵会否出来,从此说不定又成了迷。直到无这凄凉的心如同开始夜行时什么也不觉得一样,这叫"始觉",与"本觉"成为一体这叫做"究竟觉",即始本不二。这样,妄尽归于始,一点也无翳(昙)。如对明镜,花映出花,鸟映出鸟,心的反映亦复如是不被昙遮,就能大开境地运用自在,这是说得到"大机趣",但要行到这地步是很难的事。本心虽已现出,但妄想难去,这就是"既觉真现而妄难逃"。佛教说的妄想分做两种,叫做"见惑"、"思惑"。见惑是知识上的惑,即是理。饮酒是恶事,谁都知道,但偏有些醉鬼不知,或实在头脑愚拙的人也不知,这是见惑。譬如知道了喝酒不好,要"停止"或"不停止"?感情上难以决断,这叫做思惑。人生如梦,思惑难断。佛言:"见惑顿断如破石","思惑如同斩断藕丝"。藕丝极细,不易切断。真现而觉妄难逃,有大惭忸是知耻,就是感到很大的耻辱。为什么要露出本心?是要现出自己本心而有耻的气氛,这知耻才是人间向上的第一步。世上人虽为恶不知是恶,虽知罪还要犯罪,没有想到自己"啊!做恶了!"那未免太可怜。能自知罪恶而警醒的,才是非常。《遗教经》中说:"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耻是诸饰中最好的饰物。在此不能不想到的是,此耻心从何而起?应知心是真知本体,悟的当体,心应当如同镜的光明。但光明的东西常被阴翳遮上,这是要留心的事。"水若无波则自定,镜未被翳则自明。"故心不可不清,去其混污自必现出清来。外界的诱惑是翳,内心的妄想是锖,去其翳、除其锖,就现出本心了。"啊!作恶啦!不该如此做的!"这样的惭耻人,实是晶莹绮丽的本心,大机趣的自在境涯。以种种来直指其本心,终得大惭忸,得此大惭忸,如梦醒觉真,悟何者为是,何者不是,欲望不能束缚,烦恼袪除,心情自然就喜悦不胜了。古人讲求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里讲真心、妄心,那么,妄心和真心是何所指呢?所谓真心,就如同空中明月,光辉皎洁,没一点乌云遮掩。所谓妄心,就如同遮掩明月的乌云。然而妄心和真心的关系并不是像乌云和明月的关系,因为真妄一体,互不分离,譬如深渊之水澄清如镜,包罗万象无不印映,这就是真心出现之时。反之大海中欣起的汹涛骇浪,可翻覆巨大的船舶,这就是妄心出现之时,以此比喻圣人之心经常静如止水,凡夫之心对外界事物易起妄念,以致丧失纯洁之心。离开真心就无妄心,这恰如离开水就无波浪可言。现实生活中,还是多些心静,少些欲念,多些掸意,少些喧嚣争斗好,这样利于自我反省,修身养性。所谓"静中观心,真妄毕见"的现实意义即此。古人所说"无明之实性即佛性",就说明了此中道理。

一八二、快意回首 拂心莫停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译文】

恩宠里历来产生祸害,所以得意时必须早早回头;挫败后或许成就功业,因此失意处莫要随便放弃。

【注解】

恩:本义恩惠。《说文》:"恩,惠也。" 恩惠,谓他人给予的好处、照顾。《文子自然》:"去恩惠,舍圣智,外贤能,废仁义,灭事故,弃佞辩,禁姦伪,则贤不肖者齐於道矣。"

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另见○五一【注解】

快意:心情舒畅,称心如意,得意。见一二六【注解】

回首:回头,回头看。汉司马相如《封禅文》:"昆虫闓懌,回首面内。"

拂心:违逆其心意。见一七八【注解】。此处作失意解。

放手:放弃,丢掉。《红楼梦》第四六回:"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

【评语】

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别灰心,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得到的经验之谈。尤其是第一句话,其政治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的说法,古语有"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朱子也说"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都说明了"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常让后人感叹称赏,给我们留下很多作人做事的借鉴。而李斯为秦国建大功却身亡,发出"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因为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下场,韩信就是由于贪恋权位而招来杀身之锅,西汉的吴王刘濞等所发动的"七国之乱",就是由于妄贪更大的权位和名利,才使七国之王个个惨遭灭门之祸。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慎,不骄不躁。至于后一句话其生活意义更明显,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人不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受了挫折不会气馁。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向前勇猛迈进,然后才能到达真正成功之域。所以不要因为挫折就中止努力,这样的话任何事也不会成就。应当鼓足勇气,对于所做的事,不论怎样不遂心也不放松、不罢手,抱定了恒心毅力去做,必定能收非常美满的效果。也就是说,能够在艰难困苦中奋斗,才能得到伟大的成功!

一八三、澹泊明志 肥甘丧节

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译文】

满足粗茶淡饭的人,多半像冰玉般清澈纯洁;追求华服美食的人,甘愿像奴婢般卑躬屈膝。因为志向以恬淡寡欲而显明,而节操都从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

【注解】

藜口苋肠:藜,《说文》:"藜,藜草也。"藜科,茎直立,叶子菱状卵形,边缘有齿牙,下面被粉状物,花黄绿色,嫩叶可食,全草可供药用,老茎可做拐杖。苋,〈名〉苋属植物的泛称,属英科一年生草生植物,叶和茎常作蔬菜食用。藜苋,藜和苋。泛指贫者所食之粗劣菜蔬。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莧。"藜口苋肠,吃粗茶淡饭,指平民百姓。

冰清玉洁:像冰一样清明,玉一样纯洁。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三国魏植《光禄大夫荀侯诔》:"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褻。"

衮衣玉食:衮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逸周书世俘》:"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诗豳风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绣裳。"毛传:"衮衣,卷龙也。"陆德明释文:"天子画升龙於衣上,公但画降龙。"此处比喻华服。玉食,美食。《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孔传:"言惟君得专威福,为美食。"此处是形容山珍海味等美食,衮衣玉食是华服美食的意思。

婢膝奴颜:也作奴颜婢膝,奴和婢都是古代的罪人,没有自由和独立人格,后比喻自甘堕落而没骨气的人,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清钮琇《觚剩续编简公雪冤》:"他日侥幸立朝,则婢膝奴颜,汝必安为之矣。"

盖:文言虚词。<连>因为,由于。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澹泊:甘于寂寞清静无为的生活境界,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汉书叙传上》:"若夫严子者,絶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澹泊,归之自然。"

肥甘:肥美甘甜的食物,喻物质享受。《孟子梁惠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评语】

凡是贪图物质享受的人,他们的物质生活就容易陷于糜烂,精神生活空虚不堪,当然也不会有高尚的品德,因此他们为了能得到更高一层的享受,就会不惜用任何手段去钻营名利,甚至摆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态度也在所不惜,人格丧失殆尽。结合我们现实社会上那些贪脏枉法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人,他们的犯罪动机大多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追求夸华而致。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有追求较好物质生活的权利,较好的物质生活是追求较高精神需求的基础,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通过劳动致富才是光荣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只讲物欲要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层次较低;没有充实精神生活的物欲要求是空虚的。雷锋曾说过: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说明人要有理想,有追求;不能以贪图享受,满足物欲作为最大需求,不能玩物丧志,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对于藜苋粗食生活而能满足的,就绝不抱一点野心,其心如冰之清,如玉之洁。和这相反的,以美食来充腹的富豪人家,就甘愿以奴颜卑膝,来博取其所求的荣华名利。这样可看出做人若没有名利的心,就没有向人低头的必要,其志操是澹泊洁清不著一尘,坚志而不渝的。相反的,求华衣美食欲念旺盛的人,就会使弄手段来获得他的要求,而不自觉其态度卑鄙。心一卑鄙就失去了丈夫的气节,皆因"肥美甘食"而丧失!所以说,粗食者志坚,华美者心卑。

一八四、心地放宽 身死恩垂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

【译文】

眼面前的心田境地要放得宽厚,使他人没有不平的感叹;身死后的恩惠德泽要流得长远,使别人有不穷尽的思念。

【注解】

面前:面对着的地方。见○四二【注解】。即眼面前。跟前,目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莫姥心里也有些疑心,不在眼面前了,又没人敢提起,也只索罢了。"

田地:耕种用的土地。唐元稹《景申秋》诗之六:"经雨篱落坏,入秋田地荒。"此处作心田境地解。心田佛教语。即心。谓心藏善恶种子,随缘滋长,如田地生长五谷荑稗,故称。唐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境地犹境界。巴金《灭亡》第十章:"只要达到爱的境地,你底心自然也就宽大了,也不会再感到悲哀了。"

不平之叹:不平,愤慨,不满。《楚辞九辩》:"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对事情有不平之感时所发出的怨言。

身后:死后。唐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惠泽:恩惠、德泽。见一二三【注解】

不匮之思:匮,缺乏、空、穷尽,比喻永恒的恩泽。据《诗经大雅》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评语】

佛教把人生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因此,面前就是讲‘现在'的事,田地也就是佛书里所说的‘心地',意思是说人的心实在是能作出种种烦恼的土地。人生于世,如幻如梦,如白驹过隙,如过眼烟云。那么,人生在世究竟该怎样做人从古至今是人们争论的一个话题。是"争一世而不争一时",还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是只顾个人私利不管他人"瓦上霜"或损人利己,还是为社会,为人类做有益的事,做些贡献?这实际上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如此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满。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善以待人,无论善人、恶人、贤者、愚者,或长幼,或内外,都得无差别心,悉是包容,多做好事,遗爱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谓"人死留名,豹死留皮","而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著书立说、修桥建校之类能长久在人心和社会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宽厚。

一八五、路留一步 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译文】

道路山径狭窄的地方,余留一步给别人行走;滋养味道浓美的食物,减少三分让别人品尝。这是涉历世事一个极其快乐的方法。

【注解】

路径:道路。《老残游记》第八回:"石头路径,冰雪一冻,异常的滑。"在此只作字面解释,路,〈名〉本义道路。《说文》:"路,道也。" 径,<名>本义步行小路。《说文》:"径,步道也。"

滋味:味道。《管子戒》:"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引申指苦乐感受。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

【评语】

并不是一切情况下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有时走山边小路不能两人同时通过,如果争先恐后就有坠入深圳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要先停住脚步,让他人过去才算有礼貌,也最安全的作人态度。自个在吃美酒佳看时,不可以总是一个人独享,要想想周围还有许多不如自己的人,否则人们可能由于妒忌而产生想法。就像古人扫墓祭祖一定要拿出一些酒菜送给周围的游魂野鬼吃,相信不这样做,那供给祖先的酒菜会给游魂野鬼抢光,这虽然是迷信,却说明了这种心理。其实,留一步,让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处世活人的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谦让美德,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法。如台湾风俗中,每当扫墓时都要多带一些糕饼或零钱,以便分赠给在墓地周围的小孩,台湾话把这种事称"计墓糕",据说如果不这样,顽童们会在祭祖人走后往墓碑上"抹上屎",这也说明了此中道理。生活中,汽车行驶提出"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既是为了安全,也表现出谦让。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小事、个人利益相互谦让就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易经》云:"天道之盈也亏,乃视益谦之有无。"故此,假设把他人压倒而自己先登,横取他人之物以满足自己,这种一时的利益,实是变为痛苦的根源,也可以说是违背天道。天是抑恶扬善的,邪到底不能与正匹敌。日本的古人武田正信说:"谁也见到圆满的月,但是十六夜就亏了。人生在世,亦复如是。"这含有哲学的意味,可给我们警惕。正直的事才是‘天道',而‘邪恶'(邪僻、偏狭、妄佞)的行为,绝不能得到安全。

【注056】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

一八六、脱俗成名 超凡入圣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功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译文】

做人没有什么高深远大的事业,摆脱了世俗情感就能跻身名士者流;治学没有什么增进补益的功夫,排除了外物拖累就能到达入圣境界。

【注解】

作人:做人,指立身行事。见○八七【注解】

事业:事情的成就,功业。见○五二【注解】

俗情:世俗的情感,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

名流:知名人士,名士之辈。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伯騫)希慕名流,交结豪杰。"者流,犹言这个流派。《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词》:"《説文》:‘者,别事词也。'《汉书艺文志》曰:‘儒家者流'、‘道家者流',者训为此。"后用以称某一品类的人。

为学:做学问,治学。《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增益:增加,增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增进,增加并促进。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序》:"长养增进,菩提善根,如是修习,成佛无差。"补益,裨补助益。宋欧阳修《〈归田录〉序》:"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

功夫:本领,造诣。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

减除:减少或除去,犹排除。

物累:外物给予人的拖累。《庄子天道》:"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臻:到、到达,达到。《说文》"臻,至也。"

圣境: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出家顺善门》:"今出家者未登圣境,而期望之人恒引圣责凡。"

【评语】

人有超群的手腕及聪敏的见识,固然能成就一代伟大的事业。但也有平凡至极的人,纵然没有完成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因能专心致力于一己的事业,不被功名利欲所左右,而终于成为社会的名人。人在治学或修养上,应该抱著远大的理想,站稳了脚根,积极的去改造社会,这社会事业固然有赖非常人去做,但是普通人也好,假如真能修心养性,其心不为外物所夺,全副精神于修学积德上努力,他虽然没有能如伟大人物那样轰轰烈烈的事业功劳,但久了也是能够达到圣人贤者的地位。摆脱物欲世俗的困扰,追求一种自我心理平衡,是孔子推崇七十二位贤弟子中颜回道德的地方,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笆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所谓"一革食,一瓢饮",就是过日食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而"陋巷"就是指现代的贫民窟,颜回虽然过着如此低水准的生活,但是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物欲的困扰,所以才被后人尊为"复圣"。反观现代的工业社会真可说是物欲横流,人们为了追求生活享受,竟纷纷轻视了最重要的精神价值观,而变成一个俗不可耐的物欲奴隶,结果道德沦丧人心不古。人不要变成物欲的奴隶,虽说不能像古人说的那样成圣,但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精神追求和向上的思想境界。颜回自得其乐不只在于超凡脱俗,更在于他有自己的志向,有坚强的意志,使他的精神总是充实的。我们虽然未必人人都能做到颜回的境界,但是最少也不要变成物欲的奴隶。

国学经典《菜根谭》注译「四」闲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