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5 电解质溶液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5、本策略内容主要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三部分。从近十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水的电离与溶液pH的求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离子共存,是高考中常考不衰的热点内容。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与溶液有关的废水分析与处理问题,将会与离子共存、pH求算及中和滴定一起融入未来的高考试题中。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可通过平衡状态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

2).溶液的pH计算

酸可直接计算,碱可通过pOH转换成pH

pH= -lgcH+)}pOH= -lgcOH)},pK=-lgKw}。

25时,pH+ pOH = 14

例题1: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COONaNaHSO4NaClC6H5—ONa,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④ > B.① > 

C.① > D.④ > 

方法:溶液pH的大小由两种情况决定,一是电解质本身的电离,二是水的电离,而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又决定于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此类试题要求准确把握酸碱的相对强弱,充分依靠水解规律判析。

捷径:四种溶液可分成三组,②NaHSO4,电离显酸性,pH< 7;③NaCl为强酸强碱的正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pH=7;①④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均呈碱性,因CH3COOH 的酸性较C6H5OH强,故pH值应为 ④ > ,以此得答案A

总结:此类试题解答的一般步骤为:先分组,然后再对组内物质根据电离与水解程度进行判析。题中溶液除为盐溶液外,还可能为酸或碱。如等浓度的八种稀溶液:①Na2SO4H2SO4NaHSO4 NH4ClNaHCO3 NaCO3NaOH BaOH2,其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②③④①⑤⑥⑦⑧。


例题2:已知一种c(H+)=1×10-3mol·L1的酸和一种c(OH)= 1×10-3 mol·L1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方法:酸碱中和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制约,①盐的水解,②酸碱用量。解题时既要考虑酸碱的强弱,又要考虑酸碱用量的多少,两者缺一不可。

捷径:题中两溶液中的c(H+)=c(OH),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

总结: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c(H+)=c(OH),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CD

方法6 碳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6、碳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巳波及到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锗、锡、铅三种元素的内容。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经典题:

例题1: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1B1:2C1:3D1:4

方法:利用假想法。将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假想成消耗6molH+和产生5molCO2,然后再行分析求算。

捷径:设二价金属碳酸盐为RCO3,碳酸氢盐为R(HCO3)2,其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题意有:2x+ 2y = 6mol x+ 2y = 5mol 。解得x= 1mol y= 2mol 。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选B

总结:部分考生在解题时,将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理解成CO32-HCO3,而出现错选D选项的较多。

例题2: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2混和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  )

ACl2 BCO CCO2 DN2

方法:找对气体来源,分析好气体去路。通过剖析来龙去脉求解。

捷径:ACl2O2混合后,通过NaOHCl2全部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

BCO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都不能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发生反应:2Cu+O2

高中化学不同类型习题解题技巧汇总(2)

2CuOCuO+CO

高中化学不同类型习题解题技巧汇总(2)

Cu+CO2最后得到的尾气是CO2,故C选项为最后得到的尾气。

CCO2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CO2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

DN2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都没有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吸收,最后得到尾气N2,所以D选项也为最后得到的尾气。

故本题答案为CD

总结:本题的难点是对题意的理解。有学生误认为选项中的某种气体混入氧气后,再按题意依次反应后的尾气仍然是原选项中的气体。这是对题意的片面理解。正确的理解是,尾气可以是原选项,也可以是其他选项。对于这种设问尽管比较少见。但只要认真阅读,题中的设问是可以理解明白的。

策略7 氮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7、氮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主要内容有氮族概念的分析与判断、氮的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硝酸及硝酸的性质分析与计算、磷及磷的化合物的分析与应用等。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工业生产中的用量比较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经典题:

例题1: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3%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NO2+NH4Cl= NaCl+NH4NO2

第二步:NH4NO2

高中化学不同类型习题解题技巧汇总(2)

N2+2H2O

下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NH4NO2是氧化剂 NH4NO2是还原剂 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⑤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方法:根据方程式,对照叙述,从化合价、反应类型等方面综合分析。

捷径:NH4NO2==N2+2H2O这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NO2NH4+还原生成N2,显然都是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以此得答案为D

总结:同一元素,如果一种显正价的微粒,另一种显负价的微粒,若它们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往往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如2H2S+SO2==3S+2H2ONaH+H2O==NaOH+H2等。

例题2: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还原产物是( )

ANO2 BNO CN2O DN2

方法:据题可知,2mol金属失去的电子给了1mol HNO3。可采取讨论试算的方法确定选项。

捷径:令金属为+1价,失2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3价。

令金属为+2价,失4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1价。令金属为+3价,失6mol电子,N被还原后显1价。选项只有C符合。

总结:金属与HNO3反应后的价态,是该题求解的关键。部分考生因难以确定金属的价态,而造成无法获得结果。

策略8 氧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8、氧族元素包括了初中化学中氧气、水,高中化学中的臭氧、过氧化氢,硫及硫的化合物等。内容多,知识广,且有时还可能扩展到硒、碲、钋等元素。因此对其解题方法的掌握尤其重要。

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等。

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

由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不同,故在解题时,还必须注意,反应进行时浓度变化引起的反应变化。

经典题:

例题1:向50mL18mol/L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 ( )

A.小于0.45moL            B.等于0.45mol

C.在0.45mol0.90mol D.大于0.90mol

方法:根据方程式,将参加反应的硫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氧化作用,一部分为酸性作用,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但又要注意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越来越稀,稀硫酸不能与铜片反应,以此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值。

捷径:浓H2SO4与足量的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

高中化学不同类型习题解题技巧汇总(2)

CuSO4 + SO2↑+2H2O,从方程式看,被还原的H2SO4应为所给H2SO40.90mol的一半,即0.45mol(中间值),但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越来越稀,反应停止,故不可能等于0.45mol,一定小于0.45mol。故答案为A

总结:该题存在着一个隐含信息,即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自行停止。在解题时必须特别注意此类隐含信息。

例题2: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 )

高中化学不同类型习题解题技巧汇总(2)

方法:质量假想法。


捷径:假设原98%硫酸的质量为100g,则98%H2SO4中有纯H2SO498g ,水2g

H2SO4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高中化学不同类型习题解题技巧汇总(2)

,可判断A正确,BC错误。D

项是A项略作变形,

高中化学不同类型习题解题技巧汇总(2)

以此得答案为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