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训练

1.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 g

B.在20 ℃时,可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C.在20 ℃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D.在3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 NaCl恰好饱和,则3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

【解析】选D。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个条件: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单位是g)可知:A少了温度;B没指明是否饱和;C中没指明100 g溶剂。故选D。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选B。溶解度表示了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A正确;溶解度表示的是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但不能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B不正确;溶解度是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能够表示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限量,C正确;对于饱和溶液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故溶解度越大,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D正确。

3.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若得到较为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可采用的下列方法是(  )

A.过滤  B.蒸发溶剂  C.降温结晶  D.蒸馏

【解析】选C。过滤只能分离液体与不溶性固体,A方法不可;将溶液蒸发,仍得到含食盐的硝酸钾,B方法不可;降温结晶,即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因氯化钠的量少,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析出的晶体可视为纯净的硝酸钾,C方法可以;蒸馏时,固体仍将剩余在母液中,不可能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D方法不可。

4.在20 ℃时,将15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搅拌发现溶液中溶质全部溶解,则硝酸钾属于(  )

A.难溶物   B.微溶物   C.可溶物   D.易溶物

【解析】选D。根据题意,20 ℃时,在100 g水中溶解了15 g硝酸钾,因未指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说明在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等于15 g,根据物质溶解性的判断可知硝酸钾属于易溶物。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解析】选C。由题中信息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水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温度不断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会由于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而逸出,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喝下汽水后,由于胃内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会减小,部分气体会逸出,故会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逸出,是由于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夏季天气闷热,大气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水中氧气变少,鱼会浮出水面,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与固体溶解度不同

(1)溶剂的量不同:固体溶解度是指在100 g溶剂中,气体溶解度是指在1体积水里。

(2)条件不同:固体溶解度外部只受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外部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越高(越低),气体溶解度越小(越大);压强越大(越小),气体溶解度越大(越小)

(3)单位不同:固体溶解度的单位是g,气体溶解度的单位是体积。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硝酸钾在20 ℃时溶解度是31.6 g,则100 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

31.6 g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解析】选B。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说法正确;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 g,则100 g溶剂水中含有硝酸钾31.6 g,B说法不正确;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会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C说法正确;D.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D说法正确。

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A.5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 ℃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 ℃降至20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解析】选D。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5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A正确;50 ℃时,A的溶解度是50 g,50 g水中溶解25 g A达到饱和,故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B正确;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采用降温的方法,C正确; 5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B>C,降温至20 ℃时,A、B仍为饱和溶液,由于B的溶解度大于A,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A,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D不正确。

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100 g水最多溶解甲物质的质量和最多溶解乙物质的质量相等

C.t2℃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

D.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均无晶体析出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判断和掌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同一温度下才能比较溶解度,故A错误;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根据溶解度的概念,100 g水最多溶解的两物质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由于题中不知溶液是否饱和,因此溶质质量分数无法进行比较,故C错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在降温时,均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

9.(1)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其含义是:在20 ℃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时,将一定质量的某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分成等质量的A、B两份。在恒温下,将A溶液蒸发掉5 g水,析出1 g晶体;在恒温下,将B溶液蒸发掉10 g水,析出3 g晶体。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 g。

【解析】(1)运用溶解度的概念解答。 m

(2)在恒温下,将A溶液蒸发掉5 g水,析出1 g晶体;在恒温下,将B溶液蒸发掉10 g水,析出3 g晶体。可知5 g 水中溶解2 g硝酸钾即可饱和,所以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 g。

答案:(1)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40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由图中可看出,甲乙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t2℃时,将甲、乙各20 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加溶剂、升高温度;t2℃时,乙的溶解度为20 g,20 g乙放于100 g水中可得到饱和溶液;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且小于20 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1)甲 (2)加溶剂(合理即可) (3)饱和 =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

(1)从图中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写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参照图示在常温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小明观察到A中所加固体全部溶解,则B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溶解度曲线中得到的信息有:20 ℃和50 ℃时,KNO3溶解度的数值或KNO3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20 ℃时,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刚好饱和,第二次加入的20 g硝酸钾只能溶解11.6 g;50 ℃时,100 g水中溶解85.5 g KNO3刚好饱和,则C、D中的KNO3全部溶解,且溶液不饱和;再降温到20 ℃,E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上述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C、D,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0 g/160 g&times;100%=37.5%。

答案:(1)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 g(答案合理即可)

(2)固体部分溶解 A、C、D 37.5%

1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

(2)3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试管中固体质量增加的是_________(填"A"或"B")。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__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1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2)30 ℃时,甲的溶解度曲线在乙的上方,故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溶液温度升高,试管中固体质量增加,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试管中固体质量增加的是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故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氧化钙。

答案:(1)20 g (2)甲>乙

(3)B 氧化钙(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下表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氢氧化钠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A"或"B")。

初三下册化学丨物质的溶解性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其中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

A.②④⑤   B.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3)20 ℃时,191 g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蒸发10 g水后,再降温到20 ℃,可析出氢氧化钠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

(4)现有60 ℃时含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所给溶解度数据可知,氢氧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氢氧化钠溶解度曲线是A。(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温等方法,故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符合题意。(3)20 ℃时,NaOH溶解度为91 g,设蒸发10 g水,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x,则91 g∶100 g=x∶10 g,解得x=9.1 g。(4)氢氧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降温结晶后过滤。

答案:(1)A (2)D (3)9.1 g (4)降温结晶,过滤

【方法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熟石灰: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