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试题(小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认同的教育起源论是( )

A.神话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2.在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4.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个体差异性 D.互补性

5.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6.孔德说:“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7.“将心比心”“以己度人”体现的印象形成效应是( )。

  A.晕轮效应 B.刻板效应 C.投射效应 D.近因效应

8.陈老师从教 30 余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不断创新。这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D.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9.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 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研究方法是( )。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历史研究法 D.个案法

10.小新的爸爸拿来两罐同样分量的可乐,爸爸将其中的一罐倒进一个大杯子里,将另外一罐倒进两个小杯子里。然后让小新挑选。小新经过思考之后选择了大杯可乐,并喃喃自语道:“还是大杯子的多。”那么,小新处于(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 )。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树立良好的集体舆论 D.做好班级工作计划

12.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曾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一顿悟理论,和该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试误说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4.教师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现在的表现去判断他的过去和将来,要查看学生的成长档案, 和学生之前的班主任进行沟通。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

  A.延续性 B.广延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15.“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6.下列属于负强化事例的是( )。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17.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 )岁。

  A.4~6 B.6~8 C.8~10 D.10~12

18.小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过来,这是( )的反应。

A.第一信号系统 B.非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 D.第三信号系统

19.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 2 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影响运动员成绩,原因在于(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指向性

20.某小学王老师采取“贴笑脸”的方式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l0 分,共 30 分)

21.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22.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23.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24.材料:

以下是学校歌咏比赛后。一个年级组四个班级班主任老师的总结:

  一班(第二名):这次比赛,就是由于几个同学在平时排练时不认真,导致我们班没能拿到冠军!希望那几位同学深刻检讨自己!

  二班(冠军):同学们,本次歌咏比赛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获得全年组第一名。老师为你们高兴!

  三班(最后一名):同学们,这次比赛很多同学都已经尽力了,但可能有一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所以成绩不是很理想。可是,大家要记得,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只要大家把这次比赛的经验教训铭记在心,并且在下次比赛中时刻注意这些经验教训, 大家肯定会成功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本次比赛你觉得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 训……

四班(第三名):这次比赛同学们表现得不理想,我不想做任何评价了。

问题:

(1)组织竞赛型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0 分)

(2)根据上述四位老师的话,请你从班级活动目的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10 分)

25.材料:

“老师经常表扬我,我怕谁!”

  学生阳阳(化名),现为六年级学生,原来是所谓的后进生,上课不专心,经常捣乱,作业也经常不完成.下课后与同学之间摩擦很多,老师见了个个头痛。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他上五年级时,我是他的老师,就想:应多给他鼓励,让他建立自信。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常常对阳阳表扬有加,尤其是在他有进步时(哪怕这点进步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下来,效果果然明显.他对自己的行为已能有所控制,自信心也大大增强。正当我对自己的成功教育而欣喜之时,接连发生的两件事情却让我陷入深思:一是有同学向我报告,阳阳又犯错误了,和很多劝他的同学吵上了,还说:“邱老师经常表扬我的.所以这次他也不会怎么说我,我才不怕你们呢。”二是在一堂课上他屡次破坏课堂纪律.经多次“激励式” 的引导无效后,我进行了批评,谁知他竞离开教室.扬长而去……

问题:

(1)请你对本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 分).

(2)结合材料,谈谈教学过程中表扬与批评的关系。(10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5 小题,请任选 1 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题为中文与社会,27题为数学与科学,28题为英语,29题为音乐,30题为体育)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者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试题(小学)

图片一

问题:

(1)简要分析该文的写作特点。(8 分)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22 分)

27.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试题(小学)

图片二

问题:

(1)什么是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10 分)

(2)若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 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试题(小学)

图片三

问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句型操练的三种主要形式。(10 分)

(2)若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种操练活动,并分别说明理由。(20 分)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试题(小学)

图片四

问题:

(1)简要分析本歌曲的特点。(10 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

30.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试题(小学)

图片五

跨越式跳高是跳高过杆技术中最早采用和最简易的一种。从侧面直线助跑,用离杆远的一腿起跳。腾空后,摆动腿先越过横杆后内旋下压,两臂稍后摆,使臀部迅速移过横杆,同时上体前倾并向横杆方向扭转,接着起跳腿高抬外旋,完成过杆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 用摆动腿先着地。

  问题:

  (1)简要说明“跨越式跳高”的教学重点、难点。(10 分)

  (2)如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跨越式跳高,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对授课环节进行教学设计。(20 分)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关于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神创造的,马克思是无神论者,所以 A 错;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劳动起源说意识到了社会劳动对教育的作用,并且是社会和人的辩证统一,所以应选 C。

2.【答案】B。解析:孟子是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人,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3.【答案】A。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4.【答案】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二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5.【答案】C。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和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6.【答案】B。解析: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孔德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7.【答案】C。解析: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

8.【答案】A。解析:陈老师进行教育反思与创新的过程,就是践行教育研究的过程。

9.【解析】历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实质在于探求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事物的历史发展规程,而不是单纯地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10.【答案】B。解析:前运算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认知中没有形成守恒概念,小新认为大杯饮料多表明其还没有形成守恒概念. 处于前运算阶段。

11.【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组织和形成班集体。

12.【答案】C。解析:完形—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之间的明显对立在于顿悟和试误。

13.【答案】A。解析:班级组织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班集体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共同体,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故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

14.【答案】A。解析: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过去、现在,这体现教师劳动是没有什么时间限制的,所以是时间上的延续性,所以选 A。

15.【答案】B。解析:这句话出自《老子》,表达的意思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16.【答案】B。解析: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A 项撤销的是积极刺激,属于惩罚;C 项属于回避条件作用;D 项是消退。故本题选 B。

17.【答案】C。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8~10 岁,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

18.【答案】A。解析: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看作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看作第二信号系统。虽然主人叫狗名字是以语言为中介,但对于小狗来说,它并不是因为理解语言的意义而产生反应,而是将这种语言作为一种物理性条件刺激。

19.【答案】C。解析: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 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或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作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 2、3 秒至 12 秒。如果间隔时间太长,人的注意就会动摇。

20.【答案】A。解析:品德评价法是依据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予以评定、褒贬.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教育的方法。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22.【参考答案】

(1)时间管理策略。具体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良好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资源利用策略。具体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3.【参考答案】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 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各种全校性的竞赛,除了能够发掘人才和活跃学校生活外,还能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和班级之间的相互影响。组织竞赛型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把取胜看作参赛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目的;

第二,使更多的人有参赛的机会:

第三,结合参赛的准备和实践,提高参赛者的心理素质; 第四,通过参赛带动班级的日常活动;

第四,在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的关系。

  (2)歌咏比赛作为竞赛活动,是班级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竞赛活动,必然有胜有负, 但是,作为学校中的活动.这一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教师能否将比赛和对学生的教育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学校中的班级活动关键要有教育意义。

  材料中三班班主任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该班班主任在充分肯定全班同学的努力之后, 帮助同学们寻找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把比赛成功看作参赛目的之一而 不是最终目的。充分发挥了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

  材料中一班班主任只看重比赛结果。并没有帮助同学们对比赛中出现的不足和成功之处加以总结.没有体现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二班班主任也只是对比赛结果做出了肯定,但对于其中的原因也并没有进一步分析与总结。缺乏教育意义。四班班主任不做任何评价。没有履行班主任的教育职责。是极为不妥的。

综上所述,班级活动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责。

25.【参考答案】

  (1)“我”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出现了表扬失度的问题。材料中“我”为了转化后进生, 把表扬当成一种策略和手段,但却没有把握好表扬的尺度。不当的表扬适得其反,使阳阳骄傲自满,忽视自己缺点.不愿再接受批评。

  (2)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激励和表扬,但这并不意味着表扬多多益善,甚至是不加选择的。老师在进行教育评价时要注意几点要求:

  ①适度表扬,把握原则。恰如其分地表扬才能起到鼓励和感化的作用,不适当的表扬非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表扬一定要把握好原则,既有利于学生找到努力方向,改正错误,又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要让学生知道是因为什么受到表扬,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

  ②表扬要因人、视情而异,“对症下药”。表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性格、志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不同特点,采取最佳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施予表扬。对

  骄傲自大的学进行表扬时。还应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表扬要实事求是,不能故意表扬让其自我膨胀.应在肯定其进步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指明努力的方向。

  ③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与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以表扬为主,但也不能忽略批评.要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表扬适度,批评适当。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课文中出现的 8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够仿照课文中出现的句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新授环节设计:

一、整体感知,合作识字  

1.大家看到课文下面的“苹果”了吗?“苹果”里的“生字宝宝”都躲在课文里面.等着你去寻找呢!现在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生字宝宝”,拼一拼,圈一圈,把生字读准确, 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1)你认识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2)指名认读。

  (3)开火车认读。

  (4)帮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家(游戏)。

(5)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二、朗读课文。感悟秋天

  1.多媒体朗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这幅秋天的图画画的是哪里?画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2.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谁能告诉老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画的是山野(板书:山野)

  3.课件出示第一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1)指名读;评议:你听出了什么?(高兴、快乐)

  (2)指导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句子。

  4.多么美丽的山野啊!是什么让山野变得那么美呢?山野上有什么?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梨树、苹果、稻海、高粱。(板书)

  (2)课件出示秋天的梨树、苹果、稻海、高粱图片,直观认识,感受秋天的美好。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介绍一下吗?

  (3)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根据学生找到的,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5)指名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点拨、理解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抓住颜色的词语,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6)配合动作“挂、露、翻、举”读一读。

  (7)比赛读,看谁把山野读得美!

  (8)同桌比一比,选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来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5.试着把这几个句子背一背。

三、再读课文,感悟喜悦

  1.秋天的山野,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啊!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兴奋,我们喜悦!但是你知道吗?有人比我们更兴奋,更喜悦。因为,这美丽的图画正是他们描绘出来的。

  2.继续往下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是谁呢?

  3.学习第三、四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句子)

  (2)看,蓝天上的大雁排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

  (3)理解“勤劳”,知道有人们的勤劳才有山野的丰收。

  (4)你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4. 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句子。

27.【参考答案】

  (1)数感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 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充分结合现实情境开展教学。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出示不同商品的价签,2.50 元和 8.00 元各表示多少钱?2.50 元和 2.5 元有什么关系?8.00 元和 8 元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很自然地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对小数的认知上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发学生深入的数学思考。

  其次,让学生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动脑、动手、动口, 多种感官协调活动。

  这对于学生积累数感经验非常有益。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用米尺测量一下教师讲台的高度和课桌的高度。用米作单位,不够 1 米怎么办?像这样,通过多种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地感悟数,丰富自己的数感经验。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中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增强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3)导入环节

  ①出示问题,动手操作

  问题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问题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问题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 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 120 厘米。学生 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 1 米 2 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 1.2 米。

  ②联系生活,引出主题

  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③引导思维,揭示课题

  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28.【参考答案】

  (1)①机械性操练

  机械性操练是句型操练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操练时理解的要求很低。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多次机械操练,正确无误地记忆句型,养成习惯,并能自动地初步掌握句型。机械性操练最常用的方法是:重述法、转换法、并句法等。

  ②意义性操练

  意义性操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操练,能在一定的情景中用英语表意。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情景、范围,让学生作出回答。但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可以预料的。意义性操练的常用方法有问答法、句型转换法、串联(接龙)操练法、按图操练法等。

  ③交际性操练

  交际性操练要求学生在适当的情景中,自由使用所学的句型,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正常交际的技能。学生的交际言语不受某些句型所限制,也不受某一堂课的句型要求所限制, 交际性操练的方法有:讲故事、看图说话、情景对话、角色表演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说、认读 sweater,jacket,dress,skirt 和 T-shirt 等主要词汇;学生能够听懂、说出指导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动作,如 take off your jacket, put on your coat,hang up your T-shirt,put away your skirt.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与生活相关的“衣物”表达,使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使用的简单英语,学会将语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学会归置自己的衣物,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3)操练活动

  ①机械性操练活动——齐声跟读

  教师逐个读出新单词和句型,让学生边齐声跟读边做动作。例如:

  T:It,s cold todav.PIease put on your coat.(教师在给出示例的同时,结合表情、姿势等做出相应动作。)

  学生边做动作边跟读。

  T:It’s hot today.Please put on your skirt. 最后.教师对大家的表现给予评价。

  (设计理由:齐声朗读鼓励人人开口,学生没有思想顾虑,可以在指导他们形成正确语言习惯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边跟读边做动作,辅助一些体态语言,可以激起学生跟读、朗读的热情,避免了机械操练的枯燥性。)

  ②意义性操练活动:Say and Act

  教师给学生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两个学生一组,根据图片进行对话交流。学生先用 I like…句型向对方描述自己喜欢的衣服,然后再互相发出指令,让对方做出相应动作。例如:

  A:I like the white sweater with the red skirt. B:I like the blue dress.

  A:Take off your jacket.

  B:(做动作)

  B:Fold your sweater.

  A:(做动作)

  之后教师选取两组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设计理由:设置意义性操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新知,表达语义。两人练习,说与做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其中。)

  ③交际性操练活动:角色扮演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小组,四人一组,可以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也可以扮演售货员与顾客,也可以演示一个聚会场景。运用所学的关于“衣物”的单词和句子,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先给学生做出一个示范。例如:

  Child 1: I like my blue skirt very much.

  Mother: It's cold today. Please put on your coat. Child 1: Ok, I'll put away my skirt and put on my coat.

  Father: I will clean our room. Please hang up your T-shirt.

  Child 2: I'm washing my clothes. Who can help me put away my T-shirt? Child 1: I can help you.

  Child 2: Thank you, my dear sister.

  (设计理由:角色扮演是将真实生活情景带人课堂,让学生根据假设的情景,充分想象, 充当不同的人物角色.运用所学语言开展交际活动。这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维与想象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29.【参考答案】

  (1)《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易为学生所接受。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结构方整。由上、下两句组成。上句为四个小节,下旬除第四小节稍作变化外,还增加了两个小节,作为扩充,完满地结束全曲。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音乐和游戏中体验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纸牌游戏进行互动。了解交通规则,培养参与意识,增加公共常识。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轻松愉快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3)导人环节: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学生自由回答。(走路、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

  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等。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首歌曲轻松了解红绿灯。

  引出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问答式的方式进行导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直接简单地进行了此课的导人,激发学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回答,同时很轻松的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30.【参考答案】

  (1)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起跳腿和摆动腿,双腿依次过杆。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跨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和安全练习的方法,通过学习,85%的学生能采用规范跨越式跳高技术跳过一定高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以及对同伴练习的观察与讨论,能进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通过练习手段的变换,较好地把跨越式跳高融人游戏中,激发练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有效地促进对跨越式跳高技术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运动兴趣;增强协作精神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增强自信心,体验学会技能时的喜悦。

  (3)①首先,请同学们轮流传阅一下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分解图,接着教师给大家做动作示范。示范动作时,请同学们认真看教师助跑的方向和腾空过杆时的空中动作。

  ②跨越式跳高的辅助性练习。

  教师示范并提出要求.介绍辅助练习的方法。同学们 5 人一组自主结合进行跨越式跳高的辅助性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们要相互帮助,相互指导。

  a.原地单、双脚交叉跳。

  模仿两腿依次过杆的练习,此时的杆用橡皮筋代替,同时要注意橡皮筋要低。

  b 原地左右练习跨越竹竿。

  ③学习过杆动作。

  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 5 人一组自主结合进行过杆动作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们要相互帮助,相互指导。在练习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怎样过杆才能做到臀部不坐杆。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④完整动作的练习。

  教师示范,请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自主分组练习。

  ⑤学生分成六组,进行无杆练习,但此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要高,同时保证动作的质量,同学之间相互纠错,小组向老师汇报小组内的主要问题。

  ⑥巩固提高。

通过“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巩固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自主分组,尝试跨越横杆,起跳高度自定,部分同学可用橡皮筋代替杆或过斜杆来完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