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篇◇◇◇◇◇◇◇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7)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 ◇◇◇◇ 第二篇◇◇◇◇◇◇◇

约翰•堂恩曾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对此材料你有何想法?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审题提示

立意角度:可以强调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可以突出公民的责任感、普世意识。对“最坚固的岛屿”的定义要明晰,然后阐明“成为大陆的一部分”的内涵,即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联系现实生活中过分张扬个性的人生观,联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来辩证分析。

◇◇◇ ◇◇◇◇ 第三篇◇◇◇◇◇◇◇

“抑”是“向下压,压制”,也可以指一种抑制状态;“扬”是“高举,往上升”,也可以指一种昂举状态。音乐有抑扬,文章有抑扬,自然万物有抑扬,社会百态有抑扬,人生有抑扬……关于“抑扬”,你有什么经历和见闻?有什么感受和体验?有什么感悟和见解?请根据上述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审题提示

这是一个关系型的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抑”与“扬”的含义,材料第一段实际上已经有所交代。问题是这种阐释对考生而言是抽象的。考生必须把它具体化:把道理与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感受和体验”“感悟和见解”联系起来。这是作文立意的核心所在。比如,社会要和谐发展,总是要惩恶扬善,总是要打击假丑恶,弘扬真善美;自然界花开花落,春荣冬枯,丽日晴空与雨雪霏霏,无不渗透着某种“抑扬”哲学;人生也是一样,有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有情志受挫的时候,对学生而言;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定很多情况下是“抑制”性的,也会与内心里张扬个性的愿望发生矛盾,所以人生就是正确处理抑扬面对抑扬的过程。从健康的角度将,人不能长时间处于被压抑被抑制的状态,也不能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的高潮状态,而应该张弛有度,抑扬有律。 

◇◇◇ ◇◇◇◇ 第四篇◇◇◇◇◇◇◇

国人的沉默曾遭遇鲁迅的重批。但鲁迅同时又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1世纪,这是一个自由表达的时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爱上发言。小至生活琐事、娱乐八卦,大至文化界、学术界等专业领域,都在这个时代通过网络、报章、视频等走向广泛地被言说。

我们的沉默、我们的发言,是国人曾经和正在的形象。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见解。注意: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鲁迅先生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此番言论,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沉默也好,开口也罢。这都是一个人选择表达方式的不同。但是沉默和开口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实质其实要一样。沉默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开口也不是夸夸其谈,高谈阔论的无趣。沉默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是一个自我对现实和人生不断酝酿和反思的过程,开口也应该是自身对社会和现实积极参与,我们要“说话”,所说的都是为了公共利益,体现的是说话人的公共精神之强度。

也许国人沉默和开口的形象并不重要,重要的其背后的或充实或空虚的精神。

◇◇◇ ◇◇◇◇ 第五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一心想学丹青的年轻人走南闯北几十年都没能找到满意的教画师傅,他为此苦恼不已。于是他千里迢迢找到法门寺住持释圆,释圆嗜茶,听完他的叙述,便请他画一个茶壶和茶杯。年轻人寥寥数笔,就划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极典雅的茶杯。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注入茶杯中。释圆微微一笑,摇摇头说:“画得不错,只是你把二者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茶壶往茶杯里倒水,都是茶壶在上,茶杯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这个道理呀!”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这个故事主要是说一位高僧用茶杯与茶壶之间关系形象地向前来求助的年轻人说明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才会有所收获的人生道理,切不可恃才以傲物,以宠而作威;画画有如做学问,不可本末倒置,只一味地找寻名师指点,要自己不断地学习,博采众家之长来提升自己。

◇◇◇ ◇◇◇◇ 第六篇◇◇◇◇◇◇◇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照片传到网上去,然后再等着大家的赞美、评论,尽管有些赞美、评论来自根本不认识的人。有人说这是“晒幸福”。

幸福,一定要晒出来吗?晒出来,真的会幸福吗?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审题提示

根据题意,要求我们对“晒幸福”写出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晒幸福”,而非“幸福”,一字之差可能导致议论重心的偏移。)题目中提示了两个可供参考的思考方向,我们可以就此思考下去。当然我们也可以另起炉灶、另辟蹊径,毕竟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不走寻常路”更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幸福并不需要晒,因为幸福是一种自我的感觉,它并不需要外界的赞美和评论,它取决于自我的认知与感受;幸福拿出来晒,也无可厚非,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幸福,这有什么错呢?(回答题目里的第一个问题)

晒幸福,没有什么大不了,根本不必大惊小怪。但我们必须注意“变了味”的晒幸福。如果晒幸福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我们反对;如果晒幸福变成了一种自我作秀、自我炒作的手段,我们更需坚决反对。(可以突出重点,剖析“误区”)

把幸福晒出来,未必就会收获幸福,也可能得到的是漠视、嫉妒甚至谩骂。由此看来,在晒之前,需要敢晒的勇气;在晒之后,需要淡然的放下。如此,幸福依旧是幸福,不会因晒之后而受到的不公正的评价而变质。(回答题目里的第二个问题)

大家一起来晒幸福,绝对不可能借此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数。但是通过晒幸福,能够传递快乐的心情,能够感染更多的人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更重要的是,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幸福照片,启迪着我们每一个人有关“幸福”的真谛——其实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其实幸福并不需要惊天动地,它更多的是平凡朴实;其实幸福不必外求,它发自内心。幸福,源于一颗懂得体味生活懂得感激生命的心。(晒幸福的本质与意义)

高考作文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