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阐释

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在高考作文中,文化自信也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2016年北京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标题要求考生谈论“老腔”这种传统文化形式的魅力。17年全国卷一材料中给出的十二个关键词中,“中华美食”、“长城”、“京剧”均在引导学生向国外青年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18年天津卷对“器”的理解也无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命题方向

1.文化自信不是文化保守

文化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文化的魅力,我们有璀璨悠久的历史,各自鸣放的诸子百家,各色风格的诗词歌赋曲,壮丽的河山湖海,不乏力挽狂澜的英雄豪杰,更有危难之际当仁不让站出来的斗升小民。一地名,一名言,一成语,一诗句,一古迹,无不可引出其背后的历史 ,这是我们文化的沉淀和底蕴。文化自信,不是文化保守主义。我们需要有兼容并包不卑不亢的心态去通晓中西文化,才能最终正确的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

2.文化自信,才能更好的弘扬、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如今,我们依然屹立在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中华文明成为唯一自古传承至今的文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构成我们丰厚文化的底蕴,只有坚信文化的优秀与深刻,才能更好的继承、弘扬与创新。

3.文化自信是民族兴盛、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化的自信,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何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高分论点

1.文化可以兴国

2.文化传承五千载,自信人生二百年

3.文化自信而不自傲

4.以己之美,美人之美

5.文化复兴,从你我做起

6.文化自信承载中国梦

7.因为经典,所以自信

8.自信,自觉,自强


素材•名言名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如果文化亡掉了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 。 ——南怀瑾

◆中国文化应该有一种自信和从容,没有必要去声嘶力竭地辩解。 ——于 丹

◆越是自觉自信,就越能胸有成竹、珍惜自身,同时越能改革开放,兼收并蓄。——王 蒙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丘吉尔

◆文学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候是齐头并进的。 ——歌 德

◆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默生

◆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素材•热点

《国家宝藏》:电视节目展现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是央视力推的一档文化综艺节目。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从博物馆“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宛如初见,梦见你千万遍,只想触摸你五官;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阴似箭。”通过节目,很多国家级宝藏走进公众视野:神秘的《千里江山图》,秦人守护的《云梦睡虎地秦简》,曾侯乙编钟......每一个炎黄子孙,看到那一个个饱经沧桑的国宝后都会热血沸腾。它们是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也是岁月长河的见证者。通过它们,我们得以触摸到历史的痕迹,继而唤醒对民族根脉中的文化自信。

有专家评价节目的成功:节目极其关注中华文化,极其重视民族文化,极其热爱传统文化,并以民族文化为骄傲,以民族文化为自豪,以守护璀璨宝藏为己任,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担当。

【一得】通过节目唤醒公众保护文物的意识,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继而想要传承历史,想要弘扬文化,文化的自信就在其中。

素材•经典

余秋雨:文化自信,成就文名

余秋雨1989年开始向国家文化部递交辞去院长职务的报告。辞职报告先后共递交了23次,终于在1991年7月获准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包括多种荣誉职务和挂名职务。辞职后,他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他坚信那些遗址背后蕴藏的是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一路与山河对话,与文明交谈,足以成为他今后创作的丰富给养。他当时确定的考察主题是“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然后便是漫长的路程,一路穿越,一路找寻,千年文化尽数在他的眼中浮现,在他的笔下流淌。他在考察沿途所写的“文化大散文”《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快速风靡全球华文读书界,被称为“印刷量最大的现代华文文学书籍”。他也由此成为在国际间最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之一。

余秋雨在《阳关雪》一文中这样感慨:“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崇楼华堂也都沦为草泽之后,那一杆竹管毛笔偶尔涂画的诗文,却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文人的魔力,正是来自对文化的自信与亲近。

【一得】文人们在文化的战场上驰骋冲锋,给支撑他们驰骋的动力,便是本国文化的底蕴,一位优秀的文人的诞生,一定源于本国优秀的文化。

■金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2019年春节,一部中国人自己导演的电影《流浪地球》火爆荧屏,自2月5日上映二十多天来,热度一直不减,票房超过44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二。

《流浪地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大片,打破了好莱坞科幻电影在中国的垄断地位,里面“带着家园去流浪”“命运共同体”“每个人都是英雄”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有别于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文化风格,引发了观影热潮,很多人在各大影视网站给与好评。

《流浪地球》大火后,有网友提出批评,认为影片中的中文对白毫无科幻感,如果换成英语配音,将会更成功。

电影肩负着传达、表现文化的功能,对本国电影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人们对本国文化的态度,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选好立意,自拟题目,选定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拨】

材料由三段话构成,第一段介绍《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火爆;第二段介绍《流浪地球》呈现出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引发观影热潮;第三段反映出有人对国外科幻片的推崇和对国产科幻的不自信。三段话中第一段是引子,第二、三段是话题。结合最后的提示,可知二、三段中所反映的,其实是国人对待本国文化的态度。有人对本国文化充满自信,也有人盲目质疑,自我否定。从材料的“很多人”“有网友”可知命题人的情感倾向,为批评而批评,纯粹的认为英文比中文更具科幻感的思想是不可取的,缺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一味推崇国外文化是舍本逐末。

■考场范本

让文化不再“流浪”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大火,有人批评有人夸,对一部优秀的影片来说,争议在所难免,但如某网友一般把中文对白视为影片缺陷,认为还是英语更有科幻感,这显然已经不再是正常的批评,而是充满着彻底“是人而非己”的荒诞意味。一部《流浪地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在文化上的尴尬,对那些惯常接触、喜欢外来文化,言必欧美的人来说,传统文化已然被他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放逐,像影片中的地球一样,无奈流浪。

据说玛雅人在行路中,总是走走停停,因为他们担心“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这一具有宗教含义的话在如今的中国已成了事实。我们已经走得太快了,快到三十年走完人家一百年的经济之路,快到以让世界侧目的速度一跃成为世界上有数的大国,快到我们的“灵魂”已经跟不上,“文化”无法补给,只好随手拿起路边的“文化”并视若珍宝,试图填充精神的空虚。

于是有人一边骄傲于自己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的影响力日趋强大,一边对已然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弃若敝屣。反映在电影上,我们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触好莱坞等外来电影文化,却忘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对本国电影吹毛求疵,却同样品质的好莱坞电影大吹法螺。

“中文对白不及英文有科幻感”的荒诞之语向我们展示了不少人文化已经在流浪的尴尬事实。但好在《流浪地球》用中国文化元素的优秀唤醒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内心的那种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带着家园流浪是那么美好浪漫,呼应了我们几千年来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和守护家园的情怀,如何比不得好莱坞科幻电影中放弃故土远走他乡的“成功”?当地球发生灾难,所有人同舟共济,各自发挥自己的力量共同拯救世界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如何比不得西方世界永远是白人拯救世界的狭隘的民族观念?“每个人都是英雄”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如何比不得一个人大杀四方,成就孤胆英雄的传奇?

当然,文化从来都不是那种“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互相排斥。但至少,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文化葆有最基本的自信。不管我们多么开放和包容,多么兼收并蓄,本国文化都应该是我们的文化血脉之基,是我们可依托的精神源泉。放任自己的文化流浪在外,显然缺乏对文化最基本的尊重。

从这个角度看,《流浪地球》的意义不仅在于开启了中国科幻纪年,更在于激发了国人的文化自信,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像《流浪地球》这样的好作品,需要各行各业展示我们几千年优秀文化精髓的人和事,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让文化回归精神家园,不再流浪。

【亮点借鉴】标题化用影片《流浪地球》,既点明主题,又形象生动。开篇借材料中荒诞的批评破题,之后联系现实中“是人而非己”的社会现状,通过个别人对内外文化的不同态度来呈现文化在流浪的处境,再笔锋一转,具体分析影片蕴含的让人自信的优秀文化,三个反问构成排比,情感强烈,气势非凡。

全国卷高考作文预测(五):“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