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课标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解析与答案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的说法不正确,把典故理解得过偏过实;苏轼兄弟也并没有“自居第一”的想法。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的说法不正确,“家世”并无“傲人”之处,苏轼也了解弟弟,这一点无须嘱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景语·情语]《送子由使契丹》作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当时,苏轼54岁,出知杭州,苏辙任翰林学士。是年八月,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

宋自“澶渊之盟”(1004年)以来,每年要向辽国进贡,单于生辰还要派使臣去庆贺。国弱臣辱,使臣内心的屈辱可想而知。苏轼写诗送别苏辙,尽劝慰告诫之意。

首联“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点明题旨。写兄弟二人宦游寄身,天各一方,云海相望,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苏辙远行而悲催洒泪。苏轼与苏辙,兄弟友爱情深。苏辙在23岁前,与兄长未曾一日分离;23岁步入仕途,从此二人宦游四方,虽聚少离多,仍休戚相关。苏轼屡遭贬谪,苏辙受累无怨。苏辙此行北上,虽天各一方,但苏轼一向豁朗旷达,自然不会失态。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句意,更包含着对弟弟的劝勉。

颔联“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颔联赞赏激励。出句赞赏苏辙做为朝廷使臣,不畏路途艰辛,凌风冒雪,千里跋涉,恪尽职守的忠贞。“驿骑”原指驿站快马,这里代指朝廷使节。对句勉励苏辙激扬心胸,不辱使命,彰显华夏气概。汉朝时匈奴以“天之骄子”自诩,此后“天骄”就成为异族代称,含飞扬跋扈之意。“凤麟”是凤凰、麒麟的简称,寓意吉祥仁德。此处具子由德才、国家仁惠的双重涵义。柔中带刚,让骄横辽酋见识中华风范和人才。

颈联“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颈联牵挂嘱告。出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想象中苏辙荒漠跋涉,应该不时回看遥远汴京宫禁上空的明月,以弟弟的牵念寄托自己的牵念;另一层是嘱告弟弟身居异域,要时时回看汴京明月,系怀故国,莫负朝廷重托。对句也含两层意思:一层是设想弟弟的梦境,梦里呈现的湖光山色应是杭州春色,弟弟时刻牵挂情深意笃的兄长;另一层也在嘱告弟弟,你我心心相印,心事全懂。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

尾联“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尾联叮咛告诫。这里援引唐代李揆出使吐蕃讳言第一的典故,谆谆告诫子由,出使北蕃,要谦恭谨慎,守拙藏锋,不可恃才傲物,心浮气躁。真情率性,苏轼有着沉重教训;苏辙处事尽管较兄长平和,但作为兄长,必须叮咛告诫。当此承担国家重要使命,面对倨傲北辽,更应展示君子风度,大国风范。出语含蓄警策,语重心长。

这首送别诗,传达出诗人的复杂心态。弟弟行将出使北辽,作为兄长,赞赏激励、牵挂嘱告、叮咛告诫,殷殷之情,拳拳之心,溢于言表。诗作自然平实,工稳警策,用典精当;兄弟亲情,国家大义,熔于一炉,耐人百般品味。

高考语文真题诗词鉴赏类汇编专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