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发兴趣,和大家聊聊数学应用题的那些事!

你的孩子害怕数学应用题吗?不知你思考过没有,你的孩子并非不会做,而是在应用题繁杂的文字、复杂的关系面前产生了恐惧。在考试中,再加上紧张,很难找到应用题的主线,从而在做错-怕错-再错的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恶性循环。

五步神解,让孩子不再害怕数学应用题!

那如何化解这个问题,让孩子在忙乱中理清思路,从容不迫打下基础呢?

这就是今天要介绍的“翻译等式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先将文字翻译成数字语言,再列等式求解。具体有如下五个步骤。下面,以一道初一数学题为载体来讲解。

题目:①某工人原计划13小时生产一批零件②后因每小时多生产了10件③用12小时不但完成了任务④而且比原计划多生产了60件。问原计划每小时生产了多少零件?

步骤一:列未知数。一般列题目所问之数,目的是为了方便计算。此题,设原计划每小时生产X个零件。

步骤二:逐句翻译。此题,句①可翻译为:原计划每小时生产 13X 个。句②可翻译为:后来每小时可生产 X+10 个。句③可翻译为:后来用12小时完成了 12(X+10) 个。句④可翻译为:后来12小时完成量-原计划完成量=60。

步骤三:列等式。在步骤二中,其实已经得出了等式:后来12小时完成量-原计划完成量=60。当然,有的题目不会这么直接,但是一定也有等式!

步骤四:将文字等式转化为数字等式。此题,后来12小时完成量-原计划完成量=60,即 12(X+10)-13X=60。

步骤五:求解。

这个方法是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可以适用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应用题,甚至部分物理或化学题。不管什么问题,不论是一元一次方程还是三元一次方程,题目本身都有内在联系和线索。

快带着你的孩子试试这个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