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作文题一: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文明的韧性

青年作家、《中国成语大会》冠军、《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

上篇

时逢端午,且来读诗。首先是青年之诗: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宿郑州》)

公元721年,大唐皇家歌舞团的一位青年才俊,遭遇了人生惨烈的滑铁卢——在国家重拳出击的“扫黄行动”中,他因私自观看了只有皇帝才能看的黄狮子舞,被下放去了山穷水恶的基层。

仅仅在数月之前,他还是一举成名的新科进士,前途无量的中央官员。可如今,他孤身离去,十里长亭,灞桥烟柳,连个送他上路的人都没有。

迎接他的,将是五年的贬谪,八年的小透明,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将在困顿苦闷中度过。

接下来是中年之诗: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狱中寄子由》)

公元1079年,大宋御史台的深牢大狱中,一个面容清瘦的中年人,每天和残酷的刑讯、高傲的狱吏为伴。

他曾是泽被一方的父母官,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之所以出现在这里,只是因为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写了几首不该写的诗。

从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开始,他细腻的双手将长满老茧,骄傲的雄心将蒙上暗尘。命运从不解释,只是轰然地开动,无情地剥夺。

最后,让我们来读老年之诗: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时间再回到伟大的唐朝。公元819年,一位老人草草葬下不久之前还活蹦乱跳的小女儿,眼神空洞地奔赴自己的命运。在他前方,是毒虫猛兽的天堂,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经典流放地——岭南。

在所有人看来,这位老人罪有应得:皇上圣明,不过就是找点宗教信仰而已,你倒好,不但咒皇上早死,还把佛祖都骂成贱人,简直无法无天!

下篇

在故事的上半部分,我们读了三首诗,下面我们来读另外三首诗。

首先是那个年轻遭贬的“涉黄”官员: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面对人生的跌宕,命运的饶舌,他没有倒地不起,而是让灵魂和流云待在一起,与天地精神往来。当所有痛苦烟消云散,我们有了一个词,叫“佛系”。

接下来是那个尝尽了镣铐风味的中年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独断专行的命运,没让他成为左右逢源的政客,却给了他名垂青史的才华。无论头顶的屋檐如何风云飘摇,他内心的结构安如磐石。当所有诗词都在莺歌燕舞、你侬我侬,他为文学的殿堂贡献了一根铮铮铁骨,叫“豪放派”。

最后是那个忧伤的父亲,其实他还有个身份刚才忘了说:一位实权部门的副部级领导。

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不知何故翻骧首,牵过关门妄一鸣。(《入关咏马》)

当统治者残民害物,天平的两端放着自己的荣华富贵和人民的福祉,这位领导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将把他从云端推向深渊。

而在岭南的深渊里,他没有浪费时间自伤自怜,而是把自己仅剩的一切,都给了那片化外之地。至今,当地的人们还会去到祠堂里,纪念这个让荒芜转为丰盛,给黑暗带来火种,让蛮荒遇见文明的人。

是的,上面提到的三位诗人,就是王维、苏轼、韩愈。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风雨侵袭,民族的每个褶皱里都开满了苦难的花朵。

但总有一些筋骨,会在已经残破的肉体中倔强站立。总有一些看似缥缈的东西,构成了我们生命最不可切割的部分。

不必多说了,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已经写在了卷帙浩繁的史册中,也镌刻在了那些柔软而又坚实的心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