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300实词整理

1.哀
①悲哀,哀悼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
②慨叹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③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④悲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声音)凄清尖利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2.爱
①给人好处、恩惠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其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
③爱惜,顾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④舍不得,吝惜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新序>二则》)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⑤关心,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促织》)

3.安
①安稳,安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②安定,安逸,安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
③怎么,哪里
  沛公安在(《鸿门宴》)
  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案
①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②通“按”,考察,查办,查看
  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几案,长方形矮桌,可用来学习或办公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训俭示康》)

6.拔
①提升,提拔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②越出,突出,高出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攻克,攻取,占领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拔出,抽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


7.白
①表明,陈述,禀报,告诉
  阿母白媒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白色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黄州快哉亭记》)
③纯洁
  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8.败
①毁坏,背弃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俭示康》)
②打败仗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③失败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秦晋崤之战》)
④打败,战胜
 败秦师于骰(《秦晋崤之战》)
⑤断,破烂的,破旧的
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

9.拜
①授给官职
  拜臣郎中(《陈情表》)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上,奉
  瑾拜表以闻(《陈情表》)
③就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
④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
  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拜谢
  三年将拜君赐(《秦晋崤之战》)
⑥拜访,拜见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报
①报告,告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报复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③通“赴”,急忙
  吾今且报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报答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陈情表》)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秦晋崤之战》)

11.暴
①暴躁,急躁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猛然,突然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聊斋志异?狼》)
③通“曝”,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
④凶恶,残暴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12.备
①防备,戒备
  挟匕首以备不测(《〈指南录〉后序》)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②周到,齐全
  备极护爱(《促织》)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③具备,完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④准备,预备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秦晋崤之战》)

13.被
①遭受,蒙受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闻左公被炮烙(《左忠毅公逸事》)
②被子,引申为“覆盖”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③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④通“披”,披着,穿着
  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⑤通“披”,散开
 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

14.倍
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②一倍,加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过秦论》)
③更,更加,越发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5悲
① 悲哀,伤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同情,哀怜
  使来者读之,悲余志焉(《〈指南录〉后序》)
③感叹,叹惜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16.北
①指元兵
  时北兵已追修门外(《〈指南录〉后序》)
②战败而逃跑的军队
追亡逐北(《过秦论》)
③败逃,败北,溃败
④北方

17.背
①脊背
  左手扶鲁直背(《核舟记》)
②事物的反面、后面
  其船背稍夷(《核舟记》)
③违反,违背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鸿门宴》)
④死亡的委婉说法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⑤离开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汉宫秋》)
⑥(bēi)背负,用脊背驮
  草履,背筐(《左中毅公逸事》)

18.奔
①跑
  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归去来兮辞》)
  臣欲奉诏奔驰(《陈情表》)
②快跑的马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③私奔
  文君夜亡奔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④战败逃跑,逃亡
  杞子奔齐(《秦晋崤之战》)
⑤(bèn)直往,投向
  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19.本
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书》)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②根源,来源
  有本者如是(《诸子喻山水》)
③根据;推究,推原
  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
④本来,原来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病梅馆记》)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⑤版本,书册,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⑥基础,根本
  今其本而趋末(《论积贮疏》)
⑦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⑧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中杂记》)
○附本末:树木的根和梢,喻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原委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报任安书》)
20.逼
①接近,迫近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促织》)
②催逼
  必虑人逼取(《黄生借书说》)
③强迫,逼迫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
  逼迫有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极,非常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促织》)

21.彼
①他,他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彼实构吾二君(《秦晋崤之战》)
②人称代词,对方,别人,与“我”相对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指示代词,那,那个,那里,那样,与“此”相对
  彼童子之师(《师说》)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硕鼠》)

22.辟
①开启,开辟
  前辟四窗(《项脊轩志》)
②同“僻”,偏僻
  辟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登泰山记》)
③开,打开
唇吻翕辟,不知何词(《促织》)
④(bì)同“避”,躲避,避免
  文王所辟风雨也(《秦晋崤之战》)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孟子>二章》)

23.蔽
①蔽塞,蒙蔽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
②概括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第二》)
③覆盖,遮挡,遮蔽
  项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训俭示康》)
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前赤壁赋》)

24.毕
①完毕,结束
  六王毕,四海一(《阿旁宫赋》)
  语未毕,余泣(《项脊轩志》)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苏武传》)
②尽,都,全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25.便
①就,即
  便可作婚姻(《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②便利条件,有利的机会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
③(pián)能说会道
  便言多令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6.遍
①全
  一切异状遍试之(《促织》)
②广泛地
  因得遍观全书(《送东阳马生序》)
③量词,次,回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张中丞传后叙》)

27.表
①外,与“里”相对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潼关怀古》)
②文章的一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③表明,表白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
④表彰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石鼓歌》)

28.并
①连词,连,连同
  对联、提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
  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促织》)
②合并,吞并
   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③副词,一并,一起,一齐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并受促织恩荫(《促织》)
④ 相挨,并列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29.伯
①古代管领一方的长官
  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②长兄,哥哥。“伯仲”连用,常表示不相上下之意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③父亲的哥哥,伯父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陈情表》)
④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代
  秦伯素服郊外(《殽之战》)

30.薄
①薄,与“厚”相对
  薄如钱唇(《活板》)
○引微薄,少
  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
  儿已薄禄相(《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浅薄,不厚道,淡薄
贵贱情何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③轻视,看不起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④迫近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⑤草木丛生的地方
  死林薄兮(屈原《涉江》)

31.泊
①听船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
②淡泊,恬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32.博
①副词,广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形容词,宽广,广博
  思九州之博大兮(《离骚》)
仲尼语之以为博(《秋水》)
③换取,去得
  不如拼搏一笑(《促织》)

33.步
①脚步,步伐
  纤纤作细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名词,走路时迈两次脚的距离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夹岸数百步(《桃花源记》)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促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③行走
  四人持剑盾步走(《鸿门宴》)
④步兵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赤壁之战》)

34.裁
①通“才”,刚刚
  手裁举(《促织》)
②裁衣服
  十四学裁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③裁剪,删减
  不知细叶谁裁出(贺知章《咏柳》)
④自裁,自杀
  不能引决自裁(《报任安书》)

35.苍
①灰白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
②深蓝色或深绿色
  郁乎苍苍(《前赤壁赋》)

36.操
①握,拿着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从事……行业
  操童子业(《促织》)
③掌握,控制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④品德,操守
  穷不易操(《淮南子?主术》)

37.草
①初稿,底稿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
②草本植物的总称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③乡野,荒野
  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38.策
①竹制的鞭子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②计谋,计策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而求救国之策(《<指南录>后序》)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③拄着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
④鞭打,鞭策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9.曾
①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
②(zēng)用作加强与其,连……都……,竟,竟然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前赤壁赋》)
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③通“层”,重叠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④(zēng)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下子》)
⑤(zēng)还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⑥(zēng)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洪亮吉《治平篇》)

40.差
①差别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荆轲刺秦王》)
②差错,错误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汉书东方朔传》)
③稍稍地,比较地
今山门有一楼,差可以存迹(《徐霞客游记》)
④(chāi)差使
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群英会蒋干中计》)
⑤(chài)病愈
  后虽小差(袁枚《祭妹文》)
⑥(cī)交错
  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41.尝
①曾经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项脊轩志》)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秋水》)
  吾尝终日思矣(《劝学》)
②尝试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苏洵《权书?心术》)

42.长
①长,与“短”相对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小姑如我长(《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长久,永远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
  故长利积,大功立(《诸子喻山水》)
③常常
  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④(zhǎng)生长,增长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书》)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
  堕军实而长寇雠(《秦晋崤之战》)
⑤(zhǎng)年纪大的,与“幼”相对
  众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石钟山记》)
⑥(zhǎng)首领,负责人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种树郭橐驼传》)
⑦擅长
  敢问父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附长者
①年纪大、辈分高的人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训俭示康》)
②指有德行的人
  故宋国之长者曰(《宋人有得玉者》)

43.超
①一跃而上,跳上、
  超乘者三百乘(《秦晋崤之战》)
②遥远
  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③超过,胜过
  听言则远超于上圣(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④跳过
挟泰山以超北海(《齐桓晋文之事》)

44.朝
①日,天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②朝见,朝拜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朝代
逮奉圣朝 (《陈情表》)
⑤(zhāo)早晨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史朝夕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45.陈
①陈列,陈设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②旧,与“新”相对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
③陈述
  陈情表
④同“阵”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李将军列传》)

46.称
①声称,声言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训俭示康》)
②称颂,称赞
  仲尼亟称于水(《诸子喻山水》)
③相称,符合,适合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④称为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苏武传》)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黄州快哉亭记》)
47.诚
①真心实意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
②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期也(《隆中对》)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③实在,的确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8驰
①车马疾行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②用力驱马
  会使辙交驰(《<指南录>后序》)
③驱马进击
  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④心神向往
  神高驰之邈邈(《离骚》)

49.冲
①向上冲
  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虚,谦和淡泊
  则思谦冲而自牧(《谏太宗十思疏》)
③道路交会之处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苏辙 《六国论》)
④向前冲闯
  其原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雁荡山》)
 
50.出
①出,与“入”相对
  已而相如出(《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与之俱出(《游褒禅山记》)
②产生,发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
③拿出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
④出产,产品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
⑤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⑥出现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黄州快哉亭记》)
⑦出征,出发,出使
  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苏武传》)
⑧经过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腾王阁序》)

51.除
①清楚,去掉;打扫
  为除不洁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
②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③台阶
  而庭除寂(《项脊轩志》)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④修治,修整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52.处
①相处
与贵酋处二十日(《<指南录>后序》)
②(chù)所,地方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过秦论》)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千古江山》)
③(chù)时候,时刻
  留恋处,兰舟催发(《雨霖铃》)
④处置
  处分适兄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⑤占有,据有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秋水》)
⑥停留
处众人之所恶(《诸子喻山水》)
⑦处罚,惩办
  今日处决犯人(《窦娥冤》)

53.川
①平地,平原
  刺勒川,阴山下(《刺勒歌》)
②河流,水道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阿房宫赋》)

54.垂
①吊,挂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促织》)
②流传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诸子喻山水》)
○附垂拱而治

①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55.辞
①古代的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②审讯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③告别
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并序)》)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④推辞,辞谢,拒绝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诸子喻山水》)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秋水》)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鸿门宴》)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⑤文辞,文学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人间词话》)
⑥言辞,话语,文辞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
⑦借口
  挟天子以另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附辞谢:婉言道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附辞令:应酬的言辞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附辞色:说话的神态
  未尝稍降辞色(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6.次
①依次
  山顶千门次第开(《过华清宫》)
②停留,临时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③处所,引申为水边
  引以为流畅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④次一等(排行第二),差一点
  其次
○附次比:并列
  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报任安书》)

57.刺
①扎,刺杀
  荆轲刺秦王
  苏秦引锥刺股
②指责,讽刺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刺探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祭妹文》)

58.促
①催促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种树郭橐驼传》)
②靠近,靠拢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陶渊明《停云》)
○引拧紧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并序)》)
③短,短促
  何命促而意长(陆机《吊魏武帝文》)
④紧迫,时间短
59.错
①错杂,交错
  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并序)》)
  车错兮短兵接(《国殇》)
②通“措”,放置,安放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论语?为政》)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唐雎不辱使命》)
③通“厝”,磨刀石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诗经?小雅?鹤鸣》)

60.达
①显贵,显达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训俭示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②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③通,畅通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
不成章则不达(《诸子喻山水》)
④到达,达到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序》)
  自昏达曙(《促织》)
⑤豁达,胸襟开阔
  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腾王阁序》)
 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汉书?高帝纪》)

61.殆
①危险
  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秋水》)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②大概,恐怕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近于,几乎,差不多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④疑惑不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62.怠
①松懈,懈怠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
  有怠而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怠慢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十思疏》)
③疲倦
  及其怠而踬也(柳宗元《蝜蝂传》)

63.旦
①清晨,天亮的时候,与“暮”相对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种树郭橐驼传》)
②日,天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赋》)
③旧戏中演女子的角色
 刽手磨旗、提刀、压正旦带枷上(《窦娥冤》)
○附旦旦
①天天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②诚恳的样子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附旦暮
① 从清晨到傍晚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
② 清晨或傍晚,形容时间之短
吾攻赵,旦暮且下(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附旦日
① 第二天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② 白天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李商隐《李贺小传》)
○附旦夕:形容时间短
① 早晚
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指南录>后序》)
②形容时间短
蒲苇意识纫,便作旦夕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阿母为汝求,便复旦夕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左忠毅公逸事》)

64.独
①表示反问,岂,难道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偏偏,仅仅,唯独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鱼我所欲也》)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促织》)
  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
③单独,独自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飘飘乎遗世独立(《前赤壁赋》)
④名词,特指老而无子
  鳏、寡、孤、独、疾废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⑤特地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附独夫
①独身男子
  问独夫寡妇孤寡疾病者几何人也(《管子问篇》)
② 因暴虐无道而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65.笃
①深,甚,又特指病重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陈情表》)
③ 限制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秋水》)

66.度
①限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②制度,法度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秦论》)
③次
  众里寻他千百度(《青玉案?元夕》)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序》)
④度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并序)》)
⑤(duó)量、计算(长短)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
⑥(duó)推测,估计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廉颇蔺相如列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⑦(duó)考虑,衡量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廉颇蔺相如列传》)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⑧胸襟,气度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⑨尺寸,尺码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⑩谱写,按歌谱唱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蒋夔《扬州慢》)
  每度一字,几近一刻(袁宏道《虎丘》)

67.断
①判断,决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
②截开,截断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③绝对
  断无消息石榴红(李商隐《无题》)
④断绝,中止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桃源望断无寻处(《踏莎行?郴州旅舍》)
⑤回绝
  自可断来信,徐徐可谓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附断送:打发
  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窦娥冤》)

68.夺
①夺取,强夺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廉颇蔺相如列传》)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②强行改变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69.发
①射箭,发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②出,出发
③派出,派遣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苏武传》)
④发生,兴起,产生
  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⑤打开,挖开,展开
  探古发穴,靡计不施(《促织》)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引指花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⑥发布,宣告
  遂发命,遽兴姜戎(《秦晋崤之战》)
⑦拿出,送出
  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训俭示康》)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发出,抒发
  史噤不敢发声(《左忠毅公逸事》)
⑨解开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论语?述而》)
⑩表现,显露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发布,颁布
  今王发政施仁(《齐桓晋文之事》)
 
70.法
①法度,法令,刑法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②效法
  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察今》)
③方法
  古法采草药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训俭示康》)
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梦溪笔谈》)
④法则,标准
  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狱中杂记》)

71.反
①相反,相对立,与“正”相对
  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互(《秋水》)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志》)
②违反,背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苏武传》)
③通“返”,返回
  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国殇》
④反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⑤反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礼记?教学相长》)

72.放
①释放,解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其流奔放肆大(《黄州快哉亭记》)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黄州快哉亭记》)
②放下,搁置
  沉吟放拔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并序)》
③放任,放纵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④放逐,流放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列传》)
⑤开放,绽放
  东风夜放花千树(《青玉案?元夕》)
⑥通“仿”,仿效
  竞相仿效(《后汉书?吕强传》)

73.非
①不对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②责怪,反对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训俭示康》)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
③不,不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④除非,除了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⑤没有,无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过秦论》)
○附非徒:不仅,不只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训俭示康》)
○附非常
①突如其来的、意外的事变(或事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鸿门宴》)
②不同寻常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附非奇:不妙,不宜
  今日违情义,悉此事非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4.分
①分离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分给,分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④分开,划分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腾王阁序》)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登泰山记》)
⑤辨别,区别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窦娥冤》)
⑥(fèn)名分,职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⑦(fèn)料想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而行(《<指南录>后序》)
  自分死已久矣(《苏武传》)
⑧(fèn)情分,关系或感情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屈原列传》)

75.奉
①捧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沛公奉卮酒为寿(《鸿门宴》)
②遵照,尊奉
  臣欲奉诏奔驰(《陈情表》)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促织》)
  史公以凤卢道奉檄守御(《左忠毅公逸事》)
③谨慎从事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供,给予
  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秦晋崤之战》)
⑤侍奉,伺候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⑥通“俸”,俸禄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触龙说赵太后》)
76.服
①降服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
②信服,佩服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③从事,做,担任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训俭示康》)
④习惯,适应
  到京师服水土(《长亭送别》)
⑤穿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训俭示康》)

77.伏
①卧,趴
  见有虫伏棘根(《促织》)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
②隐藏,埋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③伏天
  如今是三伏天道(《窦娥冤》)
○附伏惟:趴着想,旧时用为下对上或幼对长进言时的敬词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伏惟遣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附伏侍:同“服侍”,伺候,照料
  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窦娥冤》)
○附伏尸:倒下的尸体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

78.复
①返回
②恢复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武气绝,半日复息(《苏武传》)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成子精神复旧(《促织》)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促织》)
③再,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幸复得此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④免除赋税徭役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⑤回答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⑥双层的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红罗复斗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⑦重复,繁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⑧报复
  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桓宽《盐铁论?本议》)

79.盖
①遮阳避雨的用具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②遮盖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③压倒,胜过
  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④大概,大约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⑤表示推测原因或目的,因为
  盖叹郦元之简(《石钟山记》)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⑥句首语气助词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秋声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前赤壁赋》)
⑦(hé)通“盍”,何,怎么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⑧(hé)通“盍”,何不
  盖云归哉(《诗经?小雅?黍苗》)

80.苟
①苟且随便,不严肃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左忠毅公逸事》)
②如果,假设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训俭示康》)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种树郭橐驼传》)

81.鼓
①一种乐器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国殇》)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秦晋崤之战》)
②弹奏、敲击(乐器)
  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
  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振动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石钟山记》)
④鼓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古代报时单位,“更”的代称
  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82.固
①天然或人工的屏障,如险要的地势和深峻的城池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自以为关中之固(《过秦论》)
②坚持,坚决
  少年固强之(《促织》)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顽固,固执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④巩固,使稳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⑤本来,原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固也(《病梅馆记》)
⑥表示让步,固然,诚然,确实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固一世之雄也(《前赤壁赋》)
⑦仍然
  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
⑧坚固,牢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⑨固守的据点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

83.寡
①少
夫俭则寡欲 (《训俭示康》)
②死了丈夫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附寡君:古代臣子向他国人谦称本国国君,国君向外人的谦称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秦晋崤之战》)

84.国
①国家,国家的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秦晋崤之战》)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②诸侯国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
③地区,地域
  红豆生南国(《相思》)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 魏风 硕鼠》)
④国都,京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85.过
①经过,通过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工之侨献琴》)
②超过,胜过
  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训俭示康》)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秋水》)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诸子喻山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③过分,过于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过命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
④错误,过失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秦晋崤之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⑤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⑥访问,看望
  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86.何
①副词,怎么,为什么
  而此独以钟名,何也(《石钟山记》)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阿房宫赋》)
  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什么地方
  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传》)
  何为其然也(《前赤壁赋》)
  郭橐驼始何名(《种树郭橐驼传》)
③(hè)背,扛
  何蓑何笠(《诗经?小雅?无羊》)
④(hē)通“呵”,呵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⑤副词,多么
  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附奈何:怎么办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训俭示康》)
○附若何:怎么样
  以间敝邑,若何(《秦晋崤之战》)
○附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

87.恨
①遗憾,不满意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秋声赋》)
  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②怨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行?郴州旅舍》)

88.厚
①厚道,淳朴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十(《过秦论》)
  天将以酬长厚者(《促织》)
②看重,重视
  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
③深,重,多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训俭示康》)
  抚军亦厚赍成(《促织》)
④优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与“薄”相对,指平扁物上下两面的距离
  盘石方且厚(《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9.胡
①代词,什么
  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秋声赋》)
②副词,为什么,怎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③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④兽颔下下垂的肉
⑤年老,长寿
○附胡考:长寿者
○附胡卢:喉间的笑声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促织》)

90.患
①忧虑,担心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训俭视康》)
  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祸害,灾祸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
  纵敌,患生;违天,不详(《秦晋崤之战》)
③疾病,毛病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附患难:困难和危难的处境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91.或
①有的,有的人
  或劝以少休(《左忠毅公逸事》)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训俭示康》)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有时,偶尔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
  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训俭示康》)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
③也许,或许
  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用在动词前面,加强否定语气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
⑤通“惑”,迷惑,疑惑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92.疾
①病
  臣少多疾病(《陈情表》)
②疾苦,痛苦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③痛心
  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④缺点,毛病
  必为有窃疾矣(《墨子?公输》)
⑤厌恶,痛恨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⑥快,敏捷;猛,强(此指声音宏大)
  声非加疾也(《劝学》)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秋声赋》)
○附疾首:头痛

93.即
①靠近,接近,引申为登上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黄州快哉亭记》)
  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苏武传》)
②就着,依着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腾王阁序》)
③立即,马上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左忠毅公逸事》)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促织》)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④当,当时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⑤倘若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
⑥则,就,却又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伯即入见(《鸿门宴》)
⑦即使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⑧就是
  考其寄书之日,即马妻死之日(《聊斋志异?黄英》)

94.既
①尽,完了,结束
  既罢,归国(《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已经
  既然矣,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种树郭橐驼传》)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③既然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不久,常“既而”连用
  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⑤与“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陈情表》)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国殇》)

95.将
①(jiàng)将领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过秦论》)
②(jiàng)率领,带领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
③(jiāng)愿,请
  将进酒,君莫停(《将进酒》)
④通“锵”
  鼓钟将将(《诗经?小雅?鼓钟》)
⑤将要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⑥扶持,扶助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⑦和
  暂伴月将影(《月下独酌》)

96.解
①把系着的东西解开;脱掉
  解其棕缚(《病梅馆记》)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左忠毅公逸事》)
②解开,使分开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
③解除,消除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荆轲刺秦王》)
④解释,解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⑤理解,懂得
  终不解矣(《师说》)
⑥通“懈”,懈怠,松弛
  杀数人,胡虏益解(《史记?李将军列传》)
⑦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97.结
①建造,构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②凝结,聚合
  寒风吹树木,严霜结庭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③结交
  愿结友(《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附结草:受恩深重,死后也要报恩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附结发:指结婚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附结誓:发誓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8.矜
①怜悯,同情
  经秋审入矜疑(《狱中杂记》)
 
  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
②骄傲,自负,得意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尚书大禹谟》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
○引夸耀
  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③(qín)矛柄,也指戟柄
  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过秦论》)

99.竟
①完毕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自始至终,整个
  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③竟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
④终于
  竟死于秦而归葬(《屈原列传》)
○附竟使:假使
  竟使遇哨,无不死(《<指南录>后序》)

100.就
①接近,靠近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
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金就砺则利(《劝学》)
②到;开始从事,赴任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③完成,达到目的;成就
  轲自知事不就(《荆轲刺秦王》)
④向,趋,归
  辄数月不就寝(《左忠毅公逸事》)
⑤即,便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促织》)

101绝.
①断绝,断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登快阁》)
  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停止,消失
  噌吰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并序)》)
③隔绝,阻绝
  绝不饮食(《苏武传》)
④渡,越过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⑤到极点,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⑥完全,绝对
  绝无踪响(《促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⑦高超无比,独一无二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⑧气绝,死亡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抢呼欲绝(《促织》)
○附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102.堪
①经得起,忍受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七则》)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可堪孤馆闭春寒(《踏莎行?郴州旅舍》)
②能,可以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103.克
①能够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②战胜,攻破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③克制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104.困
①困窘,窘迫,疲惫不堪
  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②被困,困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数十伶人困之(《伶官传序》)
③穷困,贫乏
  民困而不知救(《卖柑者言》)
④疲乏,困倦
  牛困人饥日已高(《卖炭翁》)

105.怜
①怜悯,同情
  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②怜爱,爱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
○附可怜
①可惜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②可爱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6.弥
①长,久
  旷日弥久(《荆轲刺秦王》)
②满,遍
  马畜弥山(《苏武传》)
③更加,越发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宋人有得玉者》)

107.靡
①倒下,倾斜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促织》)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②奢侈,浪费
  吾性不喜华靡(《训俭示康》)
③退却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没有,无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⑤(mí)通“糜”,浪费,奢侈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论积贮疏》)
○附靡及:不能达到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指南录>后序》)

108.莫
①不,不要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没有人,没有(什么)的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诸子喻山水》)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③(mù)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
   至莫夜月明(《前赤壁赋》)
④(mù)时间将尽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小雅?采薇》)

109.能
①有能力做到,能够
  非能水也(《劝学》)
②才能,本领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促织》)
  【有才能的人】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书》)
③如此,这样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0.内
①里面,与“外”相对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入乎其外(《人间词话》)
②内部,常指家庭内部或国家内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内力法度(《过秦论》)
③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酒非内法(《训俭示康》)
④内心
  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⑤内室
  既罢,还内(《肥水之战》)
⑥(nà)通“纳”,接纳
  毋内诸侯(《鸿门宴》)
⑦(nà)放入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鸿门宴》)
⑧以内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111.迫
①逼迫,强迫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②危急,急迫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③逼近,靠近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指南录>后序》)

112.期
①约会,约定
  期山东为三处(《垓下之围》)
②限定或约定的时间、期限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
③希望,引申为料想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
④(jī)周(年、月)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113.奇
①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②(jī)零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③美好,奇妙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④以……为奇,惊异
  益奇之(《促织》)

114.迁
①迁移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
②改变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兰亭集序》)
③调动官职,特指晋升
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苏武传》)
④贬谪,放逐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
○附迁徙:征调远离家乡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115.劝
①勉励,鼓励
  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肥水之战》)
②劝说
  或劝以少休(《左忠毅公逸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116.却
①退回,退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并序)》)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使退,击退
  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③拒绝,退却
④还,再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⑤助词,多用在别的动词之后,相当于“掉”、“去”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登快阁》)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
⑥副词,表示转折,然而
  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

117.如
①到……去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前赤壁赋》)
  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②依照,遵从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③像,如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焚拜如前人(《促织》)
④及,比得上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种树郭橐驼传》)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⑤若,假如
  如其不然,万勿置后(《狱中上母书》)
○附如是:如此,这样
  如是而已(《师说》)
○附如……何:对(把)……怎么办
 如此良夜何(《后赤壁赋》)
○附如今:今天,现在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附如此:像这样子
  劳苦而功高如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118.若
①如,似,像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秦晋崤之战》)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②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
③假如,如果
  若与我者,皆丧宝也(《宋人有得玉者》)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黄生借书说》)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及,比得上
  闻道百,为莫己若(《秋水》)
  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形容词词尾,相当于“貌”、“样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
⑥海神的名字
  望洋向若而叹曰(《秋水》)
⑦香草名,即杜若
  中绘殿阁,类兰若(《促织》)
⑧这,像这样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9.色
①神色,表情
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
②颜色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前赤壁赋》)
  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③景色,景象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天阶夜色凉如水(《秋夕》)
④女人容貌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琵琶行(并序)》)

120.稍
①稍微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促织》)
②渐渐,慢慢地
  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苏武传》)
③公家给的粮食
④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121.审
①详细,周密,仔细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
  审视,巨身修尾,青顶金翅(《促织》)
②觉察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③审讯,审判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
④果真,确实
  甚如是,某诚爱焉(王安石《答李参书》)

122.甚
①表示程度,很,非常
  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
  可爱者甚藩(《爱莲说》)
②厉害,过分,严重
  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胜过,超过
  过甚其词、日甚一日
④代词,何,什么
  水东流,甚时休(刘过《六州歌头镇长淮》)

123.识
①懂得;认识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②知识,见识
  鄙夫寡识(张衡《东京赋》)
③(zhì)记住
  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默而识之(《孔子论学(五则)》)
④辨识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独其为文犹可识(《游褒禅山记》)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

124.适
①到……去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②出嫁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③顺从,适合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④舒适,满足,享用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黄州快哉亭记》)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
⑤恰好
  而适类于予(柳宗元《愚溪诗序》)
⑥刚才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⑦(zhé)通“谪”,流放,贬职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涉世家》)

125.是
①正确,认为正确
  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②此,这个,这样
  风俗颓敝如是(《训俭示康》)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晋崤之战》)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③表示肯定判断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④连词,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附是故:因此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附是以:因此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附于是:从此

126.书
①写,记下
  秦御史前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书法,文字
  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
  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师说》)
③书信
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训俭示康》)
  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视历复开书(《孔雀东南飞》)
④书籍,书
  欧阳子方夜读书(《秋声赋》)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⑤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伶官传序》)
⑥公文,文书
  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陈情表》)

127.疏
①指分条陈述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促织》)
②臣下对君主陈述事情的奏章、奏疏
  谏太宗十思疏
③稀疏,与“密”相对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病梅馆记》)
④疏远
  王怒而疏屈平(《屈原列传》)
⑤写
  恭疏短引(《腾王阁序》)
⑥一种文体,同“说”
  论积贮疏

128.数
①数目,数量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秋水》)
②几,几个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左忠毅公逸事》)
③命运,气数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滕王阁序》)
④技艺,方术
⑤(shǔ)计算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秋水》)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黄州快哉亭记》)
⑥(shǔ)列举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⑦(shuò)屡次
  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
  会数而礼勤(《训俭示康》)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⑧(cù)密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129.孰
①通“熟”,仔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哪个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附孰与:与……比,哪一个……;哪里比得上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附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130.属
①隶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 》)
②掌管
  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③族类,家族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与妻书》)
④跟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垓下之围》)
⑤通“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⑥通“嘱”,劝人饮酒
  举匏樽以相属(《前赤壁赋》)
⑦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⑧(zhǔ)连接,连缀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江水?三峡》)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⑨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腾王阁序》)

131.率
①率领,带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
②遵循,沿着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林觉民(与妻书))
③大致,一般
  大率用根者(《梦溪笔谈》)
④全都,一概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⑤轻率,草率
  子路率尔而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32.私
①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欲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
②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私下,秘密地
  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苏武传》)
私见张良(《鸿门宴》)
○附私语:低声说话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琵琶行(并序)》)

133.遂
①通,达
  振笔直遂(《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②成就,顺利地做到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③于是,就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④终,竟,终于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⑤称意,满足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⑥竟然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丘迟《与陈伯之书》)

134.涕
①眼泪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左忠毅公逸事》)
②大哭,流泪
儿涕而去(《促织》)
③鼻涕
  目泪下,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附涕零:流泪,哭泣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涕零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

135.图
①考虑,想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
②图谋,谋取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③图画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促织》)
④地图,图册
  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136.徒
①同类,一伙人
  郯子之徒(《师说》)
②空;光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唐据不辱使命》)
③徒然,白白地
  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只,仅仅
  汝非徒身当服行(《训俭示康》)
⑤服劳役的人
  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附徒属:所属的人,下属,部属
  召令徒属曰(《陈涉世家》)

137.王
①一国的君主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王子皇孙(《阿房宫赋》)
②秦已后,国家的君主一律称帝。“王”成为一种最高的封爵
  赐号称王(《苏武传》)
③首领,同类中的杰出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诸子喻山水》)
④(wàng)称王,统治天下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138.望
①远看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快哉亭记》)
吾尝跻而望矣(《劝学》)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前赤壁赋》)
②盼望,希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苏武传》)
③名词,希望,愿望
  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声望
  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训俭示康》)
⑤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
⑥怨恨
  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
⑦介词,朝,向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核舟记》)
○附望洋:指抬头仰视的样子
  望洋向若而叹曰(《秋水》)

139.微
①隐匿,引申为悄悄地,偷偷地
  引入,微指左公处(《左忠毅公逸事》)
②不浅露,深奥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
③小,微小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
  听臣微志(《陈情表》)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石钟山记》)
④地位低下,卑微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⑤轻微,轻
  动刀甚微(《庖丁解牛》)
⑥稍微,略微
  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⑦(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微太子言(《荆轲刺秦王》)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⑧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
○附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附微行:微服出行
  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

140.闻
①听,听见
  但闻人马之行声(《秋声赋》)
  而闻者彰(《劝学》)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促织》)
②听说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③使皇帝(或上级)听见,向上级报告
  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④懂得,理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秋水》)
⑤闻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⑥见闻,学识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
⑦传闻,新闻,听到的事情
   求天下奇闻壮观(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⑧(wèn)声望,声明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诸子喻山水》)

141.恶
①罪恶,不良行为,与“善”相对
  侈,恶之大也(《训俭示康》)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指南录>后序》)
②丑,与“美”相对
  岁恶不入(《论积贮疏》)
③坏,不好
  廉君宣恶言(《廉颇蔺相如列传》)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俭示康》)
④(wù)讨厌,不喜欢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诸子喻山水》)
   死亦我所恶(《鱼我所欲也》)
⑤艰难,凶恶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指南录>后序》)
⑥(wū)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142.悉
①全,都
  悉埋于地(《病梅馆记》)
赵王悉召群臣议(《廉蔺列传》)
②详尽,周全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论积贮疏》)
③知道
  丞相亮其悉朕意(《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④详尽表达
  书不能悉意(《报任安书》)


143.相
①仔细看,审查
  伯乐学相马(《订鬼》)
②容貌,相貌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③帮助,辅佐,辅助
  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季文子相三君(《训俭示康》)
④辅佐君主的大臣,即宰相,丞相,相国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训俭示康》)
⑤(xiāng)互相
  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
⑥(xiāng)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或从单方面出发,而非互相的关系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⑦古代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愿为小相焉(《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侍坐》)
○附相与
①共同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②交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③共同,一起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

144.谢
①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
②道歉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苏武传》)
  请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③辞别
  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④感谢
  哙拜谢,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⑤告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⑥凋谢
  及花之既谢(《芙蕖》)

145.幸
①幸运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
②侥幸,幸而
  庶刘侥幸(《陈情表》)
  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促织》)
  则幸得脱亦(《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③宠爱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④皇帝到某处去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⑤希望,请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146.延
①邀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②迎击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③延续,延长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
④蔓延,扩展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司马光《赤壁之战》)

147.阳
①与“阴”相对。阴阳,本指日光的向北,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也以阴阳的变化指早晚寒暑的变化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秋水》)
②太阳,阳光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农历十月的别称
  曰归曰归,岁矣阳止(《诗经?小雅?采薇》)
④山之南,水之北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⑤通“佯”,表面上,假装
  皆阳应曰:“诺。”(《记王忠肃公翱事》)

148.要
①重要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②概括,总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洪亮吉《治平篇》)
③需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④(yāo)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⑤(yāo)约定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⑥(yāo)要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狱中杂记》)

149.宜
①适宜,合适
  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②应当,应该
  公宜少从众(《训俭示康》)
  载舟覆舟,所宜深甚(《谏太宗十思书》)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黄州快哉亭记》)

150.狱
①官司,案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②牢房,监狱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151.再
①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苏武传》)
②两次
  已为墙,凡再变矣(《项脊轩志》)
③事情或行为的重复,继续
  用讫再令火药熔(《活板》)
○附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拜两次。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促织》)
  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

152.造
①到……去,拜访
  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左忠毅公逸事》)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
②到达某一境界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曾巩《墨池记》)
③制作,建造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
④制定
  法令者,先帝所造也(《汉书?东方朔传》)
⑤建立
  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⑥时代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孙文《<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153.贼
①害,危害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秋声赋》)
②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伶官传序》)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黄潜桐见(《左忠毅公逸事》)
  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指南录后序》)
③强盗
  贼二人者得我,我幸杀之矣(《童区寄传》)

154.振
①举起
  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②通“震”,威吓,震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书》)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黄州快哉亭记》)
③振作,奋起
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促织》)
④拂拭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左忠毅公逸事》)
⑤通“赈”,救济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155.志
①作标记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②心意,志向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③记事或人物的文章、著作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④记载,记述
  亭以雨名,记喜也(《喜雨亭记》)
⑤标记,标志
 
156.治
①治理,管理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苏武传》)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左忠毅公逸事》)
②整理
  即刻治装(《聊斋志异?黄英》)
③修筑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训俭示康》)
④惩罚,处置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⑤医治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⑥研究,如“治学”
  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上枢密韩太尉书》)
⑦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正善治(《诸子喻山水》)

157.置
①安放,安置
  今以钟磬置水中(《石钟山记》)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促织》)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摆,设
  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训俭示康》)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
③放弃,丢下
 其置也若弃(《种树郭橐驼传》)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④购置,添置
  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

158.诸
①作代词兼介词用,相当于“之于”,用于句中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宋人有得玉者》)
  穆公访诸蹇叔(《秦晋殽之战》)
②作代词兼语气助词用,相当于“之乎”,用于句尾
③众,各个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指南录>后序》)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黄州快哉亭记》)
④代词,指第三人称她、他、它(们)
  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附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项脊轩志》)

159.族
①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师说》
②众,一般的
  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③丛聚,集结之处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庖丁解牛》)
④灭族,使……灭族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160.左
①方位词,与“右”相对,左边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秦晋殽之战》)
②较低的地位,与“右”为尊贵相对。“左迁”即降职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③不正,邪僻
   执左道以乱政(《礼记?王制》)
○附左右
①在旁侍候的近侍近臣
  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周围,附近
  余立侍左右(《送东阳马生序》)
③帮助
  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史记?萧相国世家》)
④称对方的客气语,多用于书信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报任安书》)

161.昂
①抬起,仰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核舟记》)
②抬高,上升
  昂其直,居为奇货
③振奋,情绪高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碑记》)

162.傲
①傲视,轻视,瞧不起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②骄傲,傲慢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③急躁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劝学》)

163.包
①包容,包含
   皆包再诸谷中(《雁荡山》)
○附包举:全部占有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过秦论》)

164.比
①并列,靠近,挨着
  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②比较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③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侍坐》)
④较量,比试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
⑤限额
  宰严限追比(《促织》)
⑥联合,合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逍遥游》)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秋水》)

165.鄙
①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浅陋,鄙俗,鄙陋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宋人有得玉者》)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训俭示康》)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③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④自称的谦词,如“鄙人”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166.兵
①兵器,军械
  收天下之兵(《过秦论》)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秦晋殽之战》)
②士兵,军队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秋声赋》)
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左忠毅公逸事》)
③用兵策略,战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④军事,武力,战争
  兵无常势(《诸子喻山水》)

167.病
①疾病,生病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蔺列传》)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丁零孤苦(《陈情表》)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③毛病,缺点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④担心,忧虑
  将何往而非病(《黄州快哉亭记》)

168.察
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②考虑
  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
③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④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169.彻
①透过,深透,透彻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②通达,贯通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170.乘
①驾(车),坐(车),骑(马)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③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
④登,升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卫风?氓》)
⑤追逐,交错出现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⑥(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秦晋殽之战》)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171.从
①跟随,跟从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②听从,顺从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宜少从众(《训俭示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③向……学习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④依傍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⑤由,自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
  巫从旁望空代祝(《促织》)
⑥(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⑦(zòng)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特指合纵,即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策略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⑧参加,从事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

172.当
①对着,面对
  王披襟当之(《黄州快哉亭记》)
  当其南北分者(《登泰山记》)
②阻挡,抵挡
  料大王士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
③掌握,主持
  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
④承担,引申为判罪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窦娥冤》)
⑤相当于“值”、“在”,正当
  当是时也(《过秦论》)
⑥应当,应该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
  居第当传子孙(《训俭示康》)
⑦(dàng)恰当;适合,合宜
  恐不当意(《促织》)
  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⑧抵
  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⑨对等,相当
  匈奴来使,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

173.道
①路,道路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②取道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指南录>后序》)
③方法
  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④道理,规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秋水》)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诸子喻山水》)
⑤主张,思想,学说
  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种树郭橐驼传》)
⑥说,讲
  即道人心中事(《促织》)

174.得
①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②心得,收获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③得以,能够
  虽家仆不得近(《左忠毅公逸事》)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必须,应该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⑤得意,满足
  使其中不自得(《黄州快哉亭记》)
⑥通“德”,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⑦表示完成
  十三学得琵琶(《琵琶行(并序)》)
○附得无:莫非、岂不是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175.定
①安定,平定
  今南方已定(《出师表》)
  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过秦论》)
②决定,确定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规定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促织》)
④停止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⑤固定
  千岩万转路不定(《梦游天姥吟留别》)
⑥必定,一定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窦娥冤》)

176.伐
①讨伐,进攻,声讨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秦晋崤之战》)
②砍伐
  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翁》)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谏太宗十思疏》)
③夸耀,炫耀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
④功业,功劳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177.犯
①触犯,冒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②冒着
  触风雨,犯寒暑(《捕蛇者说》)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178.方
①四方型的,与“圆”相对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登泰山记》)
  新城之上,有池窑然而方以长(《墨池记》)
  磐石方且后,可以卒千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正直的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
③方圆,见方(指面积)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项脊轩志》)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④方向,方位,方面,地方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⑤方法,办法
  客多方为之营求(《聊斋志异?黄英》)
⑥方才,始
  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
⑦规律,道理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⑧正,正在,正当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余方心动欲还(《石钟山记》)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秋水》)
179.负
①背,以背载物
  肉袒负荆(《廉颇蔺相如列传》)
  苍山负血,明烛南天(《登泰山记》)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②担负,承担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依仗,凭借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违背,背弃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⑤失败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⑥蒙受
  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
⑦抱有,具有
⑧对不起,辜负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180.赋
①赋税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②吟诵,创作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③体裁名,一种韵文,盛行于汉魏六朝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④征收赋税
  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181.更
①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
②改变,更换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洗盏更酌,肴核既尽(《前赤壁赋》)
③交替,轮流
  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左忠毅公逸事》)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
④互相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周处》)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陈情表》)
⑤(gèng)另,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石壕吏》)
  更能消几番风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⑥(gèng)更加,愈发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予更欲一觇北(《指南录后序》)
⑦还,还是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82.故
①事,事故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孟子?尽心上》)
②旧,原来的与“新”相对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过秦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③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
④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⑤原因,缘故
  靡家靡室,玁狁之故(《诗经?小雅?采薇》)
  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原来,仍然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⑦故意,特意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⑧所以,因此
  故乡人号之驼(《种树郭橐驼传》)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附故老:年老而有声望的人,也泛指年老的人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陈情表》)

183.顾
①回头看,回头
  瞻前而顾后兮(《离骚》)
②看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③探问,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④顾惜,顾念,考虑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苏武传》)
⑤但,只是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训俭示康》)
  顾吾念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反而,却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附顾反:还反,回来
  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新序>二则》)

184.观
①观看,看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②景象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游褒禅山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③观赏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诸子喻山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④(guàn)高大的楼台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廉颇蔺相如列传》)

185.归
①回,返回
  使归就戮于秦(《秦晋崤之战》)
②归还,送回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其归书也必速(《黄生借书说》)
③归属,归依
  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④归聚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秋水》)
⑤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附归尽:指到死
  聊尽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附归宁:已嫁的女子回娘家
  吾妻归宁(《项脊轩志》)

186.好
①友好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容貌美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③好,美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④可以,能够
  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⑤用再动词、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
  怎么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好冷风也(《窦娥冤》)
⑥好好地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⑦(hào)爱好,喜欢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

187.号
①称呼,宣称,号称
  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种树郭橐驼传》)
号物之数谓之万(《秋水》)
②名称,称号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苏武传》)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③别号,指在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名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④号令,命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屈原列传》)
⑤传令,号召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⑥(háo)大声哭,大声叫喊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虚皆惊(《童区寄传》)
⑦(háo)呼啸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88.还
①返回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②交还,归还,偿还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③环绕,围绕
  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④却,反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⑤仍然,仍旧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⑥(xúan)通“旋”,旋转,回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89.会
①聚合,会合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②盟会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子路、 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会盟而弱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见面,会见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适逢,恰巧
  会宾客大宴(《口技》)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促织》)
⑤应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⑥领会,懂得
  美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⑦时机,机会
  适逢其会
⑧集会
  乃罢会(《赤壁之战》)

190.惠
①恩惠,好处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唐雎不辱使命》)
②温顺,柔顺,柔和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集序》)
③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91.及
①追上,赶上,来得及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登泰山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秦晋崤之战》)
②等到
  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左忠毅公逸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廉颇蔺相如列传》)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③到达,至
  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秦晋崤之战》)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种树郭橐驼传》)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秋声赋》)
④涉及,牵连
  事如此,此必及我(《苏武传》)
  一人升天,仙及鸡犬(《促织》)
⑤比得上
  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⑥和,与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种树郭橐驼传》)
⑦趁着,乘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触龙说赵太后》)

192.极
①尽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②到达极点、尽头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③最,非常
  始出,状极俊健(《促织》)
  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④屋顶
  屋极有窗以达气(《狱中杂记》)
⑤尽头,顶点,最高处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附极天:天边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

193.济
①成功,完成
  靡计不施,迄天济(《促织》)
②渡,渡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194.计
①计算,结算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②打算,谋划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计谋,策略
  探石发穴,靡计不施(《促织》)

195.加
①放上,加上
  樊哙覆其盾于地(《鸿门宴》)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训俭视康》)
②施加,施以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唐雎不辱使命》)
③增加,增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④夸大,虚夸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⑤更,更加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寡人之于国也》)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⑥致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196.假
①借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黄生借书说》)
②凭借,借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
③宽容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④假,不真,与“真”相对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⑤如果,假如
  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⑥(jià)请假,假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197.间
①在一定的空间或时间内
  两涘渚崖之间(《秋水》)
  今漂沦憔悴,转徙於江湖间(《琵琶行(并序)》)
②泛指中间,期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一会儿,顷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④指房屋的间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jiàn)间隙,空隙,引申为隔阂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⑥(jiàn)隔离
  不复出焉,随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⑦(jiàn)间或,偶然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jiàn)离间
  谗人间之(《屈原列传》)
⑨(jiàn)秘密地,悄悄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林中(《陈涉世家》)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⑩(jiàn)参与,夹杂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11(jiàn)更迭,交替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山中与裴秀才书》)
○12(jiàn)道路,小路
 【从小路】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从小路】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附间关:形容鸟声婉转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琵琶行(并序)》)

198.简
①选拔,挑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②简单,简略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199.见
①看见,看见的(东西)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②拜见,会见,谒见
  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③召见,接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
④表示被动,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召(《咏史》)
⑤放在动词前有称代作用,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等于前置的“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⑥同“现”,出现
  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⑦理解,懂得
  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200.节
①季节,时节,节日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节操,气节,贞节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③礼仪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节拍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促织》)
⑤符节,古代用来作为凭证的东西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苏武传》)
⑥节制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训俭示康》)

201.竭
①竭尽,用完
  勇者竭其力(《谏太宗十思疏》)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前赤壁赋》)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202.尽
①完,没有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②竭尽
  智者尽其谋(《谏太宗十思疏》)
  竭吾力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
③全部,都
  须发尽白(《苏武传》)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④死
  惟思自尽(《促织》)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03.进
①前进,与“退”相对
  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指南录>后序》)
  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诸子喻山水》)
②超过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③到朝廷(做官),晋升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
④推荐,进用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自表后主》)
⑤进献,进奉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新序>二则》)
  于是相如前进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进谏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附进退:前进与后退,引申为举止、行动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附进止:进退举止
  事事循公婆,进止敢自专(《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04.居
①坐,坐下
  佛印居左,鲁直居右(《核舟记》)
②处于,位于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
③囤积,积蓄
  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④居住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项脊轩志》)
⑤平时
  居侧曰:“不吾知也!”
⑥停留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⑦当,任
  任职任事之日久(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⑧占有,占据
  愬入居元济外宅(《李愬雪夜入蔡州》)
○附居第:住宅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训俭示康》)

205.举
①举起,抬起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黄州快哉亭记》)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并序)》)
举匏樽以相属(《前赤壁赋》)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提出
  聊举数人以训汝(《训俭示康》)
③发动,兴起
   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④推荐,举荐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⑤攻拔,占领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西举巴、蜀(《过秦论》)
  约以连兵大举(《<指南录>后序》)
⑥参加科举考试
  董生举进士(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⑦言行,举动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⑧全,皆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训俭示康》)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屈原列传》)
⑨成功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
⑩纵,跳
  举身赴清池(《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附包举:并吞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过秦论》)

206.具
①具备,具有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②器具,器物
  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③通“俱”,都,全部,详细地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④准备,备办
  成妻具资诣问(《促织》)
⑤人才,才能

207.俱
①副词,一起
  遂与之俱出(《游褒禅山记》)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廉颇蔺相如列传》)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苏武传》)
②全,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琵琶行(并序)》)
③动词,偕同,在一起
  为一说,使与书俱(《黄生借书说》)

208.聚
①征收,征集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②聚集,会合
  聚室而谋曰(《愚公移山》)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
  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训俭示康》)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种树郭橐驼传》)
③储备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

209.决
①分辨,判断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辩日》)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
②必定,一定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判决,处死
  止主谋一二人立决(《狱中杂记》)
④较量,决战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赤壁之战》)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苏武传》)
⑤决定,决断
  使决人死生(《苏武传》)
⑥通“诀”,诀别,离别
  辞诀而行(《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xuè)快速,一下子
  我决起而飞(《逍遥游》)

210.类
①种类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②事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③类似,像
  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种树郭橐驼传》)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④大抵,大都
  走卒类士服(《训俭示康》)

211.临
①从高处往低处看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
②到,临近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③面对,碰上
  未尝不临文嗟悼(《兰亭集序》)
  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前赤壁赋》)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石钟山记》)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④照着他人的字画书写或绘画
⑤将要,将近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12.虑
①担心,忧虑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
  必虑人逼取(《黄生借书说》)
②思虑,心思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③考虑,谋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213.论
①评定,判定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②讨论,议论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出师表》)
③陈述,诉说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④古代文体的一种
  六国论、过秦论

214.漫
①模糊不可辨认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游褒禅山记》)
②弥漫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登泰山记》)
③随便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15.灭
①消灭,消除
  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②磨灭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游褒禅山记》)
③隐没,暗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熄灭
  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216.明
①明亮,灿烂
  苍山负雪,明烛南天(《登泰山记》)
  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行(并序)》)
  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前赤壁赋》)
②清楚,明白,明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③发亮,照亮
  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④公开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病梅馆记》)
⑤次,下一个
  今日存,明日去(《黄生借书说》)
⑥坚守,恪守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明智,英明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附明灭:忽明忽暗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217.名
①名字,名称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左忠毅公逸事》)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种树郭橐驼传》)
②命名
  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
③名义
  二贵酋名曰馆伴(《<指南录>后序》)
④名声,名望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伯夷辞之以为名(《秋水》)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诸子喻山水》)
⑤著名的,闻名
   故虽有名马(《马说》)
⑥说明,说出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218.命
①生命,性命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促织》)
②命运,运气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③题名,命名
  命日《琵琶行》(《琵琶行(并序)》)
④命令
  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⑤用,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琵琶行(并序)》)

219.谋
①谋划,商量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涕泣谋于禁卒(《左忠毅公逸事》)
②计谋,计策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图谋,营求
  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思虑
  陛下亦宜自谋(《出师表》)

220.难
①困难,难以,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②(nàn)灾难,危难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221.平
①平坦,平均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种树郭橐驼传》)
  则字平如砥(《活板》)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游褒禅山记》)
②平时
  即夕行步如平常(《狱中杂记》)
③平定,平息
  今北土未平(《赤壁之战》)
④安定,太平
  时天下承平日久(《张衡传》)
○附平明:公正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附平生:平素,一向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训俭示康》)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行(并序)》)

222.戚
①伤心,忧虑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②亲属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23.启
①开,打开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核舟记》)
②陈述,禀告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孔雀东南飞》)
○附启处:指安居休息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诗经?小雅?采薇》)

224.强
①健壮,有力
  筋骨之强(《劝学》)
②强大,强盛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有余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④(qiǎng)勉强,强迫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黄生借书说》)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促织》)
  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促织》)
○附强近:勉强接近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225.请
①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事)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赢请三帅(《秦晋崤之战》)
②请求(请允许我、请让我)
  璧有暇,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以剑舞(《鸿门宴》)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地(《苏武传》)
③邀请,宴请
  乃置酒请之(《汉书?孝宣许皇后传》)
④谒见,谒问
  公子闻之,往请(《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请教,问,请示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226.穷
①困窘,处境困难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②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③贫困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今多穷困(《训俭示康》)
④穷尽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黄州快哉亭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⑤寻求到尽头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227.求
①寻找,找到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探求,寻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③要求,追求,谋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训俭示康》)
④请求,乞求,索求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

228.取
①从中提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攻下,夺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③拿来,与“舍”相对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下》)
④通“娶”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229.去
①离开
  去不复顾(《种树郭橐驼传》)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项脊轩志》)
  则有去国还乡(《岳阳楼记》)
②过去的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并序)》)
③除去,失掉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④距,距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
⑤表示动作的趋势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琵琶行(并序)》)
⑥(jǔ)通“弆”,藏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传》)
230.全
①保全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种树郭橐驼传》)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②整个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③完整,齐全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④通“痊”,病愈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231.任
①责任,职责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②委任,任职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③听凭,任凭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信任
  王甚任之(《屈原列传》)
⑤任性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232.入
①进入
  入其舍(《促织》)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②收入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③交纳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④纳入,送给
  城入赵而璧留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进入朝廷,在家内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屈原列传》)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233.塞
①堵塞,阻塞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塞满,充满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③(sè)搪塞,应付
  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
④(sài)边界险要之处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

234.善
①好,好的
  不亦善夫(《种树郭橐驼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②好好地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③与……友好,亲善
  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与先君子善(《左忠毅公逸事》)
④擅长,善于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促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欢喜,羡慕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⑥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
  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⑦表示同意的答词
  王曰:“善。”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

235.少
①数量小,不多
  道少半,越中岭(登泰山记))
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②轻视,看不起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秋水》)
③不足,缺少
④稍微
  或劝以少休(《左忠毅公逸事》)
  公宜少从众(《训俭示康》)
  宾客意少舒(《口技》)
⑤一会儿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前赤壁赋》)
⑥(shào)少年,青年;年轻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琵琶行(并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⑦(shào)通“小”
  吾闻二世少子也(《陈涉世家》)

236.舍
①(shě)放弃,放下,舍弃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种树郭橐驼传》)
②安置住宿,筑屋居住
  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秦晋崤之战》)
③房屋,住所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黄州快哉亭记》)
  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促织》)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引归宿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诸子喻山水》)
④客舍,旅舍
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237.涉
①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以小舟涉鲸波出(《<指南录>后序》)
②进入,走到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③经历
  涉寒暑不溃(《卖柑者言》)

238.生
①生长
  生石罅(《登泰山记》)
  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秋水》)
②天生,生来,出生,生育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秋声赋》)
③产生,发生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
④活着,生存
  存者且偷生(《石壕吏》)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
⑤生活,生命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⑥生的,与“熟”相对
  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⑦生气,生机
  遏其生气(《病梅馆记》)
⑧生平,一生
  穷予一生之光阴以疗病梅也哉(《病梅馆记》)
  庑下一生伏案卧(《左忠毅公逸事》)
⑨对读书人的称呼,有时也指弟子或门徒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⑩通“性”,本性,天性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附生小:幼年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39.胜
①胜利,战胜,取胜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诸子喻山水》)
②胜过,超过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③优美的,好的;优美的山水或古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以览观江流之胜(《黄州快哉亭记》)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王阁序》)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黄州快哉亭记》)
④(shēng)能承受,禁得起
  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鸿门宴》)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黄州快哉亭记》)
⑤(shēng)尽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⑥通“盛”,兴盛,旺盛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240.师
①军队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加之以师旅(《子路、 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老师,师长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公逸事》)
③学习,效法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④对有某种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的称呼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石钟山记》)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

241.施
①摆放,陈设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
②用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探石发穴,靡计不施(《促织》)
③实行,施行,执行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秦晋崤之战》)
  然后施行(《出师表》)
④加,施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⑤给予,施舍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⑥散布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⑦设置
  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
○附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242.实
①结果实
  且硕茂,早实以蕃(《种树郭橐驼传》)
②确实,的确
  理实如兄言(《孔雀东南飞》)
  儿实无罪过(《孔雀东南飞》)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③事实的真相
  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④事实,实际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指南录>后序》)
  问其所来,以实对(《训俭示康》)
 
⑤真诚,忠实
  此皆良实,志虑忠诚(《出师表》)
⑥实在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⑦充满,充实,与“虚”相对
  兵之胜,避实而击虚(《诸子喻山水》)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采草药》)
⑧成果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⑨果实,种子

243.食
①吃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食物,粮食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训俭示康》)
  嗟来之食
③同“饲”,喂养
  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244.使
①派遣,命令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使人遗赵王书(《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使,让
  诏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出使
  使于晋,顾反(《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使唤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
⑤使者,受命出使的人
  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训俭示康》)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不在使者之目(《<指南录>后序》)
⑥使命,命令
  初,奉使而来(《<指南录>后序》)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⑦主使,指使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⑧假使
  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⑨官名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45.释
①放开,放下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
  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
②释放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③消融,消释
  涣兮,若冰之将释(《老子》)
④放弃
  故释先王之成法(《察今》)

246.恃
①依靠,凭借,倚赖,依仗
  子何恃而往?(《为学》)
  九州生气恃风雷(《已亥杂诗》)
②母亲的代称
  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

247.说
①讲,讲明,叙述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并序)》)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桃花源记》)
②言论,说法,主张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
  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③文体的一种
  为一说,使与书俱(《黄生借书说》)
④通“悦”,高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学记》)
⑤(shuì)说服,劝说
  鲰生说我曰(《鸿门宴》)
 
248.顺
①沿着,与……同一方向
  顺风而呼(《劝学》)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前赤壁赋》)
②顺从,顺应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③依顺
  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病梅馆记》)
④合理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49.素
①白色的生绢,没有染色的丝绸
  鱼传尺素(《踏莎行?郴州旅舍》)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
②白色的
  秦伯素服【白色的丧服】郊次(《秦晋崤之战》)
③朴素,质朴,未加修饰的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训俭示康》)
④白白地,空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
⑤向来,本来,平时
  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狱中上母书》)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250.汤
①热水,开水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
②药汤,中药用水煎煮取汁服用的称“汤剂”
  臣待汤药,未尝废离(《陈情表》)
○附汤汤(shāng 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附汤池
①就温泉砌成的浴池
  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徐霞客《游黄山记》)
②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汤池百步(《轮贵粟疏》)

251.通
①通行,通过,通达
庭中通南北为一(《项脊轩志》)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②沟通,疏通
  乐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
③通畅,顺利
  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并序)》)
④通晓,精晓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⑤普遍,整个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⑥量词,遍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
○附通籍:进士处及第,出仕
  通籍后,俸去书来(《黄生借书说》)
○附通计:总计
  通计一舟,为人五(《核舟记》)
○附通悟:透彻了解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地(《伤仲永》)

252.痛
①痛恨,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②尽情地,彻底地
  近放榜时,痛饮大醉(蒲松龄《王子安》)
  痛改前非
③疼通
  居五日,桓侯体通(《扁鹊见蔡桓公》)
④悲痛,痛心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苏武传》)

253.退
①退却,后退,与“进”相对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孔雀东南飞》)
②返回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③减退,衰退
  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李渔《芙蕖》)
④辞去官职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254.亡
①逃跑,逃亡,特指逃亡到国外
  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走的败兵】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②失去,丢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
③死亡,死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训俭示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④灭亡,使……灭亡
  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引一个国家或朝代的灭亡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⑤通“无”,没有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论语?颜渊》)
  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苏武传》)

255.为
①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给,替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左忠毅公逸事》)
②介词,引进动作的原因,因为,为了
  何为其然也(《前赤壁赋》)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③介词,引进动作的目的,为了,为着,因为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垓下之围》)
④介词,引进动作旁及的对象,向,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⑤(wéi)介词,引出施动者,表示被动
  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⑥(wéi)语气助词,可构成焉……为、何……为、奚……为
⑦(wéi)是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核舟记》)
⑧(wéi)做,干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⑨(wéi)担任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阿房宫赋》)
⑩(wéi)治理
  为国以理,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1(wéi)变成,成为,凝结成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冰,水为之(《劝学》)
○12(wéi)演奏,弹奏
  寡人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并序)》)
○13(wéi)撰写
  为一说,使与书俱(《黄生借书说》)
○14(wéi)叫做,称为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白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wéi)算作,算是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16(wéi)心情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17(wéi)进行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8(wéi)使用
  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19(wéi)当作
  霓为衣兮风为马(《梦游天姥吟留别》)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56.务
①致力于, 从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②事情,事务
  必用此为务(《货殖列序》)

257.徙
①迁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种树郭橐驼传》)
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也(《过秦论》)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琵琶行(并序)》)
②调职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258.狭
①狭窄,不宽阔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②指见识、胸怀不宽广
  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259.鲜
①鲜艳,明亮,鲜亮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②(xiǎn)少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陈情表》)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训俭示康》)

260.向
①如果,假使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从前,原先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游天姥吟留别》)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秋水》)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琵琶行(并序)》)
③朝向,向着
  望洋向若而叹曰(《秋水》)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促织》)
④接近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趋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我独向黄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61.效
①献出,贡献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

②效果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
③效验,证明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采草药》)
④模仿,效法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种树郭橐驼传》)

262.信
①诚信的,讲信用,诚实不欺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
  弗敢专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
②相信,信任
  成述其异,宰不信(《促织》)
  始吾弗信(《秋水》)
  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原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③凭证,信物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④确实,实在,的确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⑤随意,随便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并序)》)
⑥通“伸”,伸张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⑦使者,送信的人
  自可段来信,徐徐更谓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⑧可靠的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

263.行
①道路
  遵彼微行(《诗经?豳风?七月》)
②走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③去,离开;前往
  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畅行,传布
  道德之行,难已(韩愈《原毁》)
⑤实行,做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训俭示康》)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训俭示康》)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诸子喻山水》)
⑥行为,品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⑦将,将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⑧古诗的一种体裁
  琵琶行
⑨(háng)行列,队伍
  凌余阵兮躐余行(《国殇》)
⑩(háng)量词
  项王泣数行下(《垓下之围》)
○11辈分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12运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附行路:路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
○附行伍:指古代军队
  蹑足行伍之间(《过秦论》)
○附行李:使者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264.形
①形体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日星隐曜,山岳潜行(《登泰山记》)
②形状,样子
  视之,形若土狗(《促织》)
  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表现,流露,显露
  归而形诸梦(《黄生借书说》)
④对照,比较
  是非苟相形(《饮酒》)
  相形见绌
⑤形势
  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
⑥身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秋声赋》)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

265.兴
①起来,兴起,发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兰亭集序》)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前赤壁赋》)

②发动
  遂发命,遽兴姜戎(《秦晋崤之战》)
  朝廷兴师问罪(《梦溪笔谈》)
③兴盛,复兴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④(xìng)兴致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腾王阁序》)

266.修
①修饰,装饰
  【修饰,增进,加强】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每要眇兮宜修(《楚辞?九歌?湘君》)
②治理,整治,修理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
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③修建,修造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④修订,撰写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
⑤学习,求进步
  一善易修也(《原毁》)
⑥长,高,引申为年龄的长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成视之,庞然修伟(《促织》)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267.徐
①缓慢,慢慢地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前赤壁赋》)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石钟山记》)
  自可段来信,徐徐更谓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68.许
①答应,允许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伯许诺(《鸿门宴》)
②赞许,赞同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③表示大约的数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④这样,这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⑤处所,地方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⑥许配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⑦期盼,许愿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附许许:拟声词。劳动时共同出力的呼声
  曳屋许许声(《口技》)

269.寻
①不久,随即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②寻找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促织》)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
○附寻常
①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
  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
②普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270.业
①事业,功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②职业
  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种树郭橐驼传》)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③学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送东阳马生序》)
④已经
  若业为吾所有(《黄生借书说》)
○附业根:祸根
  业根,死期至矣(《促织》)

271.遗
①丢失,遗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②送给,给予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苏武传》)
  留待做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遗弃,舍弃,脱离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前赤壁赋》)
④遗留的,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⑤排泄(大小便)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附遗踪:遗迹,旧址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石钟山记》)
○附遗迹:旧迹,陈迹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项脊轩志》)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黄州快哉亭记》)
○附遗恨: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
  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附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
○附遗策:前代的策略,前人留下的策略
  因遗策(《过秦论》)

272.贻
①赠给,送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②遗留
  我之怀矣,自贻伊戚(《左传?宣公二年》引)
  贻害无穷

273.夷
①平坦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其船背稍夷(《核舟记》)
②古代对我国东部民族的称呼,后泛指我国的少数民族
  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秋声赋》)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苏武传》)
③通“怡”,和悦,情绪平和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④削除,铲除
  今操夷大难,略已平矣(《赤壁之战》)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苏武传》)

274.异
①分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项脊轩志》)
②不同
  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君子生非异也(《劝学》)
  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过秦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③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④奇特的,怪异的,特殊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捕蛇者说》)
  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
⑤感到奇怪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父异焉(《伤仲永》)

275.易
①换,换取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②改变,更改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种树郭橐驼传》)
③容易,平易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训俭示康》)
④(地势)平坦,平易
  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矣(《李愬雪夜入蔡州》)

276.诣
①拜访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②到,往,到达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促织》)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指南录后序》)

277.益
①增加,增多,增长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出师表》)
②更,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黄州快哉亭记》)
③逐渐,渐渐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黔之驴》)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④利益,好处
   满招损,谦受益(《伶官传序》)
⑤通“溢”,涨水

278.阴
①与“阳”相对,阴阳,本指日光的向北,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也以阴阳的变化指早晚寒暑的变化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秋声赋》)
②山之北,水之南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其阴,济水东流(《登泰山记》)
③阴天,没有阳光
  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④阴影,树荫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⑤暗中,暗地里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苏武传》)
⑥阴冷,寒冷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⑦光阴,时间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279.引
①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②伸,伸长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见梁襄王》)
③牵引,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调转
  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拿,举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引佩刀自刺(《苏武传》)
⑤引用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⑥招引,招来
  必亲引问委曲(《李愬雪夜如蔡州》)
⑦牵连;攀供
  虞常果引张胜(《苏武传》)
⑧引导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⑨带领
  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长安雪下望月记》)
  为除不洁者,引入(《左忠毅公逸事》)
⑩退避,避开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荆轲刺秦王》)
○11连续
  属引凄异(《三峡》)
○12夺(掉),失去
  是谓乱军引胜(《孟子谋攻》)
○13诗文的序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14延请,引见
  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附引决:自杀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280.盈
①满,充满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诸子喻山水》)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
②增长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龟虽寿》)
○附盈盈
①仪态美好的样子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
②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281.余
①我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钟山记》)
②遗留的,遗存的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前赤壁赋》)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黄州快哉亭记》)
  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
  余韵徐歇(《石钟山记》
③多余的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④其他的,其余的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⑤整数后表示不定的零数
  旬余,杖至百(《促织》)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阿房宫赋》)

282.逾
①越过,经过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孟论学》)
②超过,胜过
  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283.缘
①沿着,顺着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②因缘,缘分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③因为,由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④攀援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84.远
①远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训俭示康》)
②差距大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
  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深远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④距离远,遥远
  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
  而见者远(《劝学》)
⑤时间久,久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85.云
①说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
②助词,无实意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曰师曰弟子云者(《师说》)
③天上的云彩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登泰山记》)
 
④像云一样,比喻多
  旌蔽日兮敌若云(《国殇》)
  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
○附云霄:高空
  磔磔云霄间(《石钟山记》)
○附云霞:彩霞
  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286.责
①要求,索取
  假此科敛丁口(《促织》)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②责备,责问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陈情表》)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促织》)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出师表》)
③责任,差使
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

287.章
①花纹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印章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③乐曲的一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赋》)
④奏章
  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
○附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288.知
①知道,懂得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种树郭橐驼传》)
  唇吻翕辟,不知何词(《促织》)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
②了解,理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
  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病梅馆记》)
③要好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
④通“智”,智慧
  知者乐,仁者寿(《诸子喻山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⑤知识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⑥主持,掌管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289.止
①停止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促织》)
  枹止响腾(《石钟山记》)
②劝阻,阻止,禁止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鸿门宴》)
③仅,只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
  技止此耳(《黔之驴》)
④助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290.致
①送达,送来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②表达,表示
  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③达到,到达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④取得,得到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黄生借书说》)
⑤招致,招引,引来
  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训俭示康》)
⑥招纳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⑦致使,使
  女行吾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⑧情趣,兴致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间词话》)
⑨极,尽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291.质
①抵押品,作为保证的人或物。也指抵押
  燕太子丹质于秦(《战国策?燕策》)
②资质,质地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秋声赋》)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朴实,缺乏文采,与“文”相对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
④通“锧”,刑具,铁砧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质询,问
  余立侍在右,援疑致理(《送东阳马生序》)
⑥通“贽”,见面礼
  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附质明:天刚亮的时候
  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292.众
①多,众多
  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游褒禅山记》)
②普通,一般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列传》)
③众人,许多人
  公宜少从众(《训俭示康》)
④军队
   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

293.专
①单独占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②独断专行,专断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孔雀东南飞》)
③专一,专心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
④专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294.周
①环绕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
②全,遍及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赋》)
③周密,完备
  覆盖周密无际(《张衡传》)
○附周星:一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295.走
①跑,逃跑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促织》)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秋声赋》)
②走向,趋向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
○附走卒:隶卒,差役
  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

296.足
①脚
  非利足也(《劝学》)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
②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③满足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十思疏》)
③足够
  当是时也,余之力尚足以入(《游褒禅山记》)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黄州快哉亭记》)

297.卒
①步兵,士兵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伶官传序》)
②古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③泛指差役
  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
  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
④死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典沃(《秦晋崤之战》)
⑤终于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
  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
⑥(cuì)通“萃“,聚集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秋水》)
⑦(zù)通“猝“,突然,仓猝
  卒起不意(《荆轲刺秦王》)

298.作
①振作
  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②劳动,劳作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采薇采蔽,该亦作止(《采薇》)
  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③起,起立
  作而言曰(《狱中杂记》)
④充当,充任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⑤兴建,建造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书》)
⑥制造,写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
⑦发出
  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促织》)

299.坐
①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也指臀部着物而坐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左忠毅公逸事》)
②通“座“,座位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满坐寂然(《口技》)
③因,由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④定罪,因……而获罪,犯罪
副有罪,当相坐(《苏武传》)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⑤空,徒然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江淹《望荆山》)
⑥坐守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徐珂《冯婉贞》)

300.属
 一shu(三声)
①类
  有宇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②系,是
  而营、哨各官,亦多属旧人。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③隶属,归属
  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三国志·吴主传》)
④亲属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二、zhu(三声)
⑤连接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
⑥写作  
  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⑦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高考文言文18虚词整理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7.【若】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8.【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在】
1.到处。
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所在之处,处所。
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9.【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10.【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11.【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12.【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②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① 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①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 固以怪之矣。

② 日以尽矣。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
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13.【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3.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5.因为,由于。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原因,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
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
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4.【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15.【与】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二)连词。
1.连词。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
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3.对付。
①庞煖易与耳。
4.参加,参与。
①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5.赞许,同意。
①吾与点也。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16.【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②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②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
③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三)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①《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①以身作则。
(四)动词。效法。
①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则是】只当是。
①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
【则则】赞叹的声音。
①连呼则则。
17.【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18.【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