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几何问题里要求证线段关系时,首先就应通过观察图形,并根据已知的条件,将求证的线段关系转换为等价的对应线段。今天的这道经典例题就利用两种辅助线的方式,分别得到轴对称图形,进而得到线段对应关系。

例8 如图5-18,已知:△ABC中,AB=AC,∠A=100°,CD是角平分线。求证:BC=CD+AD

基本图形分析法:如何运用轴对称型图形得到求证对应线段

图5-18

分析:本题要证的结论BC=CD+AD,是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所以可根据线段和差关系的定义,在线段CB上截取CE=CD(如图5-19),然后应证BE=AD。由于截得的线段CE和CD是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相等线段,所以它们可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现在这个等腰三角形只有两条腰而没有底边,所以联结DE(如图5-19),就可得∠CDE=∠CED。

基本图形分析法:如何运用轴对称型图形得到求证对应线段

图5-19

由条件AB=AC,∠A=100°,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CB=1/2·(180°-100°)=40°,而CD是角平分线,所以∠BCD=1/2·40°=20°,于是就有∠CED=1/2·(180°-20°)=80°,从而就得到∠CED=2∠B,而由B、E、C成一直线,又有∠CED是△EBD的外角,由此就得△EBD是等腰三角形或BE=DE,这样问题就成为应证DE=AD。

由于条件中给出CD是角平分线,所以∠BCD和∠ACD这两个相等的角就是关于CD成轴对称的,从而就可以添加轴对称型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由于图形中已经出现了对称轴CD,所以添加的方法是将三角形沿对称轴翻折,若考虑将△ACD沿CD翻折过去(如图5-20),则由∠BCD=∠ACD,可知CA必定落在CB上,所以具体的添加方法就是:在CB上截取CF=CA,再联结DF(如图5-20)。则由CF=CA,∠FCD=∠ACD和CD=CD,就可得△FCD≌△ACD,DF=DA。这样问题就转化成要证DE=DF,而这又是两条具有公共端点D的相等线段,它们可以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问题也就成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问题,所以问题又应转化成证DE=DF的等价性质∠DEF=∠DFE。但我们已证∠DEF=80°,从而又应证∠DFE也等于80°,由于∠DFE是∠DFC的补角,而∠DFC=∠A=100°,所以分析可以完成。

基本图形分析法:如何运用轴对称型图形得到求证对应线段

图5-20

本题在根据线段和差关系的定义来进行分析时,也可以考虑将CD和AD这两条线段接起来,也就是延长CD到E,使DE=DA(如图5-21),那么问题就成为要证CE=CB。但这是两条具有公共端点C的相等线段,它们可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于是联结BE(如图5-21),然后应证CE=CB的等价性质∠E=∠CBE。又因AB=AC,∠A=100°,所以∠ABC=∠ACB=40°,而CD是角平分线,所以∠BCD=20°那么问题也就是要证∠E=80°

基本图形分析法:如何运用轴对称型图形得到求证对应线段

图5-21

由于∠BCD和∠ACD这两个相等的角是关于CD成轴对称的,所以可添加轴对称型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于是在CB上截取CF=CA,并联结DF(如图5-21),即可得△ACD≌△FCD,DA=DF,∠DFC=∠A=100°,而B、F、C成一直线,所以∠BFD=80°,这样问题就是要证∠E=∠BFD,而这一性质也是等价于∠EBA=∠FBA=40°,所以△BDE和△BDF必定也是一对轴对称型全等三角形而在这两个三角形中,已经出现的条件是DE=DA=DF,DB=DB,所以还要证一个性质,由于上述已讨论的两组相等的角都是结论,不能用,所以只能证明第三个角,也就是这两条对应边的夹角相等,即要证∠BDE=∠BDF。由条件AB、CE相交于D,可得∠BDE=∠CDA。而在△ACD中,∠CDA=180°-100°-20°=60°,而∠CDF=∠CDA,所以∠BDF=180°-2×60°=60°,所以∠BDE=∠BDF可以证明,分析也就可以完成。

基本图形分析法:如何运用轴对称型图形得到求证对应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