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概念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2.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是物理变化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
的现象,是化学变化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 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基础知识提纲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 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19.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0.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1.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2. 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3. 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4. 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5.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6.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27. 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28.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29.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30.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1. 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烟是固体。
32.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1)氯酸钾(白)和二氧化锰(黑)的混合物;
(2)高锰酸钾;其中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3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4. 氢气的用途有(1)冶炼金属(还原性);(2)焊接金属(可燃性);(3)探空气球(比空气轻)。
35. 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
36.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37. 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38. 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39.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40.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3。
41. 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42. 为了证明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应滴加稀盐酸。
43. 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44. 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45. 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6. 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47. 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48. 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49. 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烧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镊子。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50. 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51.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52. 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53.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54.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复燃。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燃着木条在集气瓶口熄灭。
55.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56.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57.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最后计算产率。
58.浓硫酸在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六、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12、地壳中、人体中、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