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 鉴赏品析,感悟评价

鉴赏品析能力包括对文言文写人状景的基本方法的赏析,对基本写作技巧的赏析,对文章语言的赏析,对人物形象的品评,结合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1.人物形象、语言与表现手法的赏析

(1)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的方法)、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的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2)品味语言的方法有: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品析(描写、说明、记叙、抒情、议论)、抓住语言的形式(句式、音韵、节奏等)进行品析。

(3)品析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叙议结合、正侧相映、虚实结合、烘托、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等。

2.解答感悟评价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阅读选文。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选文(包括链接材料),理解文中内容、情感,再结合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善于捕捉信息。要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

(4)组织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通顺流畅。

(2015·聊城)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感悟评价类题目。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内容情感,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其次是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经验;最后是组织语言,准确作答。我们要先把握本文的观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然后结合自身经历作答。

【参考答案】 示例:挫折让我成长。每当我学习上落后别人时,开始很沮丧,然后收拾心情奋起直追,获得成功。可以说,每一次挫折都是我成长的营养剂。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

第19讲 拓展延伸

1.考查重点

(1)结合文章内容,针对某句话、某件事、某种写作技巧等谈借鉴作用;

(2)根据文中观点按要求补充恰当的事例;

(3)以古代文段(或事例)论证现实观点;

(4)以课外文段印证选段观点。

2.基本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阅读时,应以着眼于全篇的目光,认真通读全文,抓住基本要素,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确作品所包含的人物、事件、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以及作者借以表达的对生活的见解和对笔下人物所持的态度等。

(2)锁定范围,准确摘取。答题时,必须确认题目涉及的语句、段落或区间,揣摩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语句,选出最有用的信息。

(3)调动积累,综合推理。这一类问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材料中没有明确出现,这就需要考生既吃透原文,又充分调动知识积累,融会贯通,进行推理,找出正确答案。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要吃透题干要求,把握内容要点,看看是否有字数限制,是谈感悟还是描述画面或是补充事例,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2015·十堰)阅读《岳阳楼记》选段,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以课外文段印证选段观点的拓展延伸题。解答此类题目,学生既要吃透原文,更要掌握课外选段的内涵。然后根据题干意思,组织语言,规范作答。我们把本题题干孟子的关键句找出来:“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意即“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行对照,不难发现有共同点。

【参考答案】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或: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意思也可)

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2.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4.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中考语文复习临门一脚:鉴赏品析,感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