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概括要点答案

变式训练

1.本文的线索是“素颜如雪”。因为作者写在凤凰古城看到的首饰,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都与“素颜如雪”有关。 2.①收束全文,照应标题;②升华主旨,赞美“素”雅之美。 3.这篇散文由凤凰古城首饰之美开篇,围绕“素颜如雪”写了花开、文字、画作、爱情、诗词意境的素雅、纯净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素颜”的赞赏与追求。

考点精练

(一)1.①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予自己,使锈迹斑斑的牙齿变白;②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予北方人民,为缺水的省份送去一江清水;③本已缺水的襄阳等水源地节水、护水,为北方“输血”供水,义重情深。(意对即可) 2.明线是作者(一周)的行踪;暗线是“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或“作者对汉水的感激(欣喜、珍惜)之情”。 3.①开篇点题,点明我将开启汉水寻访之旅及恩赐之意。②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一周行程的记叙。 4.“童话”指自己锈迹斑斑的牙齿由黄变白的神奇变化,用“童话”一词既表明了汉江水质的优良,又表达了作者对汉江水质清澈由衷的赞叹(赞美)之情。 5.表达了作者:①对汉水的喜爱之情;②饮水思源,对襄阳人民奉献精神的感激之情;③对汉水文化的敬仰之情。(答到两点即可) 

(二)1.“我”离开当代课老师的山村时听到的孩子的声音。“我”回到故乡的城市,偶遇中学同学喊“我”的声音。“我”满心失落回家时,听到的聋哑儿童的叫声。去年在老家午睡时,母亲在耳畔呼唤的声音。 2.总领全文,点明文章的中心。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声音是文章的明线,人间纯真的感情是文章的暗线。作者把几个不同场合的声音放到一起来写,表达作者对人间纯真情感的赞美。 4.(1)斑斓,形容词做动词用,让“离别的心绪”像具有色彩一样,显得复杂多变、琢磨不定、生动形象。(2)清澈,本来形容水杂质少,在这里指作者失意归来,孩子的叫声让他的心静了下来。 5.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情感是作者心中最美的感情,所以母亲对“我”的呼唤,是此生最美的声音,我在梦中喊出的“妈妈”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最纯真的爱意。

第21讲 重点词、句、段赏析

变式训练

1.原意是“存心,有意”,这里指豆棵、豆荚积攒力量迎接成熟与丰收。 2.“悄悄”写出了小妹想给奶奶和姐姐惊喜,“黄黄绿绿”写出了豆芽的多彩,小妹对生活的热爱,暗喻她们的生活简单却丰富,因真情而丰富多彩。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这种诗意生活的赞美之情。 3.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咧嘴”“憨笑”写豆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豆芽的长势喜人,侧面烘托出小姐俩的喜悦之情。

考点精练

(一)1.一是按照习俗入葬,陪伴爷爷;二是自己提前选好安葬之处,以解儿子后顾之忧。 2.(1)父亲没想到“我”会说出“将来我死了,也睡在你边上”的话,“愣”字既写出了父亲的惊讶,也为下文写他做出随儿子进城不再回老家的决定埋下伏笔。(2)父亲居然背着家人去看墓地,“愣”字既写出了父亲的举动出乎他的意料,也写出了他的不解,为下文揭开父亲要“当一回城里人”的原因作铺垫。 3.(1)语气沉重,感情凝重,让他感觉到责任重大,暗含自己不能继续尽责的遗憾和伤感。(2)语气诙谐,表现了父亲将要完成责任传承后的轻松和恋恋不舍。 4.一是父亲觉得儿子在城里没根,他埋在城里,儿子就有根了,生活、工作就安心了;二是儿子回老家扫墓路途太远,父亲埋在城里,儿子就不用长途奔波了。 5.①父亲墓地上那棵松树一天天长大,给了他心灵的安慰。②“大树”比喻父亲,父亲一生为儿女操心劳碌,就像大树一样为儿女遮风挡雨、遮阳纳阴,死后还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儿女的呵护,表现了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二)1.(1)连用三个“老老实实”反复强调,突出了“我”买车失败后沮丧和无奈。(2)连用具体数字,表现哥哥买车的不易(当时生活的艰辛与不富裕),突然哥哥对“我”的关爱。 2.(1)给上学及工作带来福利;(2)帮助家里渡过难关;(3)满足少年虚荣的需要;(4)感到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对生活充满信心。 3.内容上:(1)写自己为买自行车挣钱存钱的不易;(2)突出我对自行车的渴求。结构上:(1)为下文突然得到自行车时的惊喜作铺垫。(2)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富于变化)。 4.(1)怀念邮电蓝自行车:虽然那辆自行车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卖了,但依然还牵挂着它。(2)怀念少年时的岁月和往事:那段自行车陪伴的岁月,那些温暖的亲情,都已成为回忆,有一种淡淡的失落。(3)寻找“我”在那段岁月中磨砺出的精神力量:任何时候都能勇敢面对,积极行动。

第22讲 把握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答案

变式训练

1.(1)环境描写,将“湖浪”比作“小米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气温骤降,湖浪开始凝结的情形,突出了环境恶劣,为下文父亲砸冰、扒冰的情节做了铺垫。(2)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突出表现了父亲经验丰富。 2.与第③段中的“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相照应。体现出父亲关心孩子成长、渴望儿子读书学习的愿望。 3.我不这样认为。本文结尾“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已经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含蓄、耐人寻味,避免了过于直白。并且结尾的“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采用动作描写,用“死死地”“抠”突出了父亲的顽强,以及救儿子的决心,体现了父爱的伟大与无私,震撼人心。

考点精练

(一)1.挑坏栗 炒香栗 助学子(表述得当均可) 2.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3.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 4.“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5.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6.示例:汪爷爷,您真是一个好心人,谢谢您!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1.示例:护身符 2.倒叙;将故事的结局提到开头来写,既造成了悬念,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又使小说的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 3.伏笔:家里只有一个保姆和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太太。照应:照片里的人比尔刚认识,她就是罗斯家那位体弱多病的老太太。前后照应,使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并在设疑和解疑中增强了小说的曲折性和吸引力。 4.(1)表现了卡丹想告诉比尔但又无从告知的无奈的心理。(2)表现了罗斯胸有成竹且引以为豪的心理。 5.特征:廉洁自律,有责任心。现实意义: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为官做人的底线,守住这条底线,则家庭美满,亲人幸福,守不住,则家庭破碎,亲人遭殃。领导干部要时刻坚守住廉洁这条底线,分清什么是一时之快,什么是长久的幸福,时刻警醒,严格自律,不越雷池,不蹈悔海,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这样,才是真正对家庭负责,对亲人负责。

第23讲 记叙文阅读之个性表达

变式训练

1.示例:这还是我熟悉的家乡吗?什么时候盖起了这么多的高楼大厦?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哪里去了?那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的闽都古城、三坊七巷哪里去了?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坏文化遗产的脚步何时才能停止呢? 2.示例一:纵有金山银山,难买文化遗产。示例二: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3.示例一: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示例二:三岛春深云气暖,九霄地迥月明多。(故宫)

考点精练

(一)1.他妻子还在医院,就不怕他不还钱。 2.示例:我的天,看来不幸要被同事们言中了,这个男人果然利用了我的善良,莫非我真的看错他了吗?唉,姑且再信他一次吧。 3.一系列的动词,突出表现了男人抱着摔伤的妻子求医时急切、慌乱、无助的举动。 4.示例:曾子杀猪的故事;信义兄弟的故事;季布一诺的故事等。 5.示例:男子只是因了一份卑微,因了生活的艰辛,而被逼得不得不失信。然而在这世间,却偏偏有诸如他这样的人,因为偶尔的一次有着难言之隐的“失信”,而自责不已,用最原始的方式惩罚自己,让我们这个世界还有一丝丝的温暖。(言之有理即可) 

(二)1.他掏钱给小乞丐 她赶走小乞丐 她嘲讽中年男人 2.示例:你们这些骗子,装得这样可怜,还不是为了骗几个钱!真让人恶心! 3.那个男人虽身患绝症,生命将息,但他的善良、热心、仁爱、悲悯之心却架起了一座通向人性之美的心灵之桥、大爱之桥。而她虽拥有生命,但冷漠仇恨的心灵放慢了她对弱势群体彰显人性美的脚步。(符合文意即可) 4.桥既指文中的人行过街天桥,更指对弱势群体所彰显出的善良仁爱、悲悯之心所架起的心灵之桥、爱之桥。 5.示例:人之初,性本善。当面对他人道德沦丧时,人的善念之心墙也面临着考验,文章中的她显然动摇了,关上了善心之门。而中年男子、苏州姑娘却用自己的举手之劳坚守着善良、仁爱、悲悯之心,用自己的善举诠释着人性之美、人性之温暖。他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温暖着那些冷漠之心,温暖着这个世界。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和谐美丽。(围绕文章中心结合材料阐述看法即可)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相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