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六 民俗风情、文化传承

民俗风情传承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深层记忆,挖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中考试题也顺应这一时代潮流,不断出现以“民族风情、文化传承”为内容的考题。

以“民俗风情、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现代文阅读以散文和说明文为主要文体,着重考查对文本中包含的文化特征、内涵、意义的理解、领悟、探究,也考查文体特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同学们对文本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有很好的领悟。如2015年山东德州卷《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传统文化扇面书画的历史、形制和创作技法;2015年湖南长沙卷《长沙美食》用简洁凝练的语言从长沙人爱喝茶、长沙人爱吃苦的东西、长沙人喜欢吃腌制品、长沙人有特定的“饮食语言”四方面介绍了长沙独特的饮食文化;2009年河北中考卷《长信宫灯》介绍了民族瑰宝长信宫灯的造型优美、结构精奇、设计科学,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滚动组合训练(一)

(2016·原创)

光彩照人的蔚县剪纸

文/李寸松

①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千百年来流行全国,名扬海外。它是一种时令艺术,一到逢年过节,喜庆吉日,农村到处都是,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家家户户的门楣上、炕围上、顶棚上、窗户上、衣柜上、粮囤上、碗橱上、礼食上、农具上,连牲口厩里也不忘,户户村村都被装点得红红火火,漂漂亮亮。剪纸都是大娘、大嫂、大妹子们的巧手之作。即使集上卖的是“泥腿子”的作品,也很受欢迎,是人民群众自剪、自贴、自乐的艺术,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诸如:吉祥福祉的“连年有余”(莲花和大鱼)、喜鹊登上梅梢的“喜上眉梢”;象征婚姻美满的“龙凤呈祥”“福禄鸳鸯”;祝寿的“耄耋富贵”(猫、蝶、牡丹)“福寿双全”(蝠、桃、铜钱);祈望子孙绵延的“石榴多子”“松鼠葡萄”;祈望致富的“财猪拱门”“聚宝盆”“摇钱树”……还有热爱乡土、赞美生产劳动的:“男耕女织”“放牛牧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花鸟虫鱼”以及美丽神话、戏曲英雄等等。各地剪纸题材大致相同,可谓是各有特色,风格各异。

②剪纸里有一种叫“窗花”,通常是用红纸剪成。“北国窗花”常见于我国西北、华北。早年玻璃尚未普遍使用时,北方民居的窗户,大都是用横竖木条制成多格的窗架,然后在窗架上糊以韧性较强半透明的土纸采光御风。贴在窗上小方格里的剪纸,就叫“窗花”。说到窗花,河北蔚县的窗花很有特色。它是用很薄的连史纸叠成后,用白酒和中药调品色,一色一色点染的,色彩绚丽。这种特制的色彩只往下渗,因而一次能染数十张,这是蔚县剪纸艺人史无前例的大创造。传说蔚县剪纸在百余年前受天津杨柳青和武强水印木版年画的影响,开始制成四五色的“草窗花”,受到群众欢迎,渐渐流传开去,销售到张家口、保定、包头、太原、北京、天津等地,后来东北、河南等地也来订货,蔚县制作剪纸的人家也就越来越多。秋收后,农家利用农闲忙着刻剪纸,县里制作较好的庄户,所做的剪纸年年供不应求。经艺人们的长期实践,蔚县剪纸艺术性不断提高,技术日益精熟,形成了蔚县点染剪纸突出的独有风格。早在1949年郭沫若先生在徐蔚南编撰的《剪画选胜》一书卷首题诗:“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③上世纪80年代,中央美院原民间美术系主任杨先让和专家们一行7人,曾到蔚县赶集,对剪纸集市赞叹不已。他说:“真是名不虚传的剪纸之乡,清晨一辆辆自行车都载着一个贴满窗花的木架子,排成了长阵,阳光下更显得灿烂辉煌,再加上长龙似的卖窗花地摊,那气势,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处,我深深感到了场景的壮观。染色刻纸把县城渲染得太美太美,美哉蔚县……我们全都陶醉在民间美术的海洋中……”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也曾到蔚县赶过集,亲眼所见,亲身感受,举双手同意先让教授的赞美。我到的那一天,正赶上蔚县前夜下过大雪,房上、树上、街上到处积雪,一片银色世界,在满眼白玉似的白雪衬托下,那“百花盛开”的窗花,更像在寒风里怒放的迎春花,已迎得满园春色提前到来,这一幅世上无双,“天人合一”的人间美景,使我毕生难忘。

(选自2015年7月2日《张家口日报》,有改动)

1.阅读选文第①段,概括剪纸的特点。

2.文段②中加着重号的“大都”一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把文章的题目改为“蔚县窗花”好不好?为什么?


4.右边的作品是蔚县剪纸艺人王老赏的《庆翻身》,欣赏后,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介绍其内容。

(2016·原创)

粽子里的乡愁

文/琦君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⑧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2014年3月10日《甘肃日报》,有删改)

1.选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选文写了家乡端阳节时的哪些风俗?

3.选文第④段加线句子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简析选文第⑦段“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中“敲”字的表达效果。

5.阅读选文第⑧段,提出一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解答。

滚动组合训练(二)

(2016·原创)

真定府的大菩萨

文/晓畅

①“沧州狮子定州塔,真定府的大菩萨”,在燕赵大地流传着“河北有三宝”的俗语。这“真定府的大菩萨”,指的就是正定隆兴寺内大悲阁里的铜铸观音像。

②隆兴寺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思成先生曾说:“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的隆兴寺。”寺中藏宝无数,摩尼殿、千手千眼观音、转轮藏、龙藏寺碑、毗卢佛……件件都当得起一个“最”字——全国之最、世界之最。其中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是世界上古代铜铸立式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一尊。

③这尊观音像高21.3米,也就是说有七八层楼那么高,而大悲阁更有35.5米高,“先铸佛,后盖阁”。如果把寺内亭台殿阁这些高低错落的建筑群比作群山的话,那大悲阁就是最高峰,宏大巍峨。

④千手千眼观音像身姿伟岸,比例匀称,法相庄严,双眼满含慈悲,有手臂42只,分别持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姿态变化,张扬着力量与威严。我妄自猜想,那美轮美奂的舞蹈“千手观音”,应该就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吧。

⑤为什么称千手千眼观音呢?据佛典载,观世音听如来说法,发誓要利益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以圆满无碍地普度一切众生。

⑥关于这座铜铸观音像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年铸到观音像的脖子时,因为太高,铜浆到了顶层就凝固了,于是施工被迫停了下来。一天,有一个白胡子老者从这里路过,工匠们感觉他是位高人,就向他请教。老人说:我已是土埋到脖子的人,能有什么办法?说完飘然而去。工匠们细细琢磨老者的话,悟出了屯土施工的方法,于是齐着观音像的脖子筑起了20多米高的土堆,然后在上面炼铜,很快就铸好了观音像的头部。这土堆形成了一个很大很长的斜坡,一直堆到三里之外。正定城东一个村子叫三里屯,据说就是由此而得名。

⑦传说有杜撰的成分,但“屯土增高,分节铸造”凝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却是真实真切的。

⑧值得一提的是,观音立像莲座下的石质须弥坛上的一组组雕像,也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这一须弥坛高2.2米,坛侧布满雕饰。伎乐人吹拉弹唱,动作不一,表情丰富,精美生动;负重的力士半蹲半跪,似乎整个大佛的重量都压在身上,他们肌腱发达,鼓肚突目,奋力挺身,显示着不为重压所击垮的那么一股子劲头,写实与夸张完美结合,堪称北宋时期建筑雕饰艺术的杰作。

(选自2014年11月21日《石家庄日报》,有改动)

1.简析第①段加横线处引号的作用。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简析其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⑥段叙写铸观音像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引用梁思成的话作为佐证,意在说明龙兴寺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

B.第④段加着重号的“应该”一词不能删去,它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C. 真定府的大菩萨之所以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是因为她拥有上千只手,上千只眼。

D.文章结尾介绍观音立像莲座下雕像的精美,意在衬托观音立像的华美,使读者对观音立像的认识更加全面。

(2016·原创)

家风,传统文化的价值传承

文/林琳

①今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有“富二代”回答家风是“不啃老,不坑爹”,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回答家风是“不怕吃亏”,有天津市民回答家风是“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有航天员回答家风是“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②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小到大都需遵循的祖训,是能够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追溯历史,不管大家小户,大多十分重视家族成员对这些规矩的遵守和执行。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③今天,家风的指引和约束作用日渐弱化。过去介绍男女朋友,人们总喜欢问上一句“家教如何”,如今恐怕更多地被“收入如何”“可有房车”所代替;过去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丑不可外扬”,如今一些家庭为房、为钱打破头的“官司”甚至会闹到电视上,让全国人民帮着评理……诸如此类,人们似乎越来越不在意家风的意义和力量,越来越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的家风”。在金钱和物质面前,家风的价值似乎被不少人抛诸脑后。

④现实生活中,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不仅啃老而且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赚钱快走捷径,而制售假冒伪劣的商品……当然,这些事情的发生不能全部归罪于家风、家教的缺失,但试想,如果依然有严格、质朴的家风,如果一些人曾经不止一次地被父辈谆谆教诲,上述事情发生的概率会不会减少一些?

⑤家风,既是家庭、家族的事情,也是整个社会的事情。试想,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要求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今天或许不会有这么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这么多人不敢扶摔倒的老人、这么多无人敢吃又不得不吃的食品;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告诉、要求自己的孩子“退一步海阔天空”,今天或许不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纷争、诉讼和拳脚相向,不会有那么多戾气和浮躁;如果每一家庭都告诉、要求自己的孩子“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今天或许不会有那么多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的腐败官员。

⑥从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说,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的第一个学堂。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家风家教的缺失,导致一些人走向社会之后容易失去底线,做出一些违背道德、法律的事情——家风缺失,世风日下。

⑦当诸多人为了金钱和利益不断忙碌、奔波,当经济发展的指标和数字愈发光鲜、漂亮,不该忘记,家风仍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财富和力量。弘扬优秀的家风,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选自2014年2月19日《工人日报》,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开头有何特点?

3.用简洁的语言给“家风”下一个定义。

4.简述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5.选文第⑥段中加着重号的两个“一些”起什么作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阅读测试:热点材料六 民俗风情、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