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重要考点50道文学文化常识题专项解析

考查内容:包含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两部分。

Ø 考点一 文学常识

考查初中教材涉及的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和作品,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和作品以及外国重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常识的考查内容体现“重要”二字,只考查重要的、常见的内容,而且只考查常识。这就不要求把所有的课文作者都记住,也不需要纠缠于细枝末节。这一考点的具体要求是:

①熟记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出处。②理解重要课文的作者、人物、主题。③了解重要作家及流派的成就、风格。④了解重要作品中的典型文学形象。

Ø 考点二 文化常识

考查初中教材涉及的一些文化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常识,如对联、古代称谓、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科举常识、官职名称等。

文化常识主要指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初中生来说,需要掌握的文化常识其实很少,对这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课本的古诗文中。这就提醒我们对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不仅要熟读成诵,还要了解诗文中出现的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另外,还会考查一些文体知识,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和现当代文体知识两部分。

Ø 想要答好文学、文化常识题目,需要注意几点:

1.要注重积累,牢固记忆,扎实掌握,尤其是名家名作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艺术特点等内容。

2.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对号入座”

3.要注意阅读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平时多用卡片、笔记本等方式进行分项的梳理和积累。

Ø 主要考查形式:

把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分列为选项,要求判断出“正确的”或“错误的”选项。(选择题为主)

50道精选试题解析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B.《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贾雨村、严监生等都是其中的艺术典型。

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答案】B 

【解析】 贾雨村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咏雪》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关雎》为其首篇。

C.古汉语中,山之北、江河之南为“阴”,山之南、江河之北为“阳”。《愚公移山》中的“汉阴”和“河阳”,就指汉水南岸和黄河北岸,我省的蒙阴县则位于蒙山之北。

D.凡尔纳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书中很多独具特色的幻想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答案】A 

【解析】 “《咏雪》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表述不准确。《咏雪》是一段记事散文,它不是寓言。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

B.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敬辞类如“贵庚”“令堂”“赐教”等,谦辞类如“敝人”“寒舍”“犬子”等。

C.我们日常读书、看报,有时会见到“子曰诗云”,其中“子”指孔子,“诗”指《诗经》。

D.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答案】D 

【解析】 “昌黎先生”不是韩愈的谥号。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昌黎先生”。韩愈的谥号是“文”。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B.《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C.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小令,一般只有一个曲牌。

D.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端午”是其中的一个节气。

【答案】D 

【解析】 端午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

B.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D.古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一般为八句,分为首联、颈联、尾联和颔联。

【答案】D 

【解析】 律诗一般为八句,绝句为四句。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绝句”“长短句”等。

B.有诗云:“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古今,聊斋史记西厢镜。”其中“聊斋”指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C.古人将“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作阴。 《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D.《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答案】A 

【解析】 词不叫“绝句”。

7.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稷”中的“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C.“采菊东篱下”的“菊”被誉为“花中的隐士”,与“梅、兰、松”合称“四君子”。

D.岳阳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答案】C 

【解析】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的草书名家有张旭、怀素等。

C.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红色代表忠勇侠义,黑色代表阴险奸诈,白色代表勇猛而智慧。

D.“雁”在古代诗词中常带有思乡、思亲的感情色彩,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答案】C 

【解析】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红色代表忠勇侠义,黑色代表勇猛而智慧,白色代表阴险奸诈。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梦回吹角连营”中的“吹角”指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古时候吹牛角以发号令。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中“谪”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C.“五色交辉”中的“五色”指的是青、黄、黑、白、赤五种颜色。

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北岸。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答案】D 

【解析】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南岸。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岸叫“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阳”,如“河阳”指黄河北岸,“汉阴”指汉水南岸。

10.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说“化干戈为玉帛”,是指把战争变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其中的“干”为防具,指盾牌,“戈”为武器。

B.“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拜手”和“稽首”是两种不同的跪拜礼。“拜手”是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到手上;而“稽首”则是跪下,叩头到地,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C.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D.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长辈所起,“字”是18岁成年时举行加冠礼后才起的。

【答案】D 

【解析】 加冠礼为20岁。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写景、叙事,也可以谈论文学、政治;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等。

B.“臣本布衣”中的“布衣”指平民,黎民、庶民、黎庶、殿下、白身、氓等也是对平民的称呼。

C.“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答案】B 

【解析】 “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亲王、公主等的敬称。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B.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答案】B 

【解析】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1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答案】B 

【解析】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的编年体史书。

1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答案】D 

【解析】 “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答案】B 

【解析】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是敬称,不是谦称。

1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B.《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思想。

C.“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答案】B 

【解析】 《公输》体现了墨家反对战争的主张。

1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用“总角”代指儿童。

C.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的一次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答案】C 

【解析】 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

18.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分别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B 

【解析】 “失马真成福”化用的是“塞翁失马”的典故。“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

19.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答案】A 

【解析】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

20.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答案】B 

【解析】 古代常用的五种文体:说、记、铭、序、表。不包括“书”。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岳阳楼记》中的 “庆历四年春”,“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B.古人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C.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温庭筠等。

D.“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答案】C 

【解析】 温庭筠是花间派代表,唐朝人。

22.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独怆然而涕下”中“涕”在古代指鼻涕,并不是眼泪。上古眼泪叫作“泗”。

B.岱宗,对泰山的尊称,又称岱山,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是我国的“五岳”之首。《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C.在科举时代,经过县一级考试取得秀才资格后即成为县生员,“相公”是对秀才的称呼,“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叫“乡试年”

D.“翠莲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万福”,是古代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后来用“万福”作为行礼的代称。

【答案】A 

【解析】 “涕”在古代指眼泪。“泗”是指鼻涕。

23.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B.“丝竹”“芳草”“风骚”“婵娟”在古诗文中分别和“音乐”“离愁”“文学才华”“月亮或嫦娥”有关。

C.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例如:信被称为“鸿雁”“尺牍”“尺素”“函”“札”等。

D.“乡试”是科举考试制度中的一种形式,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考试,《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在乡试中考中的举人,“乡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会员”。

【答案】D 

【解析】 “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2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战国时期法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庄子》。

B.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的八条目。

C.“年”在甲骨文中写作,表示一个人扛着成熟的庄稼,最初是“丰收、收获”的意思。

D.儒家经典《礼记》中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名为“大同”。

【答案】A 

【解析】 《庄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对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应、平仄相协、意义相关,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C.古代表示任用提拔的说法有举、拜、陟,如“陟罚臧否”中的“陟”就是提拔的意思;表示降职的有迁、黜、贬、谪,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就是贬官的意思。

D.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为“喜上眉梢”,蝠来借指“福”,葫芦借指“福禄”等。

【答案】C 

【解析】 “拜”是指授给官职。“迁”是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古代尊右贱左,右迁是指升职,左迁是指降职。

2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龙腾虎跃”“猴年马月”“鸡犬相闻”中的动物都在十二生肖之列。

B.平民间的友谊称“布衣之交”;书法“二王”即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三元”指科举考试中的解元、会元、状元。

C.“初唐四杰”是指唐朝初年的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D.中国的毛笔书法在世界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门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中王羲之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兰亭集序》帖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答案】D 

【解析】 《兰亭集序》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垂髫”指小孩,“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芙蕖”指荷花。

B.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

D.“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乐曲,现在常用来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化作品。

【答案】C 【解析】 “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和苏辙。

2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表示进入成年。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古时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B.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苏武牧羊这个历史故事。

C.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觥筹”,“罍而歌者”中“罍”,“衔觞赋诗”中“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D.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某一形象或某一场景的情况,如“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簪缨”指代“官位”。

【答案】A 

【解析】 “耄耋之年”指七八十岁。

2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古代“书”“铭”“说”“记”“序”“表”“传”等多种文体,它们体现了古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方式。

B.“令”是一种敬辞。向别人介绍自己父母时,我们可用“令尊”“令堂”这样的称呼。

C.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作品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儿女情怀。

【答案】B 

【解析】 “令尊”“令堂”用来称呼别人的父亲和母亲。

3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八年级学生小芳想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建个微信群,最适合的群名选“豆蔻年华”。

不惑岁月 豆蔻年华 而立之家 弱冠一族

B.“桃李”“烽烟”“巾帼”“丝竹”“布衣”分别指学生、战争、妇女、音乐、百姓。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家母贵姓?”

D.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晓风应该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答案】C 

【解析】 “家母”是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

【答案】C 

【解析】 A.“射者中”中的“射”是指投壶游戏,与“六艺”中的射箭显然不同。B.“劳驾”“赐教”“见谅”为敬辞。D.“望日”“既望”颠倒了。“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十六。

3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B.“朝服衣冠,窥镜”中的“镜”并非玻璃做成,我国古代铜镜为多,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上镜”,是指人在影视镜头中的相貌比本人好看。

C.“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此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答案】A 

【解析】 “金乌”和“曦和”是太阳的别称。

3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答案】3.D 

【解析】 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B.“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到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兵家的孙武等。

C.“布衣之怒”中“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敝人、白丁都有百姓的意思。

D.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答案】C 

【解析】 “敝人”是对自己的谦称。

3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出自《庄子》的成语有鹏程万里、越俎代庖、游刃有余和井底之蛙等。

B.《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南北朝时刘义庆组织一批门人食客编写的。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轻快明朗;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D.契诃夫,十九世纪末期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小说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现况。代表作有《吝啬鬼》《变色龙》《套中人》《死魂灵》等。

【答案】D 

【解析】 《吝啬鬼》的作者是莫里哀,《死魂灵》的作者是果戈理。

36.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 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B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B项“失马真成福”出自《淮南子》中的寓言《塞翁失马》。

37. 下列选句出自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是 ( )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B.(宋江一行)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C.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真乃一时胜会。

D. 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答案】A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先看出自哪部作品。A项为周密的《观潮》,周密是宋代的。B项中的“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C项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作者吴敬梓是清代的。D项是《三国演义》中的片段,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

38. 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中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C. 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 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答案】D

【解析】A项“庆历”和B项“元丰”都是宋朝皇帝的年号,C项“崇祯”为明朝皇帝的年号,D项为干支纪年。

39.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

A. 一生谨慎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在与东吴的交锋中三气“雄姿英发”的大都督周公瑾:一气让周郎“赔了夫人又折兵”,二气让东吴丢了南郡和荆州,三气则使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B. 巾帼不让须眉。梁山泊一百零八位英雄中有四位女性,按所排座次先后分别是:矮脚虎王英的妻子、武艺高强的一丈青扈三娘,侠义敢为、开酒店的母大虫顾大嫂,同样曾开酒店的母夜叉孙二娘和一枝花蔡庆。

C. 在西天取经路上,唐三藏先来到西梁女国,被貌赛西施的女国王相中招亲,后到天竺国,被假冒天竺国公主的玉兔妖精将绣球抛在头上欲招为配偶。唐僧不为烟花所动,不向妖邪屈服,不忘初心,排除干扰,矢志西行取经。

D. 大观园内成立过两个诗社:第一个名为“桃花社”,社设稻香村,李纨任社长;第二个名为“海棠社”,社设潇湘馆,林黛玉任社主。园中女儿两度欢聚,先写诗,后作词,各展才情,共赏佳作,高雅地快乐着。

【答案】C

【解析】A项,应该是:一气让东吴丢了南郡和荆州;二气让周郎“赔了夫人又折兵”。B项,小说中的一枝花蔡庆是男的,不是女的。C项正确。D项,大观园内成立过两个诗社:第一个诗社名为“海棠社”,第二个诗社是“桃花社”。据此,答案为C。

40. 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中,“我”讨厌阿长的絮叨和繁琐规矩,但她对“我”讲述“长毛”的故事让“我”也对她产生过空前的敬意。

B. 《简·爱》中,简·爱正沉浸在筹备自己婚礼的喜悦中,梅森突然出现了,他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丹特上校的妻子还活着!

C. 《水浒传》中,林冲不满王伦的做法,在宋江等人智激与协力下,一举杀死了王伦。这一精彩的情节,突出了王伦的小肚鸡肠和宋江的老谋深算。

D.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为而治”,兵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法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A

【解析】B项梅森揭露的是罗切斯特家里关着患有癫痫病妻子的事实。C项的“宋江”都应为“晁盖”。D项“兼爱”“非攻”是墨家的观点。

41.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

B.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 “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其宗旨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为目的。”这句话有语病。

D. “这篇文章,语言艰涩难懂,内容空洞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这句话中的加点成语运用准确。

【答案】A

【解析】A项说法有误。“花甲之年”应指六十岁。

4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林冲是《水浒传》中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之一。从误入白虎堂开始,他中州劫法场,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最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雪夜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C.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 “英雄辈出”“工匠精神”“共筑梦想”“绿水青山”,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

【答案】C

【解析】A项“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项“中州劫法场”情节错误。“中州劫法场”是晁盖等人救宋江的情节。D项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

43.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 《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 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 《狼》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

【答案】D

【解析】D项表述不正确,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44.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被统治者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C.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等。

【答案】B

【解析】B项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4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共20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资治通鉴》是西汉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C.《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纂的小说集,多收集明末清初的短篇小说。

D.《五猖会》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短文描述了“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答案】B

【解析】B项司马光是北宋人,而不是西汉的。

4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如用“垂髫”来指小女孩。

B.《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D.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答案】A

【解析】 A项“垂髫”泛指“小孩”,而不是“小女孩”。

4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等。

C.“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在散文方面极具影响力的八位作家,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A

【解析】A项“金乌”和“曦和”是太阳的别称

4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B.《战国策》着重记录了春秋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C.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反映了浓浓的父子之情。

D.《蔚蓝的王国》作者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他的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等。

【答案】B

【解析】B项《战国策》着重记录的是战国时期的事。

49.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塑造了菲利普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

B.《出师表》的“表”是我国古代帝王向下属传达命令的一种文体。

C.茅盾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

D.对联也叫对子、联语,对仗工整,文字简练,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

【答案】B

【解析】B项“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5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说、记、铭、序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其中“说”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比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B.在生活中,有一些古代常用的借代词仍沿用至今,如手足(指兄弟)、巾帼(指女子)、桃李(指学生)、桑梓(指家乡)等。

C.《忆读书》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她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等。

D.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我有一个梦想》是他留给世人的一篇精彩的演讲词。

【答案】A

【解析】A项“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的方式来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