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各知识点要求提纲

第一部分 声现象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这是中考中出现很多的一个考点。要正确解答这类考题就必须掌握:(1)声音的产生条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介质中声传播的速度不同;(3)回声及其应用。

考点二:乐音的三要素、噪声

中考中多次出现此考点,一般分值为1分。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掌握:(1)乐音的三要素,即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影响三要素的因素;(2)乐音和噪声的区别,主要从环保角度和物理角度对二者进行了划分;(3)结合实例理解如何减弱噪声的危害。

考点三:声如何传递信息和能量

这里所涉及的声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可听声,还包含超声波和次声波。回声定位、诊断疾、病、检查机械故障等等,都是利用声携带的信息工作的。声波是一种波动,能传递能量、清洗精细机械、击碎体内结石等等,都是利用声传递的能量工作的。

第二部分 力学

一、运动和力

考点一:长度的测量、物体的运动

首先,要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我省中考单独考查长度测量技能的试题很少,主要出现在能对日常物品的长度进行估计。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对不同的参照物来说是不同的,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判定是近几年中考命题必考内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简单运算,这种计算时常与简单机械的功和功率的问题结合在一起。

考点二:力的概念和作图的考查

理解力的概念主要围绕着力的相互性、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等主要知识展开。

考点三:摩擦力的考查

会甄别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判断摩擦力方向;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过程中的实验方法;对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进行识别。

考点四: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考查

主要利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惯性问题和分析惯性现象,判断物体受力是否平衡,通过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和受非平衡力的不同条件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近几年,本知识点的命题越来越贴近生活,要能够利用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二、质量与密度

考点一: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测量(主要指固体和液体),这里涉及天平的使用,这也是中考每年必考的热点试题;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如一本物理课本、一块橡皮一枚鸡蛋的质量或学生的体重等,这是我省命题多年固定试题。

考点二:物体的体积

主要包括①体积单位的换算;②结合密度知识对常见物体体积的估测;③测量物体(固体和液体)的体积,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是重点考查重点。近几年,一些特殊物体体积的测量也是命题热点,如规则物体、吸水性物体等,要能够评估各种测量体积的方法。

考点三:密度概念及有关的简单计算

密度概念是初中要求最高的概念。要求 a.通过实验理解密度概念,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在物理学中有其代表性;b.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c. 能利用密度概念解释生活、科技中一些相关现象; d.会测固、液体的密度。

考点四:密度的测量

利用ρ=m/V,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转化为测量质量和体积两个问题。

(一)测量质量的方法:1.固体:用天平测量;2.液体:为提高测量准确度,常采用差量法,m=M-m′。

(二)测体积的方法:

1.液体:用量筒测量;

2.固体:(1)形状规则的固体 (2)形状不规则的固体:①不溶于水;②溶于水。(3)溢水法。

密度测量还可以结合浮力、压强知识间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利用到了初中力学大部分测量器材,综合了多方面的力学知识,所以这是是中考命题实验探究部分的热点。

三、压强与浮力

考点一: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中考命题中常有实验探究试题出现,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或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是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要能够甄别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能够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这是中考计算知识点的必考项,但近几年试题得分很低,原因在于学生不仔细审题、不注重单位换算。

考点二:液体压强的特点

对液体压强来说,实验探究是重点,其次是定性分析和比较,再次是公式p=ρgh简单应用。连通器利用了液体压强的原理

考点三:气体压强

气体压强是中考命题理化综合的知识点,但中考复习一般不作定量计算的要求。

考点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这是课标相对大纲新增知识点,中考每年必考,但分值都不大。

考点五:对浮力的探究,物体的浮沉

课标中对浮力的实验探究要求较高,复习中应值得关注。对浮力知识的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首要的。(1)物体下沉,重力大于浮力,G>F, ρ(物)>ρ(液);(2)物体上浮,重力小于浮力,G<F, ρ(物)<ρ(液);(3)物体悬浮,重力等于浮力,G=F, ρ(物)=ρ(液)。

考点六:浮力的利用

中考命题对浮力的定量计算要求有所降低,阿基米德定律公式F浮=ρgV排有时会在题目中给出,但是它与二力平衡的结合在中考中常见,同时也增加了难度,甚至有时会出现三力平衡问题,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时,F(浮)=G-F(拉)。

四、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

考点一: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在理解力臂概念基础上,识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及等臂杠杆,并正确地画出杠杆力臂示意图;并在理解和熟练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基础上分析各物理量的关系和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知识点是中考命题热点,重点应放在与日常生活结合的识别性试题,涉及杠杆平衡条件的简单计算一般不宜过难。

考点二:滑轮和滑轮组的考查

对于滑轮和滑轮组,要会确定定、动滑轮,根据它们的特点,确定绕法和省力关系。此知识点通常与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结合进行考查。

考点三:功和功率

课标对功的概念要求较低,能通过辨别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做功。但是由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要求较高,是中考命题有关计算知识点的必考项,功(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的计算势必要求也就较高。理解功率的概念,注意弄清功率与功和做功时间的关系。

考点四:机械效率的考查

理解和判断清楚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分清额外功的产生条件,会探究斜面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对额外功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运算。命题会通过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各种形式考查机械效率。

考点五:机械能,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正确理解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设计探究机械能影响因素的实验,在不同情形尤其是实际情景下判断动能和势能(主要指重力势能)的大小和转化。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是每年中考必考内容,这里主要说的是摩擦生热——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问题。

第三部分 光现象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和不透明障碍物后影子的形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中考命题要求学生能在各种光现象中准确识别出这些例证。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考点二: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发生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由此决定了反射光线的位置。中考命题常以作图题出现。常见的绝大部分反射面都会发生漫反射,教室里的黑板用毛玻璃、电影幕布用粗布,都是为了使不同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反光物体。而黑板用久了,局部会“晃眼”,就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考点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要明确:①为什么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此实验?②实验中为什么要用两个等长的蜡烛?该考点命题集中在①实验探究;②作光路图;③成像规律的应用。

考点四: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规律

近几年的命题更多地倾向考查学生区分生活现象是属于光的反射还是折射,或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考点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在进行此探究实验时应注意:①将透镜正对阳光,可以粗测透镜焦距;②三心等高,即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③像的确定;④成实像时的规律。⑤本探究中对数据的分析与论证环节是命题热点,应予以关注。

生活中常遇到的凸透镜,如老花镜、盛有水的玻璃杯、圆形鱼缸、照相机的镜头、眼球、放大镜、幻灯机等,其成像规律。

实际应用中,往往涉及镜头和仪器的调节问题,而这一类问题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难点。眼睛及眼镜是近年各地中考试题的一个热点。

第四部分 电学

一、电路 欧姆定律

考点一:电路

连接电路实物图是中考必考内容,应会用笔画线连接电路。

考点二: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的特点

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的特点;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并能够正确读数;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电流无关;在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能够根据控制变量法,选择出合适的材料,本探究重在实验设计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论证。

考点三:欧姆定律

近年中考命题的趋势,主要侧重应用定律的简单计算、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题,在探究中主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欧姆定律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联系家用电器的计算等等,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利用欧姆定律判断电路的故障问题,一直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二、电功率

这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复习时要注意和串、并联电路及欧姆定律的有关知识联系,进行综合运用的练习,更要注意联系生活生产的实际,学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本章在各地的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

考点一:电能

这个知识点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需要同学了解电能在为我们服务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以及电能的单位;电能表测量电能的两种方法。

考点二:能够区别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实际功率是指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是用电器在某一电压下的功率,不同电压下,用电器的实际功率不同。

考点三: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在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考查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画出设计的电路图;②连接实物或者查找实物图的错误之处;③选择电压表、电流表合适的量程以及会读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④能够找到并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考点四:焦耳定律

①需要知道电流的热效应,明白其中能量的转化情况;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③在实验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控制变量法去设计实验。④能够利用焦耳定律进行电热的简单计算,这是电学与热学计算的结合点。

考点五:家庭电路以及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要分三个方面去认识:一是从构成电路形成电流的角度去认识;二是学习欧姆定律之后要从电压高低、电阻大小对安全性的影响来学习;三是学习电功率之后主要从电流的热效应方面探讨设备安全的问题。上一章已涉及前两个方面,本章只涉及第三方面,但是总复习时务必要将三方面综合联系起来。

第五部分 热学部分

一、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

测量温度要用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注意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在结构上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同,这是命题热点。

考点二: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会出现六种状态变化,其吸放热情况如图所示。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考点三: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有两种方法。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深秋窗户上的水珠是产生在玻璃内侧;夏天空调屋的玻璃窗上的水珠则产生在玻璃外侧。这两个现象中发生的都是液化现象。深秋,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放热,会在内侧形成水珠;而夏天的空调屋内,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放热,会在外侧形成水珠。

考点四:物态变化——凝华和升华

判断物态变化的种类,关键是确定发生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图10-1就是六种物态变化的示意图。

对物态变化应注意三点:①从生活现象中(尤其是水循环中)准确识别出它们;②能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解释一些现象;③在晶体熔化(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是本章实验探究的热点。

二、热和能

考点一: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动理论是理化结合最好的内容之一,一般在理化综合选择题中必然出现。要能够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诸多现象。

认识内能要从内能的改变入手,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内能的改变必然伴随其它物体内能或其它形式能的变化,要能够分析这些能量的变化,这是命题热点。

考点二:比热容和热量

比热容概念,要理解在建立比热容概念的过程中使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经常被用到,要能够利用它解释相关问题。

要能够计算简单的热传递问题。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是理化综合的一大热点。会简单计算。

考点三:热机

本知识点主要在各冲程能量的转化、热机的效率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四: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认识这个定律首先要否定“永动机”说,其次将定律应用到内能——机械能、内能——电能、机械能——电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过程中。

考点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一次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二次能源(如电能);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和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要能够识别它们。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的方法有两种。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