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回应材料给出的任务,只要“人人行之”,就可以“社会大和”。当然,这里的“之”指代的是儒家文化,“大和”为理想世界。扣题明显。)

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问(呼应题目要求,符合交际语境,也非常得体),在如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略显多余)竞争激烈的高速时代(中),儒学文化的崇高社会理想与现实可能性的矛盾愈发激烈。儒家崇尚的“和而谦”的现实性令许多人怀疑。是将其囿于头脑而不付诸行动,还是施而行之却损失个人利益?(选择疑问句的运用,引人思考。不过,这两个问题均为否定,下文似乎应有明确的回答,但年二下段却没有直接回答,思路有了断裂。)

依我之见,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当以同一为主流,并非“你死我活”。且儒家文化乃面向社会的道德规范,唯有人人都成为其践行者,才能让理想促现实,让社会大和之新风吹拂。(用正面回应上一段的问题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有更直接的回答会更好。)

在当世,儒家文化之显用(“显用”是重用的意思,在此与下文语意不符)有其背后的根源。其一,是当今人对儒家文化的理解浮于表面,所受熏陶不足,难以从主观上将其外化。这位同学刚才提到“挤上公交车”一事便是典型例证。认可不等同于理解,更远低于“推己及人”外化于行的要求。其二,现实生活中的利己主义、过度浮躁及激烈竞争是使儒之精华难以实行的重要原因。人们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忙碌于高速运转的生活让我们无暇他顾,难免转身,将这份古老而又智慧的行为典范抛之脑后。最后,社会差异的拉大让儒家文化的影响面变窄也是使其难以全面铺展的重要原因。综上三者,我们已然理清其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的原因。(归因分析,标志词明显,显得很有条理。此法可学,能较好地体现写作者的思辨力。归因分析的好处两两点:一是必然要够扣住材料的事件和关键词,绝无跑题之可能;二是紧扣任务要求,向深处探寻,见出深刻。)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生活中践行儒家文化的必要性,与儒学在当世的价值。正如龙应台所说:“传承文明远不止为了怀旧,而是生存之必须。”儒家文化以其特有的以维护社会和谐为意旨的伦理规范,已行走于中华大地数千年,指引着泱泱中华代代绵延、和谐共治之路。其确有难以传承的部分,但毋庸置疑,它所倡导的理念——谦让与和气值得我们每个人弘扬。再者,今之中国乃朝气蓬勃向前发展之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导与儒家文化不谋而合。(此段是析因之后的深入分析,以退为进地进行强调践行儒家文化的必要性,有层次上的递进,但是在素材的索引上有些匮乏。)

泰戈尔有言:“古老的种子,隐藏于生命的胚芽内部,只需播种于广阔的土地。”面对儒家理想和当今现实的矛盾,我们又该如何紧推其统一的主流呢?于个人,我们应该通过对儒家文化的深层了解与主动学习,将此种谦让、和谐的大儒气质内化于心,万不可让现实之弊弃之不顾。“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叹息。”诚哉斯言,唯有个体聚为合力,儒家文化才可以最大地发挥其经世大用。同时,发挥教育对年青一代的引导作用与熏陶作用,让优秀的儒家品质触化于学生的血液,亦可让“人人行之,社会大和”的美丽延续。(此段的引用论证很典型。借名句言己意,也是善假于物的体现,既为材料给出的问题给出建议和措施,也有情感上的呼吁和倡导。)

诚然,倡导行儒之约束并不是要求人们不切实际地放弃自身的利益。而是鼓励人们认识到自身利益与社会和谐的统一。如古之儒商张裕,在守规则,行谦让,讲和气的基础上亦实现了自我价值,成为了流芳千古的榜样。(在倡导的过程中给予原则上的提示,体现了思维的严谨性。)

在生活中,也许一人谨尊儒道无益于大局之改善。但若人人将儒家文化内外于心,外化于行,这阵和谐而安然的馨香将遍闻于八方。(有效有力有升华的概括。)

【点评】

文章标题态度明确,观点突出,立意准确。

结构清晰,先表明儒家文化与践行之间的矛盾,然后分析产生此矛盾的原因,进而尝试得出解决此矛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线索清晰,有一定的层次脉络。

在论证方法上,该生的运用比较灵活,把设问、举例、引用结合地比较自然,不露痕迹,同时也会运用“以退为进”、“适当总结”和“起承转合”的论证技巧。但是在个别段落的素材还不够充实,引用论证不能完全代替实例论证。

不过,该文给出的建议多是一些较为空泛的倡议和呼吁,少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还不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