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真实地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的种种经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具体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该书是了解与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

▌文章篇目简介

小引——写了本文写作背景,记述了作者童年的活和青年的求学经历,遑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任何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写来比喻所谓的“正人君子”,并闸述作者仇猫的原因,《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厌恶之情。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上述7篇作品,记述了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这几篇作品,记述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深深的脚印。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揭示儿童丰富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的合理要求。

《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艺术特色

①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对百草园景致的描写,生动形象

②作者在深情回忆往事时,经常插人一些对现实的议论,呈现出鲜明的夹叙夹议的特点,展示了其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类散文包括《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等。由于使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这部分文章大都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社会批判和文化反思的特点

③善于抓住事件、人物最有典型意义的特征,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④善于运用反讽和对比手法,批判封建旧制度旧道德。

▌作品主题

作品记叙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青年时期求的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及师长的怀念之情。将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深沉思考和巨大热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表现出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打击和嘲讽。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