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同学问

( “德不孤,必有邻”,语出《论语·里仁》。欲明儒家文化,莫不先明《论语》。援引《论语》之言为题,既绾合本次写作任务,又统摄全篇,可谓“先声夺人”。)

首先感谢这位同学的问题,给予我一个机会,向大家解释我对这种事件的看法。(直接引入,切合语境。)

这位同学疑问的核心在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面对这种冲突时的选择,我们不妨认为这位同学的想法能代表不少人的想法,而被列举的这种情况只是许多情况中的一种。(点出“挤公交”之问实质。)那么,(可删)或许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下文举例以言“疑惑”,故此处句号可改为冒号)在别人过马路闯红灯时,我也想闯;在别人都在挤公车上时,我也不想排了。或者说我就不闯,我就不挤,但是我是不是吃亏了?(此处用语欠精炼)

我想没有,不仅如此,你还赢了,你还赢得完美。(上文疑惑有二,如此接榫,表意不明。可改为“当你对‘闯’‘挤’说‘不’时,我想你非但没有吃亏,还得到了远超过他人的东西”。)正如数不清的支教老师们,用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为穷乡僻壤的地方的学生们带去了光明,带去了希望。(“赢得完美”,何以见得?此处引出一类比,未免操之过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现实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仁以为己任”,不辞劳苦,死而后已,让人们仰止。(《论语》之言屡见,自见作者积累之功。)在人生道路上,他们没有忘却理想,或许因为他们坚信 “德不孤,必有邻”,他们坚信只要坚定走下去,不必去理会旁人的冷嘲热讽,因为他们不孤独。他们有知己,因而“天涯若比邻”,这种信念上的支持,如同干涸时的雨露,能清润你焦灼的内心,如海中微亮的灯塔,指引航船不再迷茫。(两组比喻,用语恰切。若顾及文章句式,后一比喻句可改为“如海中微亮的灯塔,指引迷茫的航船”。)

(此段言及文章中心论题“德不孤,必有邻”,然径论其意义,于其具体内涵,阐释不足。)

德不孤,不仅让你在精神上得到鼓舞,更能找到真实的陪伴。

当你自觉排队等候公交地铁时,你的行为或许还能影响周围的人。或许在座的各位有过这种体会:当你大吵大闹,进入一个安静的图书馆里,你立刻会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那么,当你在人群中成为中流砥柱般的守序者时,又怎不会引起他人注目?或许人群中就有与你理想相同的人,只是不敢行动,而你的行动正如集结的号角,一个两个,一排两排,当人数足够多,你们便成为了主流,你和你的追随者将改变环境,不正是“德不孤”吗?人心多向善,因此你“必有邻”。(引入反问句,句式灵活。)

(建议将此处两段与第三段部分内容位置互换。)

或许也有时你没能改变环境,但那又何妨?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会赞许你的行动,在心中默默为你点赞。因你坚守着内心的理想与信念,执着的坚持着,或许你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但你坚定的背影,一定会是最美丽的风景。(此处宕开一笔,语言富有感染力。)

请你坚信你(的)信仰,坚信“德不孤,必有邻”。(结尾点题)

祝这位同学学业有成!(可删)

【总评】

优点:符合情境,用语自然亲切。古诗文化用,信手拈来,可见考生积累之功。论证方法丰富,善用比喻。善用问句,句式灵活。书写工整,卷面较为整洁。

不足:部分地方用语不够精炼,论证逻辑以及论述深度有待加强。

考场优秀作文《德不孤,必有邻》批注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