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5.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清单: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文言语句停顿的规律:总起来说,应把握“两个原则”,遵循“十个规律”。

把握“两个原则”,遵循“十个规律”

一、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如:①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参考特殊用法3))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如: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②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二、十个规律:

1.方法一:主谓之间要停顿。(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城/非不高也。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④水/皆缥碧。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方法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①必有/得天时者矣。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又患/无名人硕师与游。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⑤余/尝求/古仁人之心。⑥受任/于败军之际。

3.方法三:句首语气词(发语词)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①夫/环而攻之/而不胜。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③盖/大苏/泛赤壁云。④盖/竹柏影也。

4.方法四:句首表示假设、转折的连词(若,至若,而,然则)后面必停顿。

①至若/春和景明。②然/胡不已乎?

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④然则/何时而乐耶?

5.方法五:句首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是以”后面必停顿。

①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6.方法六:承接前文的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如“是”“此”。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方法七:句中转折连词“而”前面要停顿。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8.方法八: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乎”“者”“也”后面一般要停顿。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④余闻之也/久。

9.方法九:语句倒装处要停顿(多指状语后置)。

①宋/何罪/之有?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重在“语意”上花功夫,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一定看好题目所要求的划分几处,依意群来标示。

10.方法十: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如: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所以,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

三、特殊说明:

1.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人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错误。

如: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这个人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对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虞山王毅叔远甫”指核舟的雕刻者,相当于“王毅王叔远先生”,所以不能分开。

②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③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停顿应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再”和“三”的后面都省略了“鼓”字,所以应该在“再”和“三”后面停。

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在古代是两个词,土地方圆)

②今/天下三分。(“今”是一个词,“天下”是一个词)

③可/以一战。(“可”“以”是两个词,可以凭借)

4.表时间和方位的词后边也应稍作停顿。

如:①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②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⑤然则/何时/而乐耶?

[考点透视]

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

[中考连线]

例一:(2017陕西)请用“/”划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1分)

阴 阳 割 昏 晓。

解析:本题考查五言诗的节奏划分。五言诗的节奏划分方式有两种,一种为“二二一”式,一种为“二一二”式。本句的朗读节奏应为“二一二”式。

参考答案:阴 阳/割/昏 晓

[提升训练]

1.(2017江西)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

答案:D

解析:“说田间事”动宾结构作主语,“悉”为谓语,“甚”为状语。因此,应该是“说田间事/甚悉”,主谓划分。

2. (2017浙江宁波市)

王 怒 甚 裂 其 幅 驱 之 出 酒 固 怡 然。

(3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

答案: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大王非常生气,撕裂了他的画,赶他出去,但酒喝得仍是怡然自得。

3.(2017江苏盐城市)

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答案: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停顿,本句话的意思是周地人的习俗,是置办产业、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所以根据意思主语和谓语之间停顿,谓语“治产业”和“力工商”之间是并列关系,即根据语意进行停顿。

[原创特训]

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C.永之人∕争奔∕走焉

D.前人∕之述备矣

答案: B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珠∕可历历数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答案: D